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凤仪的旧时光里行走在端州

西江日报 2019-09-12 01:28

寻古觅迹,行走在时光的隧道里。

第一站是文庙,肇庆府学宫,又称高要学宫,始建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它也是整个广东省仅存的一座明代府级学宫。文庙里的大成殿保留了岭南明代建筑风格,重檐黄色琉璃瓦歇山顶,檐翘角处有角兽,横脊上是双龙戏珠,殿里供奉着孔子圣人像。大成殿两边分别是星岩书院和孔子学堂,呈四合院格局。触景生情,想象着古代书生从各地而来,参加省试的盛大情景,心中肃然起敬。

出了文庙,信步来到丽谯楼。丽谯楼始建于宋重和元年(1118年),是肇庆府衙所在地,又是为供奉宋徽宗赵佶亲笔御书“肇庆府”而建,故又称“御书楼”。到了明代,肇庆知府黄瑜对御书楼重修,这才更名为丽谯楼。又因台基和楼宇漆以红色,所以又称“红楼”。话说,明隆武二年(1646年)八月,清兵破汀州,隆武帝被杀。十月十四日,朱由榔得明兵部尚书、两广总督丁魁楚、兵部右侍郎瞿式耜以及肇庆知府朱治间等拥立,在肇庆称帝,年号永历,改丽谯楼为永明宫。十一月十八日,颁新天子诏。

丽谯楼台基很高,楼宇加上台基共三层,宏伟壮观。大门从拱门道进入到尽头,有拐角楼梯从左边拾级而上,登临城楼,迎北眺望,与对面宋城墙上的披云楼遥遥相对,古意盎然。丽谯楼的二楼正中设置着仿永历帝朱由榔的永明宫龙椅,金碧辉煌。从陈列在这里的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到莫宣卿的画像。莫宣卿(834—868),封川县文德乡长乐里(今广东封开县河儿口镇西村)人。相传,莫宣卿七岁时已能吟诗作赋,十二岁参加州试中秀才,被乡人称誉为“神童”。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十七岁的莫宣卿赴京城参加廷试获中状元,从而成为广东历史上科举考试的第一个状元,也是隋唐科举取士以来年龄最小的状元。

从丽谯楼下来,信步到了宋城墙北门——朝天门,从旁边的楼梯拾级而上登上城墙。城墙始建于宋皇祐年间,至今保存较为完好,它既是广东唯一现存的宋代砖城墙,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古城墙。披云楼高高耸立在城墙北墙上,始建于宋政和三年(1113年)。现在的披云楼,颇具黄鹤楼雄姿,一共三层,飞檐翘角,通体朱红,十分雄伟。登楼而上,从四面远眺端州城区,新旧楼宇在和煦的阳光下参差而立。端州古城南临西江,北倚北岭山脉,依山傍水,是绝佳的风水宝地。

从披云楼下来,沿着城墙顶上慢慢地绕城一圈,较为方正的一座城池,把端州旧城区护卫其中。史料记载,明朝时的肇庆,已是西江流域两广地区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特别是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六月,两广总督吴桂芳奏请朝廷,将两广总督府从广西梧州迁来肇庆。此后,两广总督府长设肇庆达182年。社稷经纶,风云际会。

沿着城墙南段尽头下来,走进了声名赫赫的老街巷——草鞋街。草鞋街位于城墙东段和南段的墙根儿下,窄窄长长,只容得下两三个人并排而行。草鞋街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因旧时当地居民以编织草鞋售卖而得名。徘徊于草鞋街里,街巷里的居民不多,很多是紧闭着门户。这里,时光似乎是静止的,岁月也仿佛不曾流过。

我恍恍惚惚地走出草鞋街,游走在城中路的骑楼街,整条街都是历史的痕迹,窄窄的街道两边骑楼林立,墙柱斑驳。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条街兴旺热闹,巧心面店非常有名,少女时期的我曾光顾不知多少次。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我找不到巧心面店了,心里一阵惆怅,仿佛失落了什么。

走到十字路,走进了米仓巷。宋代包拯在肇庆做官时为改善居民饮用水,在端州开挖了七口水井,我在这里没有找到水井。但这又有什么要紧的呢?欣赏一下古朴的民宅也很好。出了米仓巷,走在骑楼街上,竟然看到肇庆立体声电影院仍然还在,只是周边已经围蔽起来。时光荏苒,这里曾留下端州老街坊的多少记忆,多少欢乐……

游走在端州的一段旧日时光里,访幽怀古,别有一番人文情趣。

新闻推荐

54个社区配备“七场所三中心” 党群活动广泛开展 端州以标准化规范化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西江日报记者伍欣琦“现在一走进居委会,觉得宽敞明亮多了,活动室也够大,社区经常举办讲座、传统节日活动,可热闹了,很多居民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