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减量”更需“减压”□ 谢永易

西江日报 2019-08-30 01:33

今年是基层减负年,各地纷纷出台措施控制发文、压缩会议、减少陪同、避免重复报送材料,真刀真枪为基层减轻工作量。减轻工作量能一定程度上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干部不再困身于“文山会海”之中,除此之外,减负更重要的在于减压。

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不仅工作忙、任务重,而且责任大、问责多。工作进度慢被问责、工作成效不理想被问责、工作材料不全被问责、工作程序不当被问责、工作监管不到位被问责、上级不满意被问责......诸如此类的“职能式问责”“计时式问责”“属地式问责”,甚至“甩锅式问责”在基层并不罕见,同一名基层干部身上背了好几个问责处分也是常事。一些基层干部尽管工作兢兢业业,却担心稍有不慎一道“问责符”便随即而至,久而久之身心俱疲,压力重重。

问责,即追究政府官员的责任,本是实现政府工作中权责对等的举措;“失责必究,问责必严”本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但一些地方在问责上却念起了“歪经”,遇到事情不是先冷静下来分析问题和原因,而是一棍子打死,给涉事的一干人等不分青红皂白来个问责,以彰显自己的“铁面无私、办事迅速”。这样的问责泛化、简单化导致权力最小的基层干部成了被问责最多的对象,“权力不大、责任不小”的权责不对等成了基层干部的心病。本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激发干部积极性,却反而给基层干部心里添加了一块沉重的秤砣;本该体现严管厚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却成了一道“紧箍咒”,让一些干部产生了“干多错多”的消极心理,导致不敢为的情况时有发生。

要让基层减负“治标也治本”,就要在减轻基层工作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减轻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与心理负担。根治这种变质的问责就是关键。问责务必认认真真厘清权责关系,明明白白弄清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才能真正做到“失责”必究,让问责落到“该问责处”“该问责岗”“该问责人”,才能真正发挥问责“治病”的功效,逐步移除压在基层干部心头的这座“压力大山”。

(作者单位:中共肇庆市委组织部)

新闻推荐

读《驯鹿迁徙时》有感肇庆市第十六小学明月校区 三(2)班 游柔

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中国作家袁博的《驯鹿迁徙时》一书。本来就热爱阅读的我,对此书更是惊喜不已。书中详细描述了冻原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