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德庆促进精神文明向农村辐射与拓展 “小支点”撬动乡风文明大转变
“奶奶,我们给您测量血压,做个小体检。”来自德庆中医院杏林之鸽仁爱协会的志愿者何锡惠正仔细地给黎妹娣老奶奶检查身体,还为她带来了米、油等日用品,老奶奶握着志愿者的手说:“谢谢你们。”
上述场景不过是德庆以真情服务基层,不断创新探索文明实践新路径的一个生动注脚。德庆中医院把“大医精诚”的精神内涵与医院功能结合起来,融入核心价值和传统医德,组织中医院的志愿者不定期到各镇村(社区)开展义诊活动,提供健康咨询,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知识,并利用休息时间每周2次走村进户慰问困难户、五保户,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带来精神慰问和满足物质需求。
当前,德庆着眼凝聚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注重形式上接地气,用鲜活手段吸引人,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有力度更有温度。
传递新时代好声音
夜幕初降,在新圩镇中心小学里,附近的村民小孩陆续赶来,这里是德庆县新圩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朝气蓬勃的少年在篮球场上来回奔跑。而在旁边的书香阁里,不少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津津有味地看着各类书籍。“所有的学校资源都可用于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欢迎居民走进学校。”校长梁雄志爽朗地说。
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之余,新圩镇中心小学还充分发挥学校文明示范引领作用,创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一天两小扫,一周一大扫”活动,让“垃圾不落地”的文明新风植根学生心田,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长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像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经在全县各中小学校落地开花。“积极提供各种丰富的服务资源,使学校教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有机融为一体,促进精神文明向农村辐射与拓展正是德庆的创新之处。”德庆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李国明表示,通过学校墙绘、展示模型、宣传专栏、文创节目进行展示教育,丰富学校育人内涵,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教育品牌,达到弘扬传统文化、传递新时代好声音的效果。
一个个小平台造就大阵地。德庆统筹运用现有的中小学校、公共文化场馆、文体活动场地等公共资源,打通各级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服务、体育服务五大平台,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3个、实践站238个,实现县(区)、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并逐步向医院等单位延伸。
社工志愿者当主力
初见社工梁艳英,她正在官圩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忙碌地工作。2019年是她在这里工作的第三个年头。“村子里每家每户的情况,我们基本都了然于胸。”她自豪地说。
社工服务站于2016年成立,但村民大都不理解什么是社工,甚至部分村民还抱有排斥的心态。为此,社工邀请村干部带队挨家挨户上门探访,了解村民遇到的困难和需求,并充分链接各项社会资源,搭建社会关爱援助平台,依托政府机构、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多帮助。
在德庆,像梁艳英这样的社工共有46人,她们分散在全县13个镇(街),运用专业知识开展协调社会关系等工作,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德庆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社工站依靠镇(街道)、村(居)委会,组织站内社工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已建立良好关系,精准识别群众需求,将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社会服务传递给困难群众,做到需求精准评估、困难精准帮扶。
除了安排专职社工为当地居民提供各种便民服务,德庆还充分发动居民、围绕居民,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不断提高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杏林之鸽仁爱协会志愿服务队每周都会为困难家庭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德庆爱心社七年资助210名贫困学生;巾帼志愿服务队通过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营造“家园共建、家风共树、见贤思齐”的文明氛围……为了加快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生根,德庆打造了“新时代好妈妈+”“家越美·粤幸福寻找最美家庭”等一批优秀文明实践品牌,让群众受教育、得实惠、真便利。
南方日报记者何康杰通讯员张水木
新闻推荐
宝安日报讯(记者金晶通讯员陈政宵王英罗敬美)6月13日,航城街道后瑞社区禁毒社工走进了德庆塑胶五金(深圳)有限公司,专题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