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柔如砚 温润如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郑丽容的法官之道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黄国涛 冼颖
人民法院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担负着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的职责,法官的初心、使命就是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正如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郑丽容所说:“很多案件对法院来说只是普通的小案子,但在老百姓家中则是天大的事情。官司一生一次,影响一生一世。要认真办理每一宗案件,积极回应每一个诉求,审慎处理每一起纠纷,热情对待每一位当事人。”
1994年,郑丽容为了法律梦想,毅然离开已驾轻就熟的教师岗位,进入法院工作。已过而立之年的她从一名新人做起,从最基本的内勤和书记员岗位做起,一点一滴学,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为一名优秀法官,凭着扎实肯干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收获无数的荣誉和掌声。
两年前,郑丽容来到市法院挂职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一职,主要办理民商事案件。虽已临近退休,但她仍像年轻时一样干劲十足,每天伏案工作,加班加点。对于所获的荣誉,郑丽容只是一笑而过:“我只是在做一名法官的本职工作。”
来到肇庆挂职是际遇,也是缘分。郑丽容的品格和气质与这里竟是如此贴近,如端砚般质柔,如翡翠般温润,平凡中包含着不平凡,就像她对法官之道的理解和身体力行的那样。
不断学习勤修本领
“法官首先得专业,这是我们履职的前提条件。我们要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强化法学理论和法律素养;要学会在工作中总结归纳,不断提高司法实践水平。”到法院工作后,郑丽容还一直保持着在学校教学期间形成的学习习惯,这对她来说既是工作要求,也是一种爱好。谦逊不倦的学习态度、勤勉专注的办案风格,让郑丽容获得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的实践水平。
在每一个案件开庭审理前,郑丽容都会仔细查阅案卷,对案件纠纷的焦点和当事人的主张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各自的诉求整理好庭审调查重点和提纲,为高效有序驾驭庭审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在庭审过程中,不管是否在网上直播,郑丽容都严格按照庭审规则进行,根据庭前准备直指矛盾焦点和法律问题,快速、准确地引导双方当事人举证质证、陈述意见、庭审辩论,每一个环节都注重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并根据案情的特点灵活驾驭。
“司法权威不仅受司法裁判的实体结果影响,很多时候还体现在司法行为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尤其是法官对庭审的驾驭上。”因为规范,所以才会信任法院,因为信任,所以才对司法有信心。郑丽容处理案子刚柔并济,既威严又温情,既能震慑脾气火爆的人,也可抚慰脆弱心灵。
柔性司法案结事了
人民法院作为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担负着化解矛盾纠纷的职责使命。法官居中裁判,一方当事人胜诉就意味着另一方当事人败诉。如何做到胜得有理,败得信服,是法官的职业追求,也是司法取信于民的基础。
“法官首先得从老百姓的角度想问题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拥有25年司法工作经验的郑丽容,深刻体会到每一个民事案件当事人的不得已和无奈,“当事人到法院来打官司是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矛盾纠纷,切不可因为法院职权行为给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
对民事案件当事人,尤其是原告而言,通常是在权益受损时才诉诸于法院,期待司法裁判能够维护其权利。如果司法权不能正视并保障这种诉求,就有可能给当事人增添新的伤痕。
深知此义的郑丽容在庭审中依法规范地行使审判权,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参与权,让矛盾双方充分辩论,说清道明,在交锋中查明事实,作出判断,以程序正义促进实体正义,达到案结事了的效果。
耐心倾听善于调解
在民事审判中,判决和调解是最常见的两种结案方式。不一样的方式产生的效果不同,有些案件需要判决结果对民事行为作出指引,规范市场行为或民商事活动,有些案件则更适合调解结案,以缓和矛盾、彻底化解纠纷,如家事案件。
郑丽容直言,家庭纠纷要尽量促成矛盾各方调解结案或和解后撤回起诉。法官要学会做当事人的工作,使他们消除对立情绪,认同调解结果。“在做群众工作时,首先要安抚他们的情绪,消除怨气,这样才能做好释法工作。”在郑丽容看来,办案就像看中医,得综合运用“望闻问切”等方法。
如对赌气的离婚夫妻,要劝他们“宽容和体谅才是夫妻和睦相处之道”;对兄弟反目的,适时地道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道理;对不愿赡养父母的子女,要晓之以理地传递孝道,传承以孝为美的传统等等。
法官还要学会倾听。一名法官必须以乐于倾听、善于倾听的姿态和心态,将耐心倾听的涵养内化为一种职业习惯,用心倾听当事人的陈述。很多时候,当事人将法官作为倾诉对象,说出苦衷,道出实情,心理上的委屈就会得到缓解甚至释放,调解工作就会得到当事人的配合,调解协议也更容易达成,更自觉履行。
“不能为了调解而调解。”郑丽容强调,在查明案件事实后,她会向当事人分析案情,释明调解的益处,并尊重当事人的选择权,让他们在阳光透明的环境下自由权衡,这样的调解才有更好的社会效果,才能更彻底地做到案结事了。
在一起离婚后的抚养权纠纷案件中,一审法院因父亲一次殴打女儿而将抚养权变更给了母亲,父亲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如果仅从表明办案证据考虑,郑丽容在二审阶段可以简单地维持原判。但她在庭审时发现,父亲其实很疼爱女儿,仅仅是因为女儿一个多月没去上学,随时可能失去学籍才情急之下打了女儿,事后他也非常后悔自责。而原告长期在外打工,即便争得抚养权,也只能将孩子托付给亲戚照顾。
郑丽容综合评判后认为,从有利于女孩成长的角度考虑,孩子判给父亲抚养更合适,遂建议双方调解这一纠纷。女孩母亲同意调解,但提出要在调解书上写明,如果前夫再次殴打虐待女儿,就必须给她20万元,并由她抚养女儿。父亲要女儿抚养权心切,当场答应了。
“这种要求,即使做父亲的一时冲动答应了,做法官的也要三思,因为这可能会埋下隐患,增加新的矛盾。”郑丽容当即告诉女孩母亲,合理教育不构成虐待行为,若经司法部门认定构成虐待,则可要求变更抚养权及给付20万元抚养费。女孩母亲接受了郑丽容的这一建议,并最终达成调解。
传帮带助成长
来到肇庆中院挂职,郑丽容在审判过程中、在案件合议中、在法官专业会议和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中,将自身多年来形成的先进理念和审判方法传给这里的法官,将自己的办案思维和作风灌输给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她会在偶然的闲聊中鼓励年轻朋友积极上进,在随意的交流中教导年轻同事学会思考,通过分享心得体会带动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帮助肇庆法院更好发展。
“遇到郑丽容专委这样一个导师是我今生的荣幸。”对法官助理陈希云而言,能够担任郑丽容的助理,与其一起共事,学习为人处世,亦师亦友,受益匪浅。
虽然离校多年,但郑丽容用自己的行动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发扬着教书育人的精神,帮助她眼里的这些孩子快快成长,就像她不再宣扬自己的成绩,而是将当事人送的锦旗默默地收起来那样,温情暖意。
坚持坚守坚信
郑丽容坦言,因对法院工作的热爱和对司法事业的向往,才让自己有勇气在这条追梦路上砥砺前行。“我是一个法院人,有生之年,这个信念不会更改。”为了钟爱的审判事业,郑丽容一直在路上。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郑丽容认为,法官的初心就是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绝大多数的法官终年默默奋战在审判一线,勤勉踏实,认真执着。他们常常在深夜埋头在厚厚的卷宗里,细细梳理着案件的脉络,烈日下、寒风里还依然行走在送达、调查的途中,为的就是让当事人赢得明明白白,输得心服口服,让原本剑拔弩张的当事人握手言和。
柔肩担道义巾帼秉忠诚
岁月,见证了郑丽容的忠诚与能力,她用25年的青春无悔,执着地追求审判事业,用平凡的法官生涯“讲述”一名普通法官的真实故事。
曾连续8次被所在中院评为办案能手、调解能手、优秀共产党员;调入广东省高院后,连续3次获得年度办案冠军,3次获得年度嘉奖,3次立功;2010年被评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获得2008-2010年广东省直机关“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被授予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称号;2015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对郑丽容来说,每一面锦旗都是鼓励她不忘初心,每一次荣誉都是提醒她牢记使命,每一次掌声都是鞭策她再度勇敢出发。
法官,贵在坚持为人民服务不放松,贵在坚守审判岗位不言累,贵在坚定理想信念和法律信仰不退缩,郑丽容的法官之道简约而不简单,平凡也不平凡。
新闻推荐
西江日报讯(记者刘浩辉通讯员罗敬盛)为进一步推进绿色环保节地殡葬方式,深化殡葬改革,10月11日,2019年度肇庆公益生态集体树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