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在全省率先探索教师“城乡联动,双向提升”工作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130名教师“进城下乡”

南方日报 2019-10-25 06:43

怀集县冷坑镇中心小学的音乐课上,端州任教老师覃碧霞利用计算器的按键音弹奏出歌曲的旋律,同学们跟着旋律放声高歌。受访者供图

怀集交流教师唐安敏在肇庆市第二中学开展书法大课堂活动。

受访单位供图

上课铃响了,来自怀集县的语文教师梁然通走进肇庆市奥威斯实验小学五一班课室,带领学生们朗读课文;近170公里外的怀集县冷坑镇中心小学,端州任教老师覃碧霞用计算器按出歌曲《茉莉花》的旋律,学生们大声跟唱……

如何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直是肇庆推进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今年9月,肇庆市在全省率先试点义务教育教师“城乡联动、双向提升”,怀集县100名教师到端州区学校任教3年,端州区则派遣30名骨干教师到怀集县学校挂职,于是便有了上文那一幕。

“此举有效盘活肇庆城乡教育资源,为中心城区缓解了教师紧缺的燃眉之急,也为山区县教育注入"活水",带去了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肇庆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起,肇庆将全市范围逐步推广此项工作,达到培养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质量的目标。

南方日报记者施亮余秋亮

打破城乡教育资源分散割裂局面为山区注入“活水”,为城区解难纾困

长期以来,“半山半珠”的区位条件,导致肇庆教育不均衡问题日益突出。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肇庆东南板块城区人口大量流入,适龄学生数量大增,导致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缺口较大,教师工作负荷过重。相对而言,西北板块山区县的教师资源富余,劳逸不均。

针对这个问题,肇庆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心区与山区县教师互换任教,今年9月,以端州区、怀集县为试点,端州区选派30名义务教育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到怀集县学校挂职1年,怀集县选派100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到端州区学校任教3年。

“两地教师在保持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基础上,给予一定的食宿、交通等生活补贴。这突破教师编制管理的制度性障碍,打破以往教师只在本县、镇轮岗限制和区域编制"壁垒"。”肇庆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是抱着兴奋、激动的心情前来报到的!”从怀集县冷坑镇中心小学来到肇庆市第十六小学任教的李党连对记者表示,“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很珍惜这次到十六小吸收学习、提升自己的机会。”

为了让教师更快地融入新的环境,肇庆市教育局在开学前安排了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参加实际工作后,除了加强针对性听课、指导教研等工作外,端州区教育局教研室还专门为怀集教师制定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开设多个课程讲座,供130名教师“充电学习”。

生活上,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做了详尽的安排。从怀集中洲镇中心初级中学来到肇庆市地质中学任教的教师卢明扬,来之前还担心食宿的问题。“没想到第一次到学校,学校的领导班子便专门为我们开了一次座谈会,介绍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详细询问我们的生活需求,并安排总务处为我们解决了住宿问题。可以说,完全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卢明扬说。

“过来之后,感觉工作节奏一下子变快了。”来到端城小学后,怀集县冷坑镇中心小学教师卢柳芬感觉时间远不够用,“在怀集的时候,我可以自主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但现在是所有工作都提前安排得满满当当,每一项工作都要全力以赴,才不会拖后腿。”

“所幸的是,在这里所有教师都毫无保留地跟我分享他的工作经验,帮助我快速跟上节奏。”卢柳芬表示,“我把自己当成一块海绵,在这里尽情吸收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办法,争取每一天都有新的提升。”

师资流动教学结合城乡教育双向提升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在怀集县冷坑镇中心小学的音乐课上,端州任教老师覃碧霞将扩音器插到计算器上,利用按键音弹奏出熟悉的旋律,同学们跟着敲击按键,放声高歌。

两个月前,冷坑镇中心小学还没有一个正式的音乐老师,覃碧霞的到来让学生们第一次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学生也亲切地称其为“女神”老师。

“乡镇的孩子很淳朴,我希望通过最简单、最接地气的方式开展美育教育,改变他们的生活。”覃碧霞告诉记者,目前她正积极与学校开展第二课堂,利用最常见的器材,组建起一个有200名学生参加的计算器乐器班,汉服文化课与徒手美术拓印课程也相继铺开。她表示自己虽然只任教一年,但她会培养当地老师,将美育教育延续下去。

“城乡联动、双向提升”工作开展已有一个多月,覃碧霞等30位来自端州的骨干教师通过在不同岗位上的探索,逐渐找到提升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在学校管理、教学教研、第二课堂等方面着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如到怀城镇城东初级中学任教的杨琦辅导的学生在第四届全球华人少年书法大会中入围,并荣获“书法传播小使者”称号;到怀集县实验小学任教的张静与该校青年教师黄水妹共同辅导的2名学生参加2019年怀集县青少年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中荣获小学组二等奖等等。

在肇庆市第一中学,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后,初三物理科组马不停蹄开始集体备课工作,怀集任教老师李敏仪踊跃发言,享受着教学“头脑风暴”的乐趣。“以往我都是关起门来独自备课,现在我才意识要多花点时间与大家交流,打开自己的教学思路。”李敏仪表示三年后,会把学到的先进教学方法带回怀集。

李党连同样希望能向端州教育“取经”。“为什么该校能长期在当地名列前茅?学校的教学文化是如何塑造起来的?如何让学生、家长与教师保持良好的关系?”带着问题找答案,李党连任教的每一天都在观察、吸收、进步,她说:“先将自己归零,每个细节都值得我去思考、借鉴。”

为了确保“城乡联动、双向提升”工作切实取得实效,肇庆市教育局要求学校开展教师“一对一”帮扶活动。

学校获得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称号的,要与一名联动学校教师形成联动帮扶,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等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上给予大力的支持与帮助。定期邀请联动学校教师参加校内校外的教师培训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科研活动,实现与联动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共同提升。

“师资流动对于双向提升有着重要作用。”肇庆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山区县教师在三年时间内,可以学到城区学校学习教学教研、团队管理的先进经验,转变其思维方式,从而成为乡镇教育事业的头雁,提升山区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端州区优秀骨干教师下沉乡镇支教,一年一换,有效盘活肇庆城乡教育资源,为教育均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述负责人透露,下一步,这一做法将推广至全市,即广宁、德庆、封开、怀集4个山区县,将与端州、鼎湖、高要、四会等区(市)两两结对,达到培养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调剂教师编制的目标。

抓住联动机遇城乡加速结对发展进程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进行随堂小测。”怀集县第一中学七年级的课堂上,同学们麻利地拿出小测纸,按照端州任教老师钟木林的题目要求作答。经过一个月的熟悉,大家逐渐适应了课前小测制度。

课前小测制度是钟木林建议新增的。目前,来自肇庆市第五中学的他被任命为怀集县第一中学校长助理,他结合自身经验,借鉴原学校的做法,协助怀集一中制定了系列精细化管理制度。

“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制度正是我们学校所需要的。”该校副校长黄来珍表示,前来参加“城乡联动、双向提升”工作的6位端州老师对学校的传统理念带来了冲击,学校正充分发挥好老师的所长,带动学校教学教研创新。

黄来珍认为本次工作对于山区学校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提升机遇,两地应当以教师流动为媒,促进学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学结对发展。

她向记者透露,下周她将带队前往端州6位任教老师的学校,与学校研讨结对共建校级联盟,深化交流合作,全面铺开共建工作。

作为联动的另一方,端州区也鼓励本区学校利用“城乡联动,双向提升”试点工作的契机,广泛与怀集学校开展结对交流联动活动。

据了解,端州多所学校通过调配来的怀集教师与所属学校进行沟通,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到对方学校送教送课,邀请并已接待多批对方学校校长教师到来交流,结对热潮蔚然成风。

“教职人员的流动可促进多元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肇庆市第十六小学校长卢少延说。在20年校长生涯里,卢少延曾在三所学校轮岗交流。他认为前来任教的怀集老师艰苦朴素的人格魅力会在学校留下印记,而三年后他们将带着新的教学理念去影响100个、1000个,甚至全县的教师。

跨区域结对发展是肇庆增强基础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9月6日,肇庆发布《肇庆市教育改革十大举措》,提出力争用2至3年时间建成5到7个市级基础教育集团,县(市、区)内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全部学校完成统筹组合,实现优质基础教育公办、民办、城市、乡镇全覆盖,使每所学校都有所属的教育集团,每个教育集团都有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目前,肇庆中学、肇庆宣卿中学(原肇庆新区实验学校)、肇庆鼎湖中学、广外肇庆附属学校、肇庆市第十六小学和肇庆鼎湖第一实验学校已率先成立肇庆鼎新教育联盟。成员涵盖基础教育全学段,联盟中管理、师资、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可充分共享,使增量优质资源向重点、薄弱领域有序流动。

省市县“三级联动”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针对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肇庆市牢牢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一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第一资源。除了“城乡联动、双向提升”以外,肇庆还利用“县管校聘”“地方+高校”等方式,分别从县域流动、市域调配、省地合作三个层面,大力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为山区注活水、为城区纾困,打破城乡、区域教育资源分散割裂局面。

从“学校人”到“系统人”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

校长和教师由县级教育部门统一管理,从“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同时开展岗位竞聘,因岗选人……继2018年在广宁县试点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后,2019年肇庆其他8个县(市)区均已全面推进改革工作。

截至9月开学季,通过校内竞聘、区域竞聘、校际竞聘等三轮竞聘方式,肇庆8个县(市)区均全面完成了“县管校聘”改革,共有31789名教师参加竞聘上岗,获聘教师31753人。其中校内竞聘上岗29128人,跨校交流或分流上岗2314人,调整岗位教师311人。

“此举改变过去中小学教师"铁打的营盘铁打的兵"的固化模式,拉开了教师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的序幕。”肇庆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县管校聘”改革实现了县域内教师资源统管统用、合理配置,缓解了部分学校编制不足、教师短缺的燃眉之急,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科结构均衡合理、专业学科教师均衡配置,有效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此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将教师的编制、岗位等资源由县级教育局统一管理,由学校聘任教师,使教师从过去的“学校人”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通过校内竞聘、区域竞聘、校际竞聘等多轮竞聘,教师队伍的潜力被激发,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争先竞聘、赶超学习的积极性。

打造三方联动“教育联合体”内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市教育部门、县(区)义务教育学校、地方师范高校形成三方联动的“教育联合体”,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也是肇庆解决教育不均衡问题的一大抓手。

肇庆学院是联合体中的重要一方。该校建立了乡村卓越教师“U—G—S”(大学—政府—中小学)协同育人平台,将推动实现乡村卓越教师培养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同时能够组织多方参与整合社会资源,多层面推进协同机制并有效运行。

据悉,该校先后与怀集县、封开县和广宁县签订协议,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成立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已选派优秀师范生共1548名到三个试验区进行顶岗支教实习,缓解农村教育师资结构性短缺的同时,使广大师范生获得了足够的课程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

针对农村教育中音乐、美术、体育、英语等学科师资严重缺编的痛疾,肇庆学院在多个乡村学校成立音乐、美术等专家工作室,组织学院优秀音乐、美术等多个学科的教师团队,以师徒模式通过现场听课等方式开展日常跟踪指导和个性化辅导,带好基地学校非音乐美术专业的青年骨干教师,成立学生音、体、美等兴趣团队。既有效推动山区孩子的全面发展,又助推了非音乐美术等紧缺学科专业乡村青年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升级。

新闻推荐

以檀之境 定园之名凤仪湖公园(暂定名)有奖征名活动进行中最高可获2万元奖金

阳光城·檀府展厅实景图。阳光城·檀府展厅实景图。据了解,本次征名活动时间为10月21日至11月5日,面向社会各界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