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的秋天没有失约 □ 唐文明
秋分这一天,我在阳台看见了一只蟋蟀。翠绿的身体隐藏在蒜香藤的叶子中间,要不是两根长长的触须微微颤动,我还未能发现这位秋日的嘉宾。在南方并不多见,在我记忆中从来没有在现实中见过蟋蟀。
这个小生物的造访,让我想起了《诗经·七月》:“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在这繁花依旧、艳阳依旧,绿叶不黄、西风不凉的日子,这个出现在阳台的绿色精灵,告诉我到了秋分这个传统节气,岭南的秋天也没有失约。
从我家的阳台可以看得见远处的北岭山和七星岩,感受城市优良的空气,我们一天到晚都享受到心旷神怡的景色。最近夜晚偶尔会听到的虫鸣,小小的鸣虫,更使这里增添了诗意。
最早了解蟋蟀,是中学时的一篇课文《促织》,当时还没有多媒体教学,我们对蟋蟀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文字上。
到我站上讲台之后,中学课文里出现了一首关于蟋蟀的新诗——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是他对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蟋蟀吟》的和应。一道浅浅的海峡,没有隔绝两位诗人的交往,更无法隔绝离开故土四十年的诗人余光中的乡愁。1982年,余光中在给流沙河的信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1986年,余光中写下《蟋蟀吟》:“中秋前一个礼拜我家厨房里,怯生生孤零零添了个新客……牵动孩时薄纱的记忆……就是童年逃逸的那只吗?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流沙河以诗回应:“就是那一只蟋蟀,一跳跳过了海峡……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处处唱歌……”那是一首纯粹中国风的新诗,串起了从华夏远古到每一个人的童年听过的蟋蟀,是中国人听得懂的默契。
我家所在小区的花园里,有一个弧形的小花架“螽斯架”,架上爬着使君子藤,这个季节也正在开花,团团簇簇的红色花儿,期中有几朵初开的白色花,在绿叶映衬下,一片明丽清新。好多人不认识“螽”字,自然也未必能领会设计者的一番心意。《诗经》有一首《螽斯》,是以螽斯比兴,祝颂子孙连绵兴旺,欢乐幸福。我把螽斯架的照片发上朋友圈,外地的朋友都很诧异,说肇庆有这样的小区设计,好有文化魅力。
说到小区的设计,还有一个衍庆园、三个别出心裁的小亭子,居住者在朝朝暮暮,俯仰之间,看到美妙的汉字书法,品味其意蕴悠长的涵义,心中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感触。小区的老人们有时伴着江南丝竹悠扬的乐韵,练习八段锦;有时相约下来遛弯,老的少的欢声笑语安乐祥和……每一处亭台廊架,原来就是设计者给居住者祝颂的诗行,这些祝颂,来自我们遥远的华夏祖先,是历久弥新的中国态度。
秋分到了,大地上迎来了丰收的季节。鸿蒙、麒麟、玉兔、嫦娥……从远古走来的,不只是蟋蟀,而蟋蟀的歌唱,再也没有劳人戍卒的悲声,它悠悠地吟唱着,似乎在告诉我们,在这片人情温暖的土地上,诗意地栖居,是源自远古的梦想,是千秋万代的祝颂,更是山高水长的传承,是继往开来的发扬!
新闻推荐
一部手机可轻松游肇庆“粤好看·肇庆行”数字文旅公共服务平台上线
西江日报讯(记者苏燕君通讯员赵琳)初到肇庆不知道哪里好玩?做旅游攻略又觉得太麻烦?想了解景点概况和热门活动却不知道从何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