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变身东融西联桥头堡 怀集大交通铺就腾飞路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特约记者 徐维宁 通讯员 李光吉
“阿家,你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呀?”早上七时,怀集县连麦镇青年高振家的妈妈用微信视频询问远在印尼当电子工程师儿子。
“今天晚上就到家啦!”高振家回应说。
“有这么快吗?你现在不是还在国外吗?”半信半疑的妈妈问道。
“你不用担心,我正准备登机,肯定可以赶回来陪您过七十大寿!”高振家说。
果然,这一段横跨数千公里的行程实现了朝发夕至,高振家如约在妈妈的生日宴会上唱响了生日歌。“天涯若比邻”,唐代诗人王勃气度宏大的诗句意境如今成为现实。
这一段朝发夕至回家路,得益于交通工具的飞跃变迁,也是怀集交通发展的缩影。已建成或在建的二广、汕昆、怀阳三条高速公路和贵广高速铁路成为打通大西南通往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及港澳交通大动脉,形成了“三高一铁”的交通新格局。
无论是从省内各大城市,还是从海外回到山城怀集,都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让所有“远方”的时空概念都被交通的发达压缩。
看飞机比看见客车容易
忆往昔,峥嵘岁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珠三角回怀集,到广宁和怀集交界时,就可看见路边一块提示牌上清楚地写着:“怀集山区,山多路窄,小心慢行。”这个指示牌,便是怀集过去交通的真实写照。
怀集县汽车站前副站长黎锡焜回忆,上世纪90年代,怀集县客运站成立之初,一共就22辆车,大部分只发往县内乡镇,而当时县、乡、村道全是沙石路,跑一趟“一身尘、满头白”;发往县外的只有广州的6个班次,人多买票难,去一趟广州,单程就超过6小时,平均时速就30公里,还要渡五六次河,出行实属不易。
怀集城北车站安检员莫建考也感慨万千:“1994年开始做客运司机,那时路烂弯多,遇到雨水天气,车轮容易打滑难以前行,车上要常备锄头、铲以及簸箕等工具才能顺利通过。”
“飞机经常能看到,客车反而很少看到。”怀集县客运公司总经理李怀民也感慨,怀集下帅乡离县城40多公里全是山路,很封闭。上世纪90年代只有一班车开往县城,很多人十多年都没到过县城,而该乡上空正好是航线,看到飞机比看到客车容易。
随着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升级,2010年10月,二广高速怀集段通车打破了怀集没有高速公路的“囧态”。怀集县粤运汽车站站长陈红芳说,二广高速通车后,怀集到广州只要2个多小时,车上有空调、电视、网络还能充电,功能越发多样化。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弹指一挥间。怀集交通焕发出勃勃生机,怀岭大地上公路建设呈现出大跨越、大发展的火热景象。
交通主动脉凸显招商引资“强磁场”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交通便利程度是投资者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三高一铁”交通网络,让投资者对怀集的发展充满信心,更是让怀集走上了滚雪球般良性发展之路。
2008年,国东铜材公司从佛山南海迁移到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那时候怀集还没通高速、高铁,原料运输全靠国道,从佛山到怀集基本都要4个小时。”该公司生产总经理李荫希见证了怀集通高速、高铁从无到有的变化,如今两地经过二广高速的连接,路程仅要1.5个小时,全年运输成本下降了30%,增强了行业的竞争力。
李荫希来自佛山南海,几乎每周都要往返佛山和怀集,“公司很多员工都是随厂从佛山来到怀集,二广高速开通前,回趟家少说要6个小时,如今自己开车跑高速或者乘坐高铁都能做到1小时到达佛山,交通的便利对企业稳定军心、吸引人才是一剂‘强心针’。”
去年8月,从深圳转移到合作区的奥科精机企业,首条铝合金精密压铸生产线建成投产,如今厂区内机器轰鸣,各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公司总经理助理胡桂明透露,公司在深圳起步,人工成本高、地盘小,制约了公司的发展壮大,经过多地的走访调研,最终将新厂落户在怀集。
“当初管理层一致同意迁移到怀集,看中的就是交通优势。”胡桂明直言,多条高速贯穿怀集,土地成本也是大湾区最低的,如今公司170多名管理层成员、技术骨干也都跟随过来,大部分员工还在县城买了房,扎根在怀集发展。
“以前没有高速高铁,客商一听到是怀集就不来,如今怀集招商团体按照‘一主两辅’的定位选择性招商,底气充足,这有赖于交通优势所带来的变化,成为激活利好的关键要素,跑出了招商引资的‘加速度’。”怀集县招商局副局长覃小峰表示,近年来他跑遍了全省21个市进行招商,越来越感受到交通便利所形成的“强磁场”效应。如今合作区内,食品加工企业聚集发展,目前共有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入园企业130家。
据悉,随着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的定位以及“三高一铁”的交通优势,更多的客商选择了怀集,截至8月中旬,全县今年共引进工业项目11宗,投资总额10.4亿元,农业和三产融合签约项目共有9宗,投资总额达126亿元。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如今,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像一颗耀眼的明星,闪耀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吸引力日益明显。▲上接01版
“东扩西拓”全力融入
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
清晨六点,在肇庆全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怀集马宁基地,当地农户工人熟练地采摘着茄子。采摘完后,又赶到下一道工序进行分拣包装。上午十点三十分,新鲜的茄子装上冷链车,准时发往东莞的中转中心,经过层层检验,第二天一早便可登上香港的蔬菜批发市场或商超,实现24小时从田头到餐桌。
“没有高速公路,运往县外的农产品大多数在车上就已经烂掉。”怀集县交通局办公室主任杜癸林说道,怀集作为农业大县,通高速前,优质的农副产品也只能内销,极大制约了怀集的发展。
近五年来,全县总体交通设施建设投入4.5亿元,道路建设263公里,逐步形成了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三高一铁”的交通新格局。
如今,便利的交通环境不仅成为企业发展的后发优势,也对怀集接受广深经济辐射、承接产业外溢、建设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怀集县交通局规划基建股股长马叙年介绍,怀集是承接大湾区、辐射大西南、通向东盟经济区的桥头堡。近年来,怀集全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东扩西拓”战略,着力打造肇庆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积极融入湾区1小时交通圈。
在东扩方面,加快推进汕昆高速公路怀集段、怀阳高速公路怀集段建设,开通怀集至深圳高铁,构建起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内通外联的交通网格,资源要素集聚力大幅提升。而随着肇庆市交通体系的完善与提升,怀集也进一步缩短了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距离,进入了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大湾区城市的中心市场半径。
在西拓方面,依托贵广高铁、二广高速、昆汕高速和抢抓“一带一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在怀集汇聚叠加的历史机遇,加强与西南地区的合作,促进高铁沿线区域旅游一体化和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
马叙年还透露,目前正在规划的柳肇货运铁路,是沟通大西南与大湾区最便捷通道,“如同打通了怀集农副产品通往更广阔领域的‘任督二脉’。”
此外,根据发展规划,怀集还将发展区域航线网络,建设支线机场,通过多式联运,将肇庆农副产品高效送至大湾区乃至全球,使农业真正成为支柱产业。
出行环境更通畅 群众满意在心头
2007年12月,怀集县城通往行政村公路全部实现硬底化,客运车行走砂石路的景况一去不复返。
驱车行驶在怀集乡镇四通八达的路网上,“毛细血管”健全、“干支血管”通畅,仿佛一条条缎带,装点着充满生机的怀岭大地。一条条铺到百姓家门口,铺到田间地头。
“如今农村客运公交化,覆盖了全县近80%的乡镇,群众直接在家门口坐车直达县城。”李怀明还介绍,客运班车配备了微信、支付宝、银联智能刷卡机,群众乘车更加方便。
“路不好走,收获的农产品销路就是大问题。以前我们就十分担心这个问题,不过现在不怕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积极性特别高涨!”岗坪镇红星村莫先生表示,自从村道硬化了、亮化了,许多客商开着车子直接来到村子里,村民们种植的各种蔬菜、水果不愁销路,如今,村民们腰包都是鼓鼓的。
同时,怀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巩固提升“村村通”成果,以路串联产业基地、美丽乡村、旅游景点,以点连线、连点扩面、连线成片,倾力建设“产业致富路”“生态旅游路”“幸福小康路”,为全市群众开辟脱贫增收新渠道,打通脱贫增收“最后一公里”。
如今,进得来、行得通、走得畅,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连通了县、镇、村,极大地缩短了城乡通行时间,不仅成为方便群众出行、带动产业发展的幸福路,更成为一项增强群众获得感的民心工程。
70年来,从尘土飞扬的砂石路,到畅通整洁的水泥路、沥青路;从徒步出行,到抬脚上车,舒适环保的客运班车进入农村,老百姓想去哪就去哪,这就是老百姓对怀集交通变化最为直观的感受。
新闻推荐
城乡协调发展成效显著,区域城市体系加快建立 上半年全省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9.2%
清晨6时,肇庆市怀集县松柏河左岸的太原村大棚已悄然开工。引入豆浆“施肥”的新技术后,大棚里的香瓜可以长到三四斤重,比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