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来,一大批肇庆奋斗者矢志报国实干创业 绘就最美风景 奏响时代强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代代肇庆儿女为这片热土的繁荣昌盛接续奋斗。肇庆市委办供图
陈志雄(左)。资料图片
张兆熊。受访单位供图
伍于汤。南方日报记者施亮摄
扫一扫了解南方+
相关报道
乡村警官聂桂清元宵探望村民。
南方日报记者董天健摄
扫一扫了解南方+
相关报道
贾东亮。受访单位供图
张树华(中)。资料图片
肇庆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者。南方日报记者符超军摄
金秋十月,新中国将迎来70华诞。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代代肇庆儿女为这片热土的繁荣昌盛接续奋斗,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矢志报国、实干创业的奋斗者。本期《南方日报·肇庆观察》回顾一批在平凡岗位上不懈奋斗的普通人的故事,看他们如何在奋斗中书画城市最美风景,合力奏响时代强音。
●南方日报记者马喜生施亮
陈志雄打破雇工禁区引发全国大讨论
1979年,肇庆发生了一场引发全国大讨论的“鱼塘雇工风波”,处于风波中的主人翁是原高要县沙一村第六生产队社员陈志雄。
雇工问题,曾经是生产经营领域中的一个禁区。1979年春,陈志雄通过投标方式承包了8亩长期缺乏管理的鱼塘。1980年,他开始跨队承包了141亩鱼塘,雇请固定工1名。
到了1981年,陈志雄继续扩大鱼塘承包规模,承包面积共497亩,不得不突破当时“雇工”禁区,大胆进行雇工生产,雇请固定工5个。短短3年的时间,陈志雄通过扩大承包经营和雇工生产的规模,成为肇庆市一名令人羡慕的“万元户”。
为了推动和探索改革发展,1981年5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的文章,向全国介绍了陈志雄承包集体鱼塘的情况,还开辟了《怎样看待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专栏,一共刊登了21篇来信和讨论文章,由此引发“雇工算不算剥削”的全国大讨论。
高要县委对陈志雄的雇工经营行为一直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态度,高要县委通过实地调研讨论后认为,陈志雄是根据扩大生产需要才进行雇工而不是为了剥削,他确保了收成又防止生产损失,实际上也增加了集体收入。
1982年,风波逐渐消弭之后,陈志雄承包鱼塘事业迎来了发展机遇。为了支持陈志雄发展生产,高要县委帮助陈志雄解决贷款难题,缓解资金不足困难,并连续两年把他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和劳动模范。
在陈志雄打破雇工禁区的示范下,高要县商品经济发展空前迅速。1987年,高要县二、三产业的专业户达2.6万户,占全县农户的10%以上,年经营额10万元以上的达2万户。与1980年相比,社会总产值翻了两番多、工农业总产值也接近翻两番。在尝到了商品经济甜头后,肇庆在发展民营企业、承包制、股份制等方面得以先行一步。
张兆熊:“六泊草塘”上崛起工业新城的见证者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水塘。”回忆起刚踏入大旺农场时的第一印象,张兆熊深有感慨地说道。
1958年,在三水与四会接壤的“六泊草塘”上,大旺农场正式成立。当时的大旺是一片芦苇摇荡、人烟稀少、血吸虫病肆虐之地。摆在大旺面前的首要任务,则是治理血吸虫病。
1970年,年轻的张兆熊以知青的身份来到大旺,参与农场开发建设。他见证了农场从靠锄头开荒到现代化机械耕作的改变,见证了农场修筑起22.5公里防洪大堤,不断垦荒、种植的转变。
大旺农场建场之初,农场就安置了来自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越南等多个国家的归侨。1978年,6000多名越南归难侨来到大旺,大旺农场更名为大旺华侨农场。
此时,连片的甘蔗地、水稻田取代“草塘”,当地荒野变沃土。
1978年,和归侨一同而来的还有改革开放的春风。上世纪80年代,曾经令人羡慕的华侨农场却由于管理体制僵化、自然条件落后和相对封闭,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掉队。
1991年张兆熊开始担任大旺华侨农场场长,面对掉入发展矛盾时期的农场,他和同事摸家底、寻原因、谋出路。
当时的大旺农场开始在招商引资方面发力,但是他发现同事们却没动力,外界批评大旺招商不积极。现实的困难也摆在眼前,招商引资来的落户企业的税收要上交给上级部门,农场却承担全部的社会负担(如学校、医院、公安的开支等)。由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所有制单一,当时的招商越招越“伤”。
1992年底,肇庆市人民政府同意设立大旺综合经济开发区,赋予相当县一级经济管理职能和行政管理权限,实现华侨农场改制。
张兆熊的身份从农场场长变为大旺综合经济开发区区长。随着农场成为历史,大旺从此放开手脚,充分发挥区位与土地资源优势,实现了弯道超车。上世纪90年代末,大旺迎来了宝信金属、东凌皮具等第一批企业,大旺内部“三纵四横”的公路网络初步建成。
2002年,肇庆高新区迁园大旺,大旺一跃成为现代工业园区的摇篮。2010年,大旺成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吸引着世界各地英才前来奋斗,发展按下加速键。2019年上半年,肇庆高新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83亿元,同比增长10%;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29亿元,增长10.8%。
如今,走进肇庆大旺,曾经的血吸虫病重灾区已华丽转身为一座现代科技工业新城,朝着打造成为一流的国家级高新区阔步前进。
伍于汤:40年户籍民警赢得“活档案”美誉
在翠竹环抱的肇庆市广宁县南街镇,1961年从警、默默奉献40年、退休18年的户籍民警伍于汤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
在户籍民警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群众只要有事找到他,不管大事小事,只要他能办到的,他从来不推脱。他关心群众疾苦,一心为民,当残儿稚童流落街头、孤寡老人卧床不起、刑释人员和失足青年彷徨时,他都用他那滚烫的爱心,热情的双手,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1997年7月,肇庆市公安局组织8个县(市、区)的户政股长对全市派出所的刑嫌人员进行抽样考察,伍于汤对每个人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身高、口音、职业等都能对答如流,他在全市的考核中拿下第一名,赢得了“活档案”美誉。
为了把自己训练成一个“活档案”,他利用自己的日常时间,趁群众下班在家上门了解情况,掌握辖区内所有外来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口的基本情况。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却几乎牺牲掉汤叔所有的休息日和节假日,有时一个晚上要走访几十户人家,上楼下楼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回到家双脚都是肿的。
1996年,南街镇准备为内街小巷装上路灯,这需要群众一起分担一定的费用。伍于汤跑了一个多月时间,最后95%的家庭自觉缴了费用。路灯安装好了,治安明显好转,群众对公安局竖起了大拇指。
“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对人民群众的爱,一个大山之子对那方水土的爱。他能做到这一点,根本的原因是:他始终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同事们这样评价他。
1998年1月,广东省公安厅给他记个人二等功;同年4月,公安部授予他“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同年5月,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4月,国务院授予他“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1年,工作了40年的汤叔在户籍民警岗位上光荣退休。18年过去了,肇庆人民还惦记着汤叔,把他当做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聂桂清:15年风雨无阻保护山乡平安
每天凌晨2时许,德庆县官圩镇沙旁社区警务室的灯会准时亮起,这是社区警察聂桂清开始一天巡逻的时间。沙旁社区到德庆县城有40多公里路程,中间有18公里盘山公路。
他沿着山路开车到13公里远的候车亭处,这里是进出沙旁社区的“华山一条路”,支起“警察查车”警示牌,笔直站立。自2004年德庆县公安局沙旁派出所撤并后,聂桂清风雨无阻坚持了15年凌晨巡逻。
为何要当“夜行侠”?原来,有段时间,沙旁社区治安欠佳,凌晨入室偷盗时有发生,村民经常眼睁睁看着小偷驾车沿着山路逃窜。聂桂清就琢磨,若把山路堵住,小偷就能抓住。
村民凌晨开车遇到聂桂清巡逻,一鸣笛,二减速,三打招呼,这是他们多年形成的默契。对“没反应”的车辆,聂桂清会多留个心眼。
他的巡逻路线随季节变化。农忙时,警车多绕田间地头,确保化肥、农具安全;贡柑成熟时,他常走柑园,避免露天堆放的贡柑丢失;雨天雾天,他紧守山路,不给小偷侥幸的机会。
正因如此,聂桂清养成了不一样的作息习惯:晚上10时在警务室入睡,次日凌晨3时起床巡逻,天亮返回补觉两三个小时。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
由于做事刚正不阿,聂桂清成为当地老百姓最佩服的“金牌调解人”。沙旁社区常住人口9000多人,聂桂清能叫出8000多人的名字,并且熟悉他们的家庭情况,被人们称为“活字典”。
15年来,聂桂清帮助114名单亲家庭的儿童入户,不辞辛苦为辖区内残障人士带来60多台轮椅。15年来,他4次放弃到县公安局任职机会,扎根山乡,甘愿当一名平凡的社区民警。
2011年底,聂桂清在一次出警路上不幸摔伤了脖子和小腿,在医院躺了43天。期间,前来探望他的乡亲父老络绎不绝,先后有800多人自发赶了40多公里的山路,来到县城医院探望他们敬重的桂清叔。
2018年,沙旁社区全年无一刑案。乡亲们都说,“有聂桂清,很放心。”
贾东亮:拿起锄头,我是一名“新农人”
今年7月份,在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上,肇庆市广宁县八一生态农场场长贾东亮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穿上军装,我是一名军人;拿起锄头,我是一名"新农人"。”贾东亮如是说。
1998年,35岁的贾东亮离开部队,带着10多万元复员款,只身来到肇庆市广宁县南街镇黄盆村,承包了村里的6座山头和山脚下的一片洼地,从头开始,当起了农民。
当地村民都不理解他,黄盆村土地瘦瘠,长出的荒草连鱼都不吃,可他非要种砂糖桔。贾东亮将从部队里学到的地形学等知识灵活运用到开山之中,并且请来14名村民开荒种地,仅用3天,便通过开辟防火沟完成了炼山,把水源接到海拔198米的山头上,并装上了他自己设计的抽水灌溉系统。
半年后,贾东亮已开通了6公里环山机耕道,挖掘了2万多个果穴,种上砂糖桔2.6万株、柿子树1700株,建设猪栏246间。创业第一年,贾东亮就穿破了5套迷彩服,瘦了整整13斤。
2003年,贾东亮的八一生态农场收获第一批砂糖桔,产量达10万斤。2004年,他注册的“西贝牌”砂糖桔申报国家“绿色食品”标志,成为广宁县乃至肇庆市首个以个人名义申报原产地保护的品牌商标。“西贝牌”砂糖桔,远销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
此外,他还率先实验“水面多层立体养殖法”,使鱼塘平均亩产量大幅提高。2008年,八一生态农场开始实施第三个五年规划,逐渐向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砂糖桔全部改种“三香四木”(即檀香、降香黄檀、沉香、柚木、格木、红花苛木、楠木)等珍贵树种。
如今,八一农场占地面积扩至1000亩,鱼塘160亩,果树2600株,名贵花木达8.4万株,已成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基地、文明单位、固本强基先进基层党组织、国民休闲度假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示范基地。
肇庆市启动了以贾东亮的名字命名,以“全民创业党员带头”为主题的“东亮式党员创业贷款”活动。“如今农村党员"一户带动一方,一方发展一业,一业又致富一方"的科学发展模式得到充分落实。”贾东亮说。
张树华:六旬老将挂帅创新驱动造就航天品质
广东四会互感器厂有限公司内,年过六旬的公司总经理张树华在生产一线检查着产品质量,有着不输给年轻人的工作热情。他身上荣誉无数: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广东省劳动模范、肇庆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上世纪90年代初,四会互感器厂由于经营不善、人才流失,企业亏损1000多万元,负债3000多万元。1996年,张树华听从安排,担任互感器厂厂长。接手工厂后,他首先深入到一线,与不同科室工作人员交心,了解工人对工厂管理的建议。同时,他建设人才团队,知人善任发挥不同人才特长,并且引入新鲜血液从中挖掘年轻人才,将原本厂内松散的管理队伍团结起来。
企业转制以来,公司各项经济指标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企业总资产每年递增23%以上,产品产量、销售收入和经济效益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2002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向社会招标,需要一批“高原型电流互感器”产品,以保障火箭和飞船发射时供电系统的正常使用。广东四会互感器厂有限公司主动承担责任,并需在3个月内研发出相应的互感器产品。
此时,张树华亲自挂帅,在研发期间以工厂为家,废寝忘食地从上百个配方中寻找最佳研发方案。最终张树华与研发人员攻克均匀电场、降低局放和耐受高压三个难关,顺利完成供货任务。
如今,“四互”牌互感器、电子式互感器、干式变压器、绝缘子被授予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神舟五号、六号、七号、八号、九号、十号到天宫一号、天宫二号,都应用了他们公司自主研发、具有“航天品质”的高原型互感器。
今年6月13日,工信部公布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四会互感器厂名列其中。近3年,四会互感器厂的新技术新产品和科技成果达130多项,其中有7项科技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有68项科技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四会互感器厂的跨越式发展,是肇庆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壮大的缩影。
肇庆新区建设者:“拼命三郎精神”换来新区快速崛起
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投入运营、肇庆新区体育中心成功举办第十五届省运会开幕式、肇庆湿地景观酒店高端大气、五大水系碧波荡漾、优势产业项目纷至沓来、总部大楼接连拔地而起……短短数年时间,肇庆新区从一片“希望的田野”蝶变成为“发展的热土”。
把时间拉回到3年前,谁又能想象得到这里曾经鱼塘密布。肇庆新区“三年打基础”期间,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顽强拼博的建设者,他们发扬“主人翁精神”“拼命三郎精神”“南泥湾精神”“钉钉子精神”“工匠精神”,凝聚发展动力,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努力推动着新区建设发展。
肇庆新区体育中心项目总工程师谢元勋感慨地说:“体育中心项目就像我们的孩子,我一步步看着他长大,这其中有艰辛、有痛苦、有汗水、有泪水,更有收获。”
谢元勋发扬“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铁军精神,先后克服了前期资源匮乏、天气条件差、工期紧张等压力,科学管理,精心施工,让肇庆新区体育中心项目得以完美呈现。肇庆新区体育中心项目采用不锈钢连续焊接屋面系统,在国内属于首例;BIM技术落地总结在“龙图杯”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项目钢结构工程荣获中国钢结构最高奖——金钢奖。
中铁一局肇庆市城市化建设工程指挥部高级工程师蒲军因工导致脚踝骨膜撕裂,按医嘱至少需要静养3个月,但他坚持每天架着双拐杖往返工地一线继续指挥工作,被称为肇庆新区“拼命三郎精神”的代表。
2016年,中铁一局仅用7个月时间便完成肇庆端州大冲互通立交建设,实现肇庆与广佛肇高速公路对接。仅用5个月的时间,按时完成肇庆商务中心建设,创造了“肇庆速度”。
肇庆新区长利涌上游段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具有工作面广、工区多、与其他工程交接面多等特点。上海建工施工员易强作为总包的施工员,多看图纸,多看规范,多跑现场,熟悉施工方案,严格要求每一道工序按方案和规范实施,确保工程的质量。凭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执着敬业的精神,易强深深感染和激励着身边每一位员工。
施工高峰期,肇庆新区同时有39个项目在建,处处塔吊林立、机声隆隆,施工大军达到3万多人,施工机械设备达到6000多台(辆)……
当前的肇庆新区正以高端产业和龙头项目为引领,聚焦项目落地、园区建设、招才引智,大力引育顶尖企业和高层次人才,高起点大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又将有一批又一批新城建设者投入到追梦的潮流中去。
新闻推荐
开业仪式的举办,意味着捷达汽车肇庆捷安4S店正式进驻肇庆市场。当捷达以一汽-大众汽车品牌全新子品牌的姿态诞生时,当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