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地的丰收 记肇庆市农村科技特派员、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新昌
西江日报记者 苏燕君 通讯员 肖娜
在肇庆市广袤的农田里,每100亩水稻平均有8亩播种着他培育的优良品种,农民每年增收的粮食价值达1亿元。二十多年间,他培育出数十个系列水稻新品种,种植地区遍及国内外。他把一片痴心和汗水洒在最爱的农科研究中,用实际行动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他是杂交水稻专家、肇庆市农村科技特派员、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新昌。
李新昌刚刚参加工作时,全省的水稻亩产不高且品质较差,水稻改良是当时省内乃至国内的攻关课题。1995年,他接过农科所水稻育种主持的重任,干一行爱一行,与水稻育种结缘,并开始了“漫漫长征”。春去秋来,李新昌俯身田间地头,一“种”便是二十四载。
2002年,李新昌参与培育的杂交稻优优8821有了突破性进展,获得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定,他的科研事业迈出胜利的第一步。但李新昌并未因此满足,他不断学习、实践、研究和探索。随后数年间,由他主持培育的培杂268、粤优239、中优238、博优263、华优238和华优638等水稻新品种先后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并向省内、国内推广。他还陆续发表了20多篇专业论文,获得15项国家、省级项目,近30项国家、省市奖励和荣誉称号。
二十四年间,李新昌终日“泡”在水田里做研究、搞试验。夏天冒着酷暑,冬天顶着严寒,头顶草帽,裤腿沾满泥泞,便是他在田间的样子。他常说:“不下田干活,科研就是空谈。只有踏踏实实进试验田,俯下身子做‘农民’,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水稻育种是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李新昌总是冲在最前面,从播种、插秧到生长管理,再到成熟、收割,水稻生长的每一个环节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他领衔培育的华优638水稻已连续六年成为广东省的水稻主导品种,其中更以肇庆怀集地区种植最为普遍、品质最佳、亩产最高。
除带领团队积极服务地方,前些年,李新昌又主动担任肇庆市农村科技特派员,这让钻研水稻育种的他得以进一步接近农村、农民,奉献自己一片初心。更好地服务农村。“我是农民的儿子,现在学有所成,我也要回到农村为农民做点事情。”
在深入农村的过程中,李新昌发现,由于效益不高,水稻品种“矮黑糯”在怀集地区的种植几尽绝迹。为此,他带领团队对其进行提纯改良,重新培育,如今“矮黑糯”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高品质的糯米,出口国外。当了解到怀集农民被鱼稻共生养殖难题所困扰后,他潜心研究培育出了金龙优系列水稻品种。这个品种植株高、抗倒性好、再生能力强,一播可以两收,使鱼和水稻更好共生,经济效益倍增。经过无数次筛选、配对、叠加、种植的尝试后,李新昌还成功培育出集具多种优越性于一身的金龙A系列杂交水稻,实现科研中的历史性突破。
多年来,李新昌用心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保障服务,还鼓励更多的年轻教师积极担任特派员,带着他们到农村去,到最需要科研人员的地方去,施展长处,努力为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
对于未来,李新昌说:“尽科研人员职责,为大地丰收奋斗,这是我不渝的准则。”
新闻推荐
聚焦“群众所需、家长所急、教育所短” 肇庆未来3年新增逾2万个优质学位
对标省内外最优最好,肇庆宣卿学校将打造成“湾区名校”。肇庆市教育局供图为推动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肇庆启动义务教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