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创新产业走廊规划加快编制 肇庆加速拥抱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

南方日报 2019-11-08 06:47

西江创新产业走廊打造“一廊联动、二核驱动、三轴多节点支撑”创新布局。图为二核之一的肇庆高新区。王振宇摄

今年8月16日召开的肇庆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上,肇庆西江创新产业走廊规划“浮出水面”,创新布局“一廊联动、二核驱动、三轴多节点支撑”。记者从肇庆市科技局了解到,目前西江创新产业走廊正在加快编制规划当中。

建设西江创新产业走廊是肇庆市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抓手和重大举措。

西江创新产业走廊是以西江及平行的高等级公路为轴线,以沿线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为核心载体,依托众多产业园和科创空间为重要节点,集中了肇庆创新资源和产业优势,形成创新资源集聚的带状区域,精心打造大湾区科技产业创新重要承载地。

当前,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逐步“串珠成链”,肇庆集聚散落其间的高端创新要素,为未来发展装上强劲的创新引擎。

南方日报记者马喜生余秋亮

1从路网到创新走廊肇庆打开创新想象空间

2017年9月,一条连接广州、深圳、东莞,长度为180多公里,总面积超过1.1万平方公里的经济带,被正式命名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

2018年8月,这一经济带再度扩围,全新登场的“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被寄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加快建设,带动了广深港澳周边地市加快创新布局,佛山积极打造“一环创新圈”,东莞将滨海湾新区作为引领全市未来30年发展的重大平台加以建设,中山在深中通道交接处加快建设翠亨新区,惠州、江门等地市也提出大力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谋划创新发展新局面。

湾区发展,群雄并起。区域创新发展形势加速演变,为肇庆创新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从全球科技创新区域布局看,依托各类交通要道集聚创新要素并形成科技创新走廊,已经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空间形态。这为肇庆建设西江创新产业走廊提供样本和参考。

比如2017年提出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便是依托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珠三环高速东段、穗莞深城际等交通通道,集中了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创新资源,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近年来,肇庆依托交通通道,快速融入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2014年,南广、贵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从肇庆东站到广州南站最快只需半小时,肇庆迈进“高铁时代”。2016年,广佛肇城际轨道通车,肇庆融入广州的“一小时生活圈”。

在空间布局上,西江创新产业走廊依托肇庆东站综合体,通过广佛肇高速、西江黄金水道、广佛肇轻轨以及未来的珠三角新干线机场等水陆空联运综合交通网络,快速联系起大湾区核心城市。肇庆还以通过打通更多南下、东进的快速通道为重点,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交通网络,实现与大湾区核心城市快速通达。

依托便捷的交通路网,规划中的西江创新产业走廊集中端州、鼎湖、肇庆新区、高要、四会、肇庆高新区创新资源,将六地连成一个产业联动、空间联结、功能贯穿的创新产业带。

规划中的西江创新产业走廊,还将积极承接广州、深圳、佛山等珠三角发达地区的产业溢出,主动对接港澳创新资源,布局重大创新平台,打造应用型高等教育基地,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积极谋划建设孵化器集群,加快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营造局部优化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国内外先进地区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体系,打造大湾区科技产业创新重要承载地。

从交通路网联通到创新走廊形成雏形,肇庆打开了创新空间的新想象。

2珍珠串成项链肇庆“主脊梁”发力协同创新

肇庆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按照“一廊联动、二核驱动、三轴多节点支撑”创新布局西江创新产业走廊。

其中,“一廊联动”即以西江及其平行的高等级公路为轴线,集中沿线六地创新资源,打造产业联动、空间联结、功能贯穿的创新产业带;“二核驱动”即强化肇庆高新区和肇庆新区的创新引领作用,打造“双引擎”;“三轴多节点支撑”中集聚了肇庆东南板块的众多创新资源和产业优势,将西江高新区、大旺科学城、粤港澳大湾区(中俄)创新港、七星科创小镇、广佛肇科教城、高要高新区纳入重要节点。

全会还提出,要着力提升走廊沿线高企、高校、孵化器、产业园等创新主体的自主创新、协同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加快形成创新要素充分流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链条高效融通的创新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双引擎”的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以及未来的空港经济区,将主动承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创新要素外溢转移,构建起“广深港澳研发孵化—肇庆加速、肇庆落地”的创新产业链。

目前,肇庆新区正在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肇庆)特别合作试验区,提速建设国家级新区。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肇庆新区建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探索开展对港创新合作政策。同时,加快创建省级高新区的西江高新区,粤港澳生物科技产业园、大湾区—大西南科技产业园、大西南地区企业建立大湾区总部也在加快建设和引进当中。

另一台“引擎”的肇庆高新区,发挥创新引领和产业集聚优势,提出力争进入国内高新区前70名。万洋众创城、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圆梦园等孵化载体以及众多高校研究院所不断进驻,小鹏汽车将于年内投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培育发展。

依托沿线高新区、新区、工业园区以及各类重要创新平台“串珠成链”,形成创新资源集聚的带状区域,一条肇庆协同创新发展“主脊梁”正逐步形成,辐射带动肇庆市全域创新发展。

3接受辐射带动主动参与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规划中的西江创新产业走廊,如何主动参与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11月5日,肇庆全市县处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专题研讨班上对此有所透露。

专题研讨班上提出,肇庆全方位接受深圳辐射,加快西江创新产业走廊建设。构建“广深港澳研发孵化—肇庆加速、肇庆落地”的创新产业链,承载深圳等大湾区兄弟城市创新资源和现代产业外溢,强化自身创新动能,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创新重要承载地。同时,充分利用深圳金融资源助推创新发展,设立一批产业发展基金,助推肇庆主导产业提挡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随着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等交通干线规划建设,深圳的产业、科技、人才正加速向珠江西岸流动。

肇庆作为大湾区的投资洼地,在用地、用工等方面的投资优势极为突出,拥有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广佛肇经济合作区4个国家级、省级重大产业发展平台,又具有大湾区连接大西南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更易于承接深圳辐射带动。

肇庆与深圳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2017年以来,肇庆连续3年在深圳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累计48宗来自深圳的优质产业项目,两地更是互派干部挂职交流。

落户肇庆新区的企业中,约有七成来自深圳。环球易购在此投资超39亿元,打造集总部采购、运营、营销、金融、物流分拨等业态于一体的国内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深圳华侨城集团计划投资390亿元的肇庆华侨城卡乐文化旅游科技产业小镇也于去年动工。

与此同时,肇庆还将谋划加强与港澳两地创新合作,主动对接港澳创新资源,推动两地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往来,与港澳高等院校合作共建肇庆校区,让港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与肇庆形成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

肇庆还不断强化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硬联通”“软联通”,主动参与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现在的肇庆,全市高速公路里程突破500公里。每天贵广、南广高铁停靠肇庆东站的班次多达144趟,肇庆直达深圳北站的高铁班次增加到7对14趟,从肇庆搭乘高铁到广州只需30分钟,到深圳只需1小时,到香港只需要1小时20分左右。肇庆还发挥大湾区唯一与大西南接壤城市的区位优势,积极配合打通更多联通大西南乃至东盟的快速通道,当好大湾区向西拓展创新溢出和经济发展腹地的“西大门”。

“硬联通”是基础,“软联通”更为关键,否则主动参与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无从谈起。肇庆通过“数字政府”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利用深圳等大湾区兄弟城市在科技信贷、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方面的优势,助推科创和主导产业提挡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链接

西江创新产业走廊布局

“一廊联动”以西江及其平行的高等级公路为轴线,集中端州、鼎湖、肇庆新区、高要、四会、肇庆高新区创新资源,将六地连成一个产业联动、空间联结、功能贯穿的创新产业带。

“二核驱动”强化肇庆高新区和肇庆新区的创新引领作用,打造“双引擎”,以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及未来的空港经济区为载体,主动承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创新要素外溢转移。

“三轴多节点支撑”集聚了肇庆东南板块的众多创新资源和产业优势,将西江高新区、大旺科学城、粤港澳大湾区(中俄)创新港、七星科创小镇、广佛肇科教城、高要高新区纳入重要节点。

新闻推荐

肇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数据,10月其所监测的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5073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15%,涨幅较上月收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