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对帮扶封开县人民医院显成效山区群众家门口可享最专业医疗服务

西江日报 2019-11-13 01:14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通讯员 柴嘉蔚

从2018年12月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与封开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三年的结对帮扶,通过“院与院”结对的形式,以“留下一门技术,带出一支队伍,指导医院结合当地疾病特点做好一项科学研究”为目标,提升基层医院的医疗诊治水平和人才队伍素质,让百姓在边远的山区基层医院,也能享受到最专业的医疗服务。

“院与院”结对帮扶显成效

2018年11月底,省委组织部和省卫健委启动了广东省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项目,选择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4家县域住院率偏低、服务能力较弱的县级医疗机构,组团选派医疗卫生骨干人才,整体帮扶基层受扶医院的医疗水平建设和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医疗专科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对口帮扶时间为3年。

过去,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较弱、地理位置较偏等原因导致封开县的病人在县域内就诊率较低。中山一院对封开县首批派出的“组团式”医疗帮扶团队经过近一年的帮扶,已帮助该县开展新技术30项、新学科21项,学术活动培训人数多达千人。

据介绍,该团队涵盖了妇科、肿瘤科、骨科、麻醉科、护理科五个专科,来自中山一院的沈宏伟、戴强生、秦本刚、刘宽智、吴少云等五位专家医生通过“手把手”教学,实现医疗技术的“传、帮、带”,带动医疗学科发展,推进特色专科建设,多管齐下开启了一条基层医疗发展的“突围路”。如今,封开县域内患者就诊率及手术量正逐步回升,住院病人加快回流本县,留在基层就医,为患者减负的愿景已逐步成为现实。

据统计,2019年封开县人民医院对口帮扶科室指标与往年同期比较呈较大程度增长,1-9月封开县人民医院门诊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0.08%,手术量(麻醉)增长27.48%。受帮扶的各科室住院人数回流明显,其中骨科增长10.75%、肿瘤科增长52.75%、妇科增长63.83%,帮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把先进技术传授给基层医院

“微创技术的应用是临床医学发展的趋势,如今我们带出来的妇科医护团队已经可以独立完成微创手术。”据中山一院帮扶队长沈宏伟副主任医师介绍,微创手术具有伤口比较小,易于身体恢复等优点,加快诊疗技术的创新,有利于推动基层医院的健康发展。而在为患者就诊之余,沈宏伟还指导了封开县人民医院结合当地疾病特点,做好科学研究。

如今,封开县人民医院的妇科团队已经能独立完成腹腔镜下全宫切除手术、卵巢囊肿剔除术、宫外孕等手术;该院的肿瘤科从无到有,新增了乳腺癌、胃癌、子宫内膜癌、肝内胆管癌、鼻咽癌以及黑色素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等病种的化疗及生物免疫治疗;该院的麻醉科开展了靶控输注全身麻醉诱导技术和无痛人流、术后镇痛等新项目;该院的外科团队则可独立完成皮肤撕脱伤反鼓取皮术、动静脉造瘘术等新技术。

可以说,在边远的山区基层医院,群众也能享受到最专业的医疗服务了。

让当地的医生成长起来

据介绍,中山一院“组团式” 帮扶工作队还针对基层医院技术力量薄弱,基础理论水平不高的情况,在帮扶期间开展了多次省级、国家级的专题学术论坛和继续教育项目,从省里带来各种优质的资源,为基层医院送技术,送经验,送温暖。该类学术活动吸引了封开县乃至周边县区的基层医护人员到场参与,参会的医务人员学习积极性高涨,踊跃提问,讨论气氛热烈。

如今,在中山一院“组团式”帮扶队的带动下,受援医院的医护人员以定期进行病例讨论和业务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相对集中的学习,已经形成自觉学习氛围。

“我们团队每一个科都通过定期开展工作座谈、专题报告、下乡宣教和义诊、镇医院技术培训,还有日常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理论小课等方式帮助当地医护人员提高医护管理和技能业务水平、转变思维方式。”封开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吴少云副主任护师说,“定期过来进行继续教育的讲师们都说,封开这边的医护人员学习热情有了很大提高。”

中山一院帮扶工作人员戴强生副主任医师擅长各种肿瘤疾病的诊治,他在前来帮扶的同时,还带来了不少最新的肿瘤诊治指南丛书及肿瘤领域部分书刊,方便当地医务人员随时查阅。“这些丛书都是最新的学术成果,即便我们回去后,当地医务人员如果遇到业务上的疑惑都可以通过微信工作群与我们进行沟通交流。”

“虽然在帮扶期间受援医院的检查手段、双向转诊、培养人才、病房建设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但要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就要让当地的医生尽快成长起来。”戴强生告诉记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把基层医院的医疗诊治水平和医疗人オ素质提升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帮扶的效果。

新闻推荐

封开县南丰镇利水村“养蛇村”走特色致富路

梁锡初掀开被子,蛇群扭动而出。西江日报记者吴威豪摄西江日报记者吴威豪封开县南丰镇利水村借助乡村振兴东风,发展无毒水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