四会地名溯源□ 严荣勋

西江日报 2019-11-28 01:39

地名是反映地域文化的一种独特的、具有本源意义的载体。是了解一个地区历史人文和社会经济的珍贵资料,它既深刻地烙印着一个地域和一个时代的印记,同时又能够最大限量地容纳一个地域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所以有人说:地名是历史的化石。

地名的消长,是时代的生动写照,地名的形成映射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深刻的时代印记——

汇龙花园

旧时,在四会三登坊路段上,建有一座祠堂,名曰“林氏大宗祠”。林氏大宗祠为林大节于明嘉靖年间所建。宗祠从绥江河边建至野狸岗脚,为五进建筑,其规模仅次于不远处的怡斋吴公祠,是四会城区规模最大的两座祠堂之一。1929年,四会扩建街道,林氏宗祠拆除两进,留下三进,后又出租给人,创办了振民火柴厂。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宗祠全部拆除,建起了粮食局和粮食加工厂及数座粮仓。至2004年,房产开发商在此建起有地下停车场的多幢商住楼,冠名“汇龙花园”。

人民礼堂

1958年10月3日,广宁、四会两县再次合并,称“广四县”。每年召开的三级(县、公社、大队)干部会议人数众多。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县城建一个大会场,定名为“人民礼堂”。选址在四会镇崩基口庙巷荔枝园。此处原属三登坊林氏所有,闻国家需要,即决定无偿捐献搞建设。为此,使用单位在礼堂特开一后门,专供林氏后人免票进入观看戏剧、电影等。礼堂由广宁宾坑人陈梓才设计,用地近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300平方米,设两层观众席,合共座位1300个。除会场外,还有舞台、化妆室、演员宿舍等建筑,礼堂前还有小广场。人民礼堂的建设在当时是全县的重点工程,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直至21世纪初,人民礼堂仍为四会大型集会的场所,还兼有电影放映、戏剧、杂技、文艺演出等多项功能,是老一辈四会人非常熟悉的地方。礼堂于1970年和2002年两次修葺,现已入选《四会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新风路

1928年开始修筑四会至三水的公路,一年后,四(会)三(水)公路四会至黄岗段通车。1936年四会至三水河口段全线筑成通车。1932年修筑四(会)(广)宁公路至黄田与春水分界。至1936年,为连通四(会)三(水)公路与四(会)(广)宁公路,在现时龙城大酒店北侧,正对大同路的龙江河上筑起一条可行驶汽车的坚实木桥,称“新龙桥”(简称“新桥”)。

至此,从三水往四会的汽车经五马岗、黄岗、塔岗,沿清莲围堤面到达四会城的小海口。汽车从高街(高观东路)入城,经高观西路,过新龙桥后,经大同路、大北路、汇源路、河傍路,再经白沙、九崩岗、古琴塘、沙头、都崀、欧坑到达黄田。

1969年,因龙江河改道,筑成从前进路南端起经野狸迳山坳、水闸至芦荻园(今凤山路口)止的环城公路(现已更名为新风路和水闸路)。自此,过境汽车不必再经旧中心城区了。再经多年发展,过境汽车已绕行四会大道,甚至是郊外的二广高速,环城公路成为城内马路。1982年把“环城路”龙凤桥以北的一段改名为“新风路”,沿用至今。

【待续】

新闻推荐

四会积极推动陶瓷企业转型升级 走绿色发展之路

西江日报讯(记者鲁学冬通讯员卢洁婷)近日,记者从四会市有关部门了解到,为认真贯彻落实《肇庆市引导和扶持陶瓷企业转型升级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