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制造”享誉神州

西江日报 2019-08-30 01:06

西江日报记者 刘亮

前30年奠定肇庆工业发展根基

70年前,刚解放的肇庆能制造什么?牙刷、火柴、筷子……1949年,肇庆仅有火柴、陶瓷、建材、竹木器、铸造、五金加工、缝纫、化工、食品、粮油加工等行业,工业基础薄弱,工业总产值6093万元,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7.1%。

这种情况直至1958年开启的“二五”计划才有所改变。“二五”期间,肇庆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兴建、扩建一批电力冶金、煤炭、机械、建材等骨干企业,有力促进了全市电力、原材料和燃料工业的发展。

1958年,广东仪表厂成立;1964年,肇庆电机厂建成投产;1969年,肇庆配件厂、肇庆机床厂在原肇庆动力厂的基础上分建投产;“三五”期间,肇庆机械(电子)企业发展到74家,占工业总产值12.86%;1976年,肇庆工农业总产值34.69亿元,比1965年末增长46.6%,10年年均递增3.9%,其中工业增长1.4倍,年均递增9.1%……解放后30年的工业布局奠定了肇庆未来工业发展的根基。这一阶段创办的企业,深刻影响着未来数十年肇庆工业产业发展格局。

肇庆国企品牌曾在全国赫赫有名

1976年的冬季,家住高要活道镇的罗少英离开农村,来到肇庆城区一家国企工作。此前,初中毕业后,她就一直在农村人民公社中务农。

2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吹向全国各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从小岗村向全国推广。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肇庆得到全面推广,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越来越多农民像罗少英一样,从农村走向城市。

工业改革和农村改革同步进行。肇庆开始扩大国营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在国企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改善企业经营机制,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产品技术含量;▲紧接01版

通过外引内联,对现有的矿冶、机械、化工、建材、食品、纺织、造纸、医药等行业项目进行开发和改造;以发展乡镇企业为突破口,支持农民创办家庭工业。1984年,肇庆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50.96%,工业产值第一次大于农业产值。

肇庆市经信局副局长张鹏1988年大学毕业后,从陕西分配到广东仪表厂。恰逢他到来后不久,广东仪表厂就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光。“广东仪表厂当时是全国气动仪表的龙头老大,生产了全国30%以上的气动仪表。”1992年,该厂生产各类仪表1.35万台套件,工业产值3081.69万元,人均产值超3万元。

广东仪表厂的辉煌只是当时肇庆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1990年至199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38.8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92年,全市年产值1亿元、税利1千万元、创汇1千万美元的企业22家,年产值5千万元、税利5百万元、创汇5百万美元企业35家。像南华自行车、金雀电风扇等制造品牌,是当时肇庆工业的骄傲,“肇庆制造”在广东省乃至全国赫赫有名。

国企改制让肇庆工业重焕新生

许多肇庆国企的好日子在上世纪90年代末走到尽头。

随着电动仪表设计愈趋完善,在更多领域取代气动仪表,再加上外国仪表进入国内市场,广东仪表厂开始走下坡路。“工厂尝试生产摩托车、汽车仪表,改变产品结构自救,不过成本始终降不下来。”张鹏说,2001年,仪表厂安置好员工后,正式退出市场。

沉舟侧畔千帆过。通过改制,民营资本接管国企,让这些企业重获新生。

上世纪90年代,肇庆动力改制完成,新生企业敢为人先闯“蓝海”,产值从几千万元做到如今的6亿元,产品从原来单一的农业机械缸套,发展到汽车关键零部件,成为国内外重要车企供应商。

2003年,四会互感器厂濒临倒闭,改制后投入的5千万元技术改造资金拯救了企业。如今,四会互感器厂所生产的互感器,已有600多台应用在酒泉和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原来国企的员工也纷纷出来创业、重新就业,接受市场的挑战,担起肇庆工业发展的重担。以广东仪表厂为例,尽管“母厂”没有了,但方大气动、方佳气动等一批民企兴起,将肇庆仪表产业的优势带到新世纪。罗少英2001年下岗后,来到一家由国企改制后的私企工作,在新环境下重新找到谋生手段。

与此同时,一大批外地企业家纷纷选择来肇创业,成为推动肇庆产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2001年,在温氏集团工作了10年的陈瑞爱带领团队,来到肇庆大旺创业,成立大华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04年,禽流感疫情肆虐,来自大旺大华农的近60亿份优质禽流感疫苗,为全国抗击禽流感疫情打了一针强心剂。如今,大华农已成为全国动物疾病防控领域标杆性企业。

2008年,肇庆实现全市生产总值715.85亿元,较上年增长14.2%,超过全省平均增幅4.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2.7%,比全省平均增幅高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1%,第二产业增长24.1%,第三声业增11.4%,三大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5:34:42.5优化为22.7:36.7:40.6。

“366”工程做强做大肇庆主导产业

2010年后,由于肇庆产业发展定位不清晰、政策不连贯,导致肇庆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发展步伐有所减缓,传统产业的优势有所削减,与珠三角核心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主导产业的选择随意性大,招商引资‘饥不择食’,县(市、区)产业同构化,在招大商、引进大项目、推动大发展等方面成效不明显。”张鹏介绍。

面对新挑战,2016年,肇庆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推进实施工业发展“366”工程,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工程,着力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带动大产业,力争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3个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引进培育6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新增600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2018年,肇庆宏旺金属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5亿元,成为肇庆市首家实现百亿元的工业企业。

2017年,肇庆市又提出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强调要在5年内,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000家,确保建成10所本科高等院校、30家新型研发机构、3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

如今,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成果初显。2019年上半年,肇庆市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三大主导产业合计实现产值390.7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8.7%,占比同比提高了2.5个百分点。

作为肇庆工业发展的主战场,肇庆高新区已成功引入小鹏汽车、鼎星新能源汽车、中电新能源汽车等一批整车项目,以及新能源动力小镇、国信通新能源电池、哈尔滨工业大学新能源车轻量化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等产业链配套和研发项目。同时,肇庆还成立了全国首个自动驾驶城市级路测示范区,大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

先进装备制造业在肇庆呈现全面融合、集群发展的良好势头。2017年以来,肇庆市新引进新兴际华华南安全谷、广东赢合总部及OLED芯片研发生产基地等60多个超亿元先进制造业项目。肇庆在中高端产业链和国际市场的话语权不断提升。

同时,肇庆节能环保产业的城市品牌效应近年得到不断彰显。2017年以来,肇庆市已引进投资15亿元的博天集团高端膜材料生产基地、暨南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武汉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技术研究院等高端项目,肇庆成为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永久会址。

新闻推荐

走马大湾区·肇庆篇

●千年名郡再谋新篇●粤西枢纽汽车新城●逐梦湾区肇庆有为●岭南绿肺生态担当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热潮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