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采会搭建区域性公共服务融合平台 全新升级后吸引342家文体旅单位参会,签订意向合作299件

南方日报 2019-09-10 06:28

文采会现场,参展单位展示精美的民族服饰。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摄

9月7日上午,2019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会(下称“文采会”)在东莞市文化馆开幕,展期为9月7日至9日,342家文化、体育、旅游企事业单位在现场亮相,接受社会各方采购。作为首个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文、旅、体产品大型公益性展示交易平台,本届文采会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截至9日下午,本届文采会共签订意向合作299件,意向合作金额达7789万元,签约意向合作项目比2018年文采会增长85%。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李玲玉记者龚名扬

1大湾区文旅体企业纷纷参展

本届文采会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文化馆协会、中国图书馆学会担任指导单位,东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台港澳事务局主办,市文化馆承办。

升级后的文采会从东莞出发拓展到粤港澳大湾区层面,在本次文采会的展览现场,第一展区A区就是粤港澳特邀展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上海及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肇庆等城市的展台都陈列着各自的文化产品。文化馆相关人员称,该展区是文采会涉及区域最多、内容最多样、行业代表性最高的展区。

除了阅读宣传册和与商家交流,文采会期间,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各类文化产品包括深圳小品话剧团话剧《水墨中国》、澳门梦剧社话剧《漂流船厂》等在星剧院轮番献演,观众通过网上抢票的方式免费欣赏各类表演,直接接触文化产品的各类形态。

除了粤港澳特邀展区,本届文采会还包括文旅体综合、文化策划及应用、文艺服务及演出、非遗服务、爱心文化、演出设备、专业院校、党群服务8个展区。初步估算,将有粤港澳各城市逾4000种文化、旅游和体育产品参展,数量比2018年第一届文采会翻一番。

规模和数量升级只是亮点之一,本届文采会还采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方式,创新推出空中文采会微信小程序——文化云采。采购方和市民可通过“文化云采”了解文采会各项活动的资讯,浏览参展单位资料,观看精品展演、直播间访谈,并可参与扫码浏览、线上点赞等互动。

记者在展厅看到,走廊上的“2019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会智慧墙”电子屏引来观众围观。智慧墙实时显示采购会意向成交金额和数量,当日到馆人数和观众对企业的点赞数也在不断变化。

据文化馆工作人员透露,点赞数最多的前20家企业将进入观众点赞最多企业榜,成交额、成交量最多企业也将入榜,并在线上进行持续的公布和宣传,展现文采会成果。除了上榜企业得到优先宣传,经过评审入围参与文采会的各家参展商也将是“线下落幕,线上迎宾”。

本届文采会得到国家公共文化云的大力支持。国家公共文化云、全国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平台将设置2019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会专题栏目,并与“文化云采”实现无缝对接、数据互通,各参展商将通过该展示栏目得到宣传推广,让参展商在全国性、高效宣传平台展示推广产品和服务。

2文旅体融合不断生根发芽

本届文采会顺应国家文化、旅游、体育融合趋势,率先在全国打造文旅区域性公共服务融合的大平台。

在文旅体综合展区,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在政府单位还是民营企业,文旅体融合不断生根发芽,许多体育类起家的企业如今正努力加入其他元素。

广东正洲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牛凤梅介绍,公司目前主营业务是体育产业拓展、体育咨询服务、全民健身服务。近几年,为推动体育、文化、旅游有机融合,他们在江西婺源打造中国首家微型马拉松基地项目,希望成为全国微型马拉松人交流和活动中心之一,成为体育+旅游的理想之地。

当前,许多企业不断拓宽经营范围,全力开拓新市场,体育与文化的融合成为拓展业务的新方向。广东车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雷刚表示,公司目前以体育类周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为主,长期服务于世界级和国家级体育赛事。这次到文采会是希望获得更多合作机会,将在体育行业的积累和团队的专业能力应用于文化领域。展会期间,他们与相关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

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正如“诗与远方”。当前,人们对旅游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乡村旅游并不是看山、看景,更多的是看文化,只有文化加持,看过游过之后才会留下深刻记忆。将书本上的文化知识生动地放置于旅游现场,文化和旅游的体验感才会更强。

许多观众在展会现场被“写生之城”吸引,这是江门市文联探索出的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新形式。“写生之城”将乡村旅游与摄影绘画艺术等结合,设计出多条艺术与旅行结合的江门旅游路线图。

文化、体育和旅游的融合是多种资源统筹利用的积极表现,但文化、旅游与体育的融合则任重而道远。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国新认为,旅游、文化和体育实现组织和机构的融合较容易,如何实现人员思想观念的融合则仍需探索。以旅游和文化的融合为例,李国新认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翅膀,认识融合后的双赢效果,从理念开始接受并推广融合是各界需要努力的方向。

3专家点赞东莞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文采会开幕当天下午,第二届全国文化馆理论体系构建研讨会在东莞市文化馆318剧场召开。研讨会由中国文化馆协会指导,中国文化馆协会理论研究委员会、东莞市文化馆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协办。本次研讨会以“新时代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组织全国文化馆理论研究专家骨干展开开放式、互动式讨论,旨在以理论推动文化馆改革创新实践,加快构建文化馆理论体系。100多名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和专家参与了研讨会。

理论研究体系构建是文化馆行业建设的内力,关系到文化馆行业的长远发展。自2013年11月东莞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东莞在文化馆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作出积极探索。李国新表示,在东莞开办第二届全国文化馆理论体系构建研讨会,是东莞发挥其公共文化服务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引领作用的积极体现。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副司长白雪华强调,文化馆理论体系建设就是找到文化馆的根,只有这样才能把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前进的方向找准,各项工作才能落实。当前,东莞公共文化服务尤其是图书馆分馆制度的发展走在前列。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巡视员陈杭指出,打造公共文化现场第一届活动就在东莞举办,许多可圈可点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也从东莞走出去。

本届研讨会围绕文化馆理论体系构建和文化馆行业改革发展重点难点问题设置4个论题,分别是提升文化馆服务覆盖面和适用性、数字文化馆建设、文化馆服务社会化发展和志愿服务与文化馆。

■记者观察

东莞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

东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大湾区的建设对东莞的发展意义重大。在大湾区建设的进程中,东莞不仅继续保持经济的良好发展,同时注重发挥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协同作用,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共同助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建设。

与开展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相比,文化馆理论学科体系建设和研究能力相对比较薄弱,是影响行业持续发展的一块短板。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探索中,东莞提出“市—镇—村(社区)”三级配送,为老百姓提供丰富便捷的文化大餐。结合当前东莞文化馆发展中总结的经验,探寻文化馆源流、建设文化馆的理论体系成为文化馆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

本届文采会丰富了传统文化领域产品服务采购的渠道,将市场化因素融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为深化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改革、丰富大湾区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加强大湾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新闻推荐

“铁骑为患者开路”暖心之外还有真情□ 特约评论员 岳宁

9月7日下午,在高要城区,高要交警两名铁骑队员为一危急患者开路,直达医院。交警急为民所急的举动,赢得了市民的赞许。当时正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