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四会市 努力建设肇庆产业强市重要增长极
四会“城市发展核心区”现雏形,图为四会市体育中心。资料图片
四会国际玉器城翡翠玉石交易场景。资料图片
四会是有名的“中国柑桔之乡”,图为四会旧城地标建筑——柑桔少女雕塑。资料图片
目前,肇庆四会市已四度荣膺“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五度蝉联“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十三次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同时又是广东省唯一入选2018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两项新增榜单的县市。此外,四会市还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上榜“2018年度中国十大幸福县市”,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
从“中国柑桔之乡”“中国玉器之乡”“广东省著名侨乡”到“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百强县”等含金量更高的荣誉加身,折射出四会跨越式发展带来的辉煌巨变。据统计,按当年价格计算,2018年四会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长了2836倍、774倍和400倍。
70年来,四会从一座农业小县城,变成了繁荣发展的现代化城市,车水马龙的城市景象、集聚发展的产业园区、干净整洁的街道村庄、方便快捷的立体交通体系、安居乐业的市民群众……今天的四会,正以崭新的姿态,饱满的热情,全方位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潮中,奋力开创新时代四会改革发展新局面。
●南方日报记者林洛峰
通讯员黎洪锋
工业强市先进装备产业集群从无到强
在四会市南江工业园内,广东亚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太新材料公司”)于2003年从一家不锈钢生产企业起步,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德国博世集团的汽车雨刮不锈钢支条国内主要供应商。2013年以来,该公司进入汽车轻量化复合材料领域,挖掘市场新增长点。
亚太新材料公司的“华丽转身”,是四会产业蝶变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四会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以有色金属及加工、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六大支柱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并与时俱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洪流中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全力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工业道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调整。
据统计,到2018年底,四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40.86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1.65亿元、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达26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达121家。
近年来,四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四会三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努力建设肇庆产业强市重要增长极。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四会上述三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42.3亿元。
科技创新为四会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不竭动力。数据显示,2018年,四会市全社会企业研发投入7.9亿元,占GDP比重1.9%;全年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存量达到73家,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9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6%;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个,总量达30个;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42%。
依靠创新引领,一批四会企业走向行业的前沿。今年,亚太新材料公司承担的“汽车用复合材料零部件热塑性智能化生产线开发”获得2019年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立项,获1000万元扶持,创下四会市历年企业单个项目获得扶持资金之最;广东四会互感器厂有限公司入选全国首批248家、全省首批22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一。这些企业有力地助推四会产业转型升级再提速。
打造城市核心区湾区城市群中彰显“四会品质”
今年8月8日,四会市首届玉器原料交流会在四会市体育中心“桔红馆”启动,吸引了国内外珠宝玉器从业人员、收藏者等近2万人次参与,成为引爆全省乃至全国翡翠玉器行业的盛会。这也是四会市体育中心继去年承办第十五届省运会赛事后,举办的高规格大型活动。
近年来,四会市深刻把握肇庆“东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以东城、城中、贞山三个街道和大沙新城为平台载体,大力推进“城市发展核心区”建设,致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城市。随着“一河两岸”城市框架成形,四会的城市价值进一步彰显。
在绥江南岸,四会的城市新发展板块已现雏形。位于贞山新城的四会市体育中心成为城市新地标,贞山新城景观湖和绿道景观带加快建设,新引进中集(四会)智能生态创新园项目等一批高端商业综合体、创新科技城项目,进一步丰富贞山新城的功能业态。往南推进,四会谋划大沙新城对接肇庆高新区和肇庆新区,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
绥江以北,中心商务区在四会东城、城中片区快速崛起。规划面积3.93平方公里的广东玉器文化特色小镇正在加快路网建设,玉器行业“补链”有望激发新动能;广佛肇科教新城进一步完善城市发展平台布局,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华商学院已动工建设;四会广场二期、嘉宏广场等大型城市综合体快速推进,提升当地宜居宜业氛围。
在新的城市平台引领四会城市扩容提质发展的同时,四会同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成水车村、龙头村等一批美丽乡村,打造出贞山街道扶利村、石狗镇程村等五个省级文明乡风建设示范点,着力培育壮大农村特色产业,其中,四会沙糖桔产业园在今年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则为四会带来内优外畅的城乡交通格局。广佛肇轻轨四会站建成通车,四会大桥等五座跨江大桥陆续建成,一条环城快速已规划完成,城区内多条“瓶颈路”打通,“四好农村路”建设有序推进,贞山新城等片区市政道路综合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对内加速创新资源流动,对外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
民生为本共建宜居宜业的优质生活圈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市民群众便从四面八方涌入四会人民广场,他们或一家人散步闲谈,或成群结队激情热舞,或三五成群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人们在放松身心中,展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民生始终是落脚点。据统计,按当年价格计算,2018年四会市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长了1068倍、400倍。这期间,四会始终坚持民生大投入,让发展成果惠及市民群众。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展“扫盲”运动,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面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再到近年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四会始终把教育事业作为“最大民生工程”去抓。新建荔枝湾小学,扩建东城中学、黄岗幼儿园、前锋幼儿园等工程在今年9月全面建成使用,为四会带来1900多个新增学位;通过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发展机制,四会还被定为“广东省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
从上世纪60—70年代“赤脚医生”扎根农村,到现在公共卫生服务站点覆盖城乡,四会进一步推进四会市人民医院与城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会市中医院与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联合体建设,建设第二人民医院,升级改造下茆镇卫生院等,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有了极大提升。
四会市图书馆成为“全国文明单位”、“国家一级图书馆”,同时,四会发挥四会市文化馆和四会市博物馆的文化引领作用,把各类文化活动通过演出、展示、培训、辅导等形式下沉到基层,让四会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丰富的“文化大餐”。
去年,四会市体育中心如期投入使用,成功承办第十五届省运会(四会赛区)柔道、手球比赛。接下来,该体育中心还计划举办多场国家级和省级的体育赛事。同时,一批文化广场、体育公园延伸到社区、乡村,为四会城乡居民共享文体生活提供了更完善的载体空间。
聚焦精准扶贫和对口精准帮扶目标,四会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性扶贫措施,全市建档立卡3364户5736人贫困户按“八有”标准实现脱贫,无劳动力贫困户全部落实帮扶保障措施。
一线走访
“中国玉器之乡”发展之路
从玉器街、天光墟向广东玉器特色小镇转型升级
在四会市万兴隆翡翠城,数百位主播穿梭于各个档位之间,他们绝大多数是翡翠行业的从业者,转行做主播是最近两三年的事。“玉器直播”在当地已成为一种工作常态,每天直播销售超3000万元。
搭上“互联网+”的快车,素有“中国玉器之乡”的四会正构建极具特色的翡翠玉器产业发展新格局。不断壮大的产业规模、不断延伸的产业链条,促成一条玉器街向一个玉器特色小镇转型升级。这一变迁进程也成为四会城市中心蝶变的一个缩影。
“玉器街”催生百亿级规模产业
目前,四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翡翠玉器加工销售集中地,翡翠玉器摆件占国内市场份额80%以上,挂件和饰件占国内市场份额7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四会有玉器加工厂4000多家,门店近万家,专业市场12个,从业人员15万多人,年产值达200多亿元。
四会不产一块玉,何以成为“中国玉器之乡”?今年65岁,原东城街道陶塘村党支部书记阮建维告诉笔者,在20世纪50—60年代,四会已开办起一批玉器加工厂,玉器加工业迅速发展起来。改革开放后,玉器企业面临转产,原企业内的手工匠人纷纷在县城沙尾路一带开设玉器加工销售门店,自然形成了一条“玉器街”。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四会共有玉器加工户1000多户,从业人员达8000余人,年产值超1亿元,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会玉器加工行业。
上世纪90年代,在四会市委、市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下,四会玉器行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92年,四会成功举办第一届“柑桔玉器文化节”,以柑桔玉器为媒,提升了四会玉器人文气息,为玉器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一时期,四会玉器专业市场逐渐形成,除了玉器街、玉器城,还出现四会“天光墟”这一独具特色的玉器市场,各自经营的产品互为补充,形成了四会玉器繁荣的一个专业市场圈。
商机乍现,引来大量具有传统雕刻工艺技术的福建莆田人、河南南阳人涌入四会,迅速提升了四会玉器产业的精细化程度。随着多种力量的聚合,四会玉器产业走上了一条高速发展之路,其产销量和产值均得到大幅提升。四会玉器的品牌知名度开始在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迅速扩大。
笔者走访发现,现在的四会玉器城和玉器街交错一起,以店铺为主;天光墟与玉器街相隔约300米,是四会玉器最具特色的地方,大部分产品以未抛光的“毛货”为主;在此周边,还有诸如“翡翠城”“明润翡翠”“万兴隆翡翠城”“日丰玉石毛料市场”等翡翠玉器加工集散点,客商进进出出,货如轮转。
特色小镇助力“城产人文”融合
俯瞰四会中心城区,四会大道、商业大道自东南向西北平行延伸,串联起四会各大翡翠玉器加工集散市场,该片区也是四会中心城区——东城街道的所在地。
阮建维说,在1993年以前,现在的东城街道一带仍是农田和鱼塘。同年,四会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东迁,为东城街道带来了大发展的机遇。同时,市政府谋划在东城规划打造玉器街和玉器城,也为东城的快速崛起率先注入了商业氛围。
经过近30年发展,东城街道地区生产总值已占据四会全市近半。如今的东城街道继续通过完善城市配套,加快“城市发展核心区”建设。作为当地的代表性产业,翡翠玉器产业因应网络直播平台的兴起,以“互联网+”拓展翡翠玉石的销售模式,寻找新增长动力。
聚焦高质量发展,近年四会进一步提出以东城街道为核心,打造3.93平方公里的广东玉器文化特色小镇,为翡翠玉器产业补链强链以及城市发展核心区建设提供更有力支撑。
四会市有关负责人说,目前玉器特色小镇项目已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路网建设等正在加快推进。未来广东玉器特色小镇将致力围绕“翡翠+专门化服务业”构建产业生态圈,同时注重整合周边人文、旅游、生态、社区等资源,助力城、产、人、文深度融合发展。
见证观察
打造新平台四会展担当
2009年1月,国务院正式发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紧随其后,广东提出打造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个经济圈的设想,希望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珠三角一体化进程。这其中,广佛肇经济圈因其经济总量最大、融合程度最高、产业互补性最强而被寄予厚望。
由于同根同源,早在2003年,“广佛同城”概念首次被提出。到2009年3月,广州和佛山签署《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广佛同城进入全面启动和加速推进阶段。同年6月,在广佛同城的基础上,广州、佛山、肇庆三市签署《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劳动力和产业双转移为重点,实现一体化的目标。
自2000年以来,水运、高速公路尤其是轨道交通的大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广佛肇三地产业融合。得益于广佛经济实力强、资金雄厚、管理先进和肇庆土地、水电、劳动力等资源要素成本优势,广州的造船业、汽车业在佛肇建立公司或工厂,逐步延长优势产业链条;佛山的建材等传统产业也逐步向肇庆转移。据不完全统计,在肇庆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企业中,约有七成以上来自广佛传统优势行业。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邓江年认为,一直以来,互补性与阶梯型为广佛肇经济圈提供了需求动力,立足广佛肇三地不同的产业战略定位,广州着重发展现代服务业,佛山侧重发展制造业,肇庆则定位为广佛产业的延伸地区。肇庆高新区、四会等地正是凭借毗邻佛山的区位优势,成为肇庆通过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实现转型升级、飞跃发展的成功区域。
对于肇庆承接广佛产业转移的定位,四会紧抓创新驱动这一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期望通过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以全新的姿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
对此,邓江年认为,肇庆提出“港澳深广研发、肇庆转移孵化”的创新协作、错位发展新模式,四会应成为该模式的先行者,要扭转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惯性思维,因应人才、科技、资本等创新资源的集聚条件和需求,打造新的城市平台或产业平台,进一步提升自身对创新资源的吸引和承接能力。
当前,四会以东城、城中、贞山三个街道和大沙新城为平台载体,大力推进“城市发展核心区”建设,同时提出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轴,加大园区整合扩容力度,着力提升四会市精细化工基地、四会市先进制造业基地、肇庆高新区四会产业园、南江富溪产业升级示范园等四大主导园区。一系列新的作为,展示出四会主动对接广深广澳科创走廊,全方位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崭新姿态。
新闻推荐
西江日报讯(记者鲁学冬通讯员卢洁婷)9月20日,四会市举行“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诗歌朗诵比赛。来自各镇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