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扶贫干部冯永成16载无怨无悔奉献脱贫攻坚 “看到贫困户的笑容,我庆幸一路坚持了下来”

南方日报 2019-10-18 06:29

冯永成(右一)生前经常到田间地头,为贫困户传授农技知识。资料图片

扫码观看视频:一名扶贫干部的初心和真情

2019年10月8日下午17时32分,43岁的肇庆扶贫干部冯永成的朋友圈更新了动态:“各位亲朋好友、领导同事及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条朋友圈时,我已离开了这个世界。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心及帮助,人间有爱,但是疾病无情,我已无法战胜恶疾,不能在扶贫的道路上继续奋斗,帮助更多的人。愿大家一切安好。”

这是冯永成在病危时口述,由妻子陈永珍提前写好的遗言。冯永成,肇庆市自然资源局原机关党委办公室主任、原派驻怀集县梁村镇镇武村第一书记和驻大岗镇扶贫驻村工作组组长。今年4月,他驻村扶贫工作暂告一段落,7月份查出肝癌,在与病魔抗争了近三个月后,带着不舍和眷恋走了。

冯永成参加工作24年间,有16个年头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是肇庆广大扶贫干部眼中的“铁人”。

16年倾情投入,忘我奉献,冯永成先后获评“优秀省定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2016—2018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扶贫干部”和“2019年广东省百名优秀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等荣誉称号。他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28年前,他努力读书走出农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16年间,他回到农村脱贫攻坚,忘我奉献无怨无悔。

●南方日报记者马喜生余秋亮施亮林洛峰通讯员梁爱玲徐维宁凌杰

1初心

从农村来到农村去

走进肇庆市广宁县古水镇崀仔村,这里茂林修竹、溪流清澈、四季如春,仿佛世外桃源。1976年,冯永成出生于此。

从出生到工作前,他一直在跟温饱不足的生活“抗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懂事的他从读小学起便利用课余时间打零工,挣学费及补贴家用。

“每到周六,我和永成帮人加工竹子,100根竹子一扎,一扎挣3毛钱。靠着一毛、两毛钱的积攒,永成终于通过读书走出农村,出人头地。”冯永成的哥哥冯向前说。

1991年,冯永成拿到肇庆农校录取通知书时,父亲流下激动的泪水,既高兴又心酸地叮嘱他:考出去了就不要再回农村,哪里都比农村强。

但是,农村情怀已经在他心里扎下了根。在他往后的16年扶贫期间,只要组织召唤,他便义无反顾地回到农村来。

毕业后,他在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广宁县石咀镇任经管站长、团委书记、组织委员,又到广宁县委组织部、县畜牧兽医局工作。

宽厚待人的乡村品质无时无刻影响着他。冯永成曾说过,群众来反映问题,是信任组织,我们必须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不能给群众留遗憾。

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他亲自搞调查、查资料、找依据,花费了不少时间和功夫。群众喜欢这位土生土长的农村娃。

2000年,广宁县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扶贫开发部署,进行乡镇扶贫“两大会战”,冯永成请缨到农村去。

2009年—2013年,广东省开展“双到”扶贫开发工作,冯永成继续坚守农村第一线。

2016年—2019年,不惑之年的他再次响应组织号召,从肇庆市自然资源局前往怀集县,担任该县梁村镇镇武村第一书记和大岗镇驻村工作组组长。

3年前再次回到脱贫攻坚第一线时,冯永成的心情既激动又担忧:到贫困户家里走访时,映入眼帘的是摇摇欲坠的房屋,年久失修的墙壁。如果不是村干部带路,不敢相信很多破败的房屋有人居住。

担任镇武村第一书记,建强组织,当好支部领路人是工作重点。

冯永成大力强化镇武村“两委”班子建设,配强党总支班子,并在怀集县率先推动9个自然村分别成立党支部,推动有威望的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实现党组织的有效覆盖。

“镇武村的"两委"班子成员最团结、最有战斗力。为了转变班子成员工作作风,他以身作则,高标准要求村干部,连他们的衣着、谈吐等细节都要严抓。”中山市石岐区驻梁村镇扶贫工作组组长、镇武村驻村第一书记陈世忠说。

2018年镇武村党总支部被市委评为西江党旗红先进基层党组织,被怀集县委评为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

“16年扶贫生涯,我无怨无悔。当看到帮扶村的变化和贫困户脸上的笑容,回想与他们一起奋斗拼搏、砺炼人生的经过,我庆幸自己一路坚持了下来。”今年6月29日,冯永成在肇庆市举行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座谈会上发言说道。

2扶智

3年送41名贫困户子女入学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冯永成决定先从教育扶贫做起。

镇武村李家兄妹希希和倩倩的父母10年前一起失踪,兄妹俩被绝望和恐惧笼罩,开始害怕陌生人,兄妹俩丢下课本,离开校园。年迈的奶奶心里十分焦急。

冯永成上门主动帮扶,一连吃了几次闭门羹。冯永成第4次叩开希希和倩倩的家门时,带着兄妹俩看病,对外界充满戒备的兄妹俩终于有了对关爱的渴望。

冯永成经常到兄妹俩家里去,带他们理发、拔牙……在冯永成的鼓励下,兄妹俩拿起丢下的课本,重新回到校园。

镇武村还有一对覃氏双胞胎姐妹,父母双双患有残疾,姐妹俩初中毕业后便到佛山找工作,因为学历问题四处碰壁。

“再穷,也要送子女读书,不能再像祖辈这样没文化”“只有通过读书学习,才能靠自己的双腿,昂首走出大山”“有了一技之长,无论到哪里能找到安稳的工作”……冯永主动上门做通家长思想工作,推荐两人到广宁卫校读护士专业,帮她们争取办理“0元入学”。现在姐妹俩已在医院完成实习,正式入职。

卫校开学的第一天,冯永成开车将姐妹从怀集送到广宁上学。临走之前,他给她们加油鼓劲:“你们要好好加油啊,叔叔期待着你们学有所成那一天。”

今年8月,顺利通过护士从业资格考试的姐妹二人,来到肇庆复退军人医院,成为了见习护士。

驻村工作3年间,冯永成帮助41名贫困户子女到中专和技工学校读书,走上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

随着驻村工作组展开基层党建、产业带富和乡村振兴等工作,乡亲们发现了变化,昔日“脏乱差”的村庄变得干净整洁,原来涣散的村“两委”班子变得团结而有战斗力,多个扶贫项目每年可为村民增收近4000元。

肇庆市自然资源局驻怀集县大岗镇扶贫工作队队员罗必成告诉记者,今年9月,驻村扶贫工作组又成功帮助两名贫困户子女报读中专,并亲自送他们去学校报到。

“冯书记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这一躬身扶智的工作传统将会传承。”罗必成说。

3奉献

脚下沾泥土心中存真情

冯永成的挎包里,常年备着胃药,晚上八九点结束入户走访是工作常态。

他经常说,驻村扶贫的关键是“驻”,要真正沉在基层,了解村民所想、所虑、所急、所怨,绝不能当“走读干部”。

大钟村委会副主任孔令华记得,2016年驻村扶贫时,村民们对扶贫干部投去异样的目光,有人甚至当面质疑:你们是来“镀金”的吧?虽然听着不是滋味,但是冯永成没有半点气馁。

生前他经常跟同事讲起,驻村干部要放下身段,“先当村民再当扶贫干部”,决不当村里的“过客”。他还经常说,驻村干部要融入村子,不打官腔、不讲空话,和群众拉手说话、贴心交流,从感情上真正融入到当地的干部群众之中,用真心和真情去对待村里的每一件大小事情。

只有与群众水乳交融,群众才会把驻村干部当成自家人,掏心里话。

他和同事坚持吃、住、干在农村,深入田间地头、经常走家串户,弯下腰来与村民“结对子”,花了半年时间走访完300多户帮扶对象,平均一天为两户帮扶对象建档立卡。

开展精准扶贫的第一手真实材料和策略方法,就是这样一脚一脚走出来的。

大岗镇生态条件优越,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2016年,他和肇庆水务集团驻村扶贫工作组联手,打造大钟村浪美观光旅游扶贫农场,实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长效稳定产业模式。

如今,农场稻浪飘香,百香果、玉米、无花果等农副产品长势喜人。今年农场预计实现15万元收益,为贫困户提供超过20个稳定就近就业岗位。

为了说服蛤咀村村民种植优质番薯,冯永成自己掏钱承包10亩土地带头种植。如今,周边几条村跟着出现了几十个种植户,番薯种植面积多达数百亩。

农村的产业发展不易,耕种是重点大事。为了加快耕作进度,肇庆市自然资源局支持大岗镇四条帮扶村购买一批微型收割机,冯永成带头组织挂钩帮扶村51户贫困户成立了扶贫机耕服务队。

春耕期间,冯永成连续几个周末不回家,一心扑在地里,白天忙耕种,晚上则翻书学习和研究土质情况,分析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帮助贫困户出谋划策。

每逢刮风下雨,他和队员就往外跑,看看村民的农产品有没有受灾、危房村民是否搬出,村民的小孩有没有人照顾。

如今,冯永成工作过的5条贫困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镇武村建起独具岭南特色的古民居,青墙黛瓦,错落有致,村前大片水田生机盎然,成为肇庆建设新农村五个示范样板村之一;

大岗村等4条村共有183户540名贫困群众达到“八有”标准预脱贫,每条村的脱贫率均在85%以上,整村脱贫指日可待。

可是,斯人已逝。“他如果能看到我们今后的日子越过越好,该有多开心。”68岁的贫困户李月芳抹着眼泪说。

4感恩

倾情付出暖人心奉献精神传他人

再过几天,覃氏姐妹参加医院的护理实操考核就要出成绩了,只要顺利通过的话,她们就成为正式护士。

“虽然冯伯伯走了,但是我们两人下定了决心,要延续他的精神,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回报社会。”说起对冯永成的感恩,姐妹俩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10月8日,广大干部群众得知冯永成去世的消息,纷纷表示深切的哀悼。记者深入冯永成奋斗过的怀集县和广宁县实地采访,发现冯永成的倾情奉献精神早已深深影响了周边的人。

“记得有一次,我们利用晚上空闲时间在村里开会,突然暴雨停电,冯书记从包里拿出手电筒,借着微弱的灯光叫大家继续开会。”广宁县司法局党组成员、政工办主任林夏娇回忆道。林夏娇与冯永成曾在广宁县扶贫“双到办”肩并肩工作。

后来,林夏娇也学冯永成时刻在包里备好一支手电筒。她说:“冯书记以身作则,全心全意倾情奉献,感染了每一位同事,大家干劲十足,加班加点也不再觉得辛苦。”

今年8月30日,一辈子没出过几次城的镇武村村民梁秋英,自己摸索乘车到了肇庆市区,再转乘车子去到佛山,就为了在冯永成卧床不起的时候照顾饮食。

“当时没想太多,就想着冯书记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现在他有需要了,一定要为他做点事情。”梁秋英回忆起陪他度过最后一个多月时间,声音几度哽咽。

在冯永成去世前几天,梁秋英听说山坑螺对肝病有好处,她决定回家捕捞一些带给他吃,没想到这一走就是永别。

肇庆市自然资源局的同事们为他在网上发起爱心筹款,靠着低保生活的李月芳让在外打工的儿子捐了2000元。

“冯书记一心扑在贫困户上,帮了我们大忙,虽然我捐的钱很少,但是表达我的一片心意。”李月芳说。

5追忆

接好“脱贫棒”告慰在天之灵

10月10日,肇庆市殡仪馆庄严肃穆,哀乐低回。

冯永成的亲人、好友和扶贫战线上的战友、同事100多人从各地赶来,为他送别。冯永成14岁的儿子小远紧紧抱着父亲的遗像,像大人一样坚强。

扶贫16年间,冯永成一家三口聚少离多,家庭一直是他最坚强的后盾。

2016年,冯永成再次响应组织号召,去到离家160公里外的怀集县驻村扶贫,虽然这一决定与家人的期待不同,但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行程。

妻子陈永珍支持丈夫的每一个决定,十多年来俩人未发生过一次争吵,家里杂务琐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她说,丈夫的时间,要留给党交给他的艰巨任务,留给广大贫困群众。

“他就像我的爸爸一样,我一定会努力读书,长大后当一个跟他一样对人民有贡献的人。”倩倩也哭红了双眼。

肇庆市自然资源局驻大岗镇精准扶贫工作组成员罗必成告诉记者,在他刚参加驻村扶贫工作时,心里有不少迷茫,是冯永成像大哥哥一样教会他与农民兄弟打交道,教给他力量和勇气,“我们要沿着冯书记矢志奋斗一生的目标,继续前进”。

“冯永成是爱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一个典范,也是扶贫干部用真情、真爱、真作风扶贫的一个缩影。”肇庆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梁为东说道。

各界评论

“冯永成同志对于工作的严谨认真,对群众关心爱护,对扶贫工作倾情投入,深刻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我前进的力量源泉。我一定要接好这一棒,坚决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告慰他在天之灵。”

——中山市石岐区驻梁村镇扶贫工作组组长、镇武村驻村第一书记陈世忠

从相识到相知再到成为朋友,冯永成给人的感觉就是热爱扶贫事业,甚至调回机关后,还主动申请调到市一级扶贫工作专班,继续到农村服务。冯永成是爱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一个典范,也是扶贫干部用真情、真爱、真作风扶贫的一个缩影。——肇庆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梁为东

“冯永成同志用实际行动,改变了村民对驻村干部的看法。在驻村扶贫工作组的努力下,村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转变。现在村民更愿意把掏心窝子的话和干部们一起分享。”

——怀集县大岗镇大钟村委会副主任孔令华

“作为扶贫战线的一名新兵,我在冯永成同志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他常常说,扶贫工作不能急躁,对待贫困户要换位思考,才能与群众贴得更近。他还说,要把扶贫工作当作一项光荣的事业,而不是一份完全任务的工作。”

——肇庆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驻村干部梁振鹏

“冯永成同志在住院期间,还经常在电话里跟我们主动聊起扶贫工作,抓紧一切时间向我们传授扶贫工作经验。他经常说,与农民和贫困户打交道时,不能端着架子,要把自己的位置放低,把自己融进他们的生活,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只有扑下身子,才能真正融入村子,挑起担子。”

——肇庆市自然资源局驻大岗镇精准扶贫工作组成员罗必成

“冯永成同志性格开朗随和,初次见面便感染了我们。他不仅帮忙解决了年轻扶贫干部的住宿难题,还在手把手教我们怎么开展工作。我们在一起工作两年时间,大家一起吃饭、加班、研究扶贫政策、写材料。在他的感染下,艰苦的扶贫工作变得不再枯燥。”

——广宁县司法局党组成员、政工办主任林夏娇

新闻推荐

肇庆市加大医保政策宣传力度

西江日报讯(记者张苑卉通讯员戴菁菁)近日,市医疗保障局举办2019年度城区两定医药机构医保政策培训班,市医疗保障局社会义务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