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名郡 再谋新篇 肇庆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肇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极具发展潜力、承载力的城市和大湾区辐射大西南的关键节点,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西北部的肇庆,具有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广府文化和粤语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西江流入广东的第一站,山川毓秀,人文鼎盛。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热潮中,肇庆如何抢抓机遇,全方位参与大湾区建设,积极当好大湾区建设重要角色?近日,记者走进肇庆发展第一现场,感受产业追赶强劲势头,体验古城、新区华丽蝶变,见证肇庆破局谋新。
这座具有千年历史人文积淀的“岭南名郡”,正深度对接“中央要求”“湾区所向”“三地所长”“肇庆所优”,以思想融入为先导、肇庆新区为平台、产业合作为重点、交通“硬联通”为基础、机制“软联通”为关键,全面深化与大湾区各城市的互利合作,举全市之力全方位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
人民网广东频道
人民日报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粤港澳大湾区融媒体工作室
珠海传媒集团记者宋一诺何进/文程霖/图
打造大湾区科技产业创新重要承载地
八月的肇庆骄阳似火,走进肇庆高新区产业集聚区,一栋栋高楼里、一个个车间内,到处奔腾着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热潮。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是国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使命。如何落实?肇庆选择的路径是主动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坚持错位分工、配套互补、协同发展,加快构建“广深港澳研发——肇庆承接孵化转化”创新协作新模式,精心打造大湾区科技产业创新重要承载地。
肇庆是大湾区最大的发展腹地,土地面积约占大湾区总面积的26%,土地开发强度只有大湾区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以广阔的土地空间为基础,肇庆正聚焦创新产业落地。近年来,肇庆抓好小鹏新能源汽车、万洋众创城、华侨城等投资超百亿元项目,积极承接核心城市的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数字经济等创新产业转移,实现与其他湾区城市差异化发展、互补发展,加快建立起有肇庆特色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手抓工业发展“366”生命工程,一手抓创新驱动发展“1133”灵魂工程,肇庆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的成绩单也相当亮眼。2018年,肇庆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13家,比前一年增长43%。肇庆还积极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高等教育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素质人力资源集聚区。截至今年初,全市建成及在建大中专院校共有32所,每年大中专毕业生达4.3万人,院校总数和毕业生人数均位居全省前列。
加快融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
要全方位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没有交通的“硬联通”,一切都是空话。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畅通对外综合运输通道,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提升客货运输服务水平,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肇庆,作为大湾区唯一与大西南接壤的主体城市,正加快构建融入大湾区1小时、广佛肇半小时、市域1小时“三大交通圈”,助力大湾区形成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面连接贯通的交通网。
“十三五”期间,肇庆计划投资1100亿元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十横八纵”交通大动脉。当前,“一条黄金水道、一条快速干线、六条轨道交通、七条高速”的交通网络基本构建成型;城市内部,总长53公里、双向10至12车道、全程无红绿灯的东进大道一、二期已建成通车,成为肇庆的“迎宾大道”“发展大道”“信心大道”。
肇庆火车站综合体去年底启用,每天贵广、南广高铁停靠肇庆东站的班次多达144趟,其中直达深圳北站的高铁班次增加到7对14趟。而随着肇庆东站直达香港高铁通车,从肇庆搭乘高铁到广州只需30分钟,到深圳只需1小时,到香港只需1小时20分,4小时即可通达周边5个省会城市。
未来,肇庆还将谋划更多与粤港澳地区中心城市点对点通勤、与大西南地区快速连接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营造与国际接轨的一流营商环境
8月21日,肇庆在全省率先上线肇商通·肇庆市万企诉求服务平台,为全市22万家市场主体提供精准服务。企业遇到生产经营难题、部门办事环节不合理、政策信息获取不便等问题,都可登录平台“一站式”解决。而且企业反映的诉求,将通过横向连接相关部门“一把手”,纵向直达市委书记、市长,全方位倾听企业声音。
“肇商通·肇庆市万企诉求服务平台的上线,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了!”在肇庆市建伟口岸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建虎看来,该平台的上线不仅能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更让企业看到了肇庆市委、市政府高标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坚强决心。
这是肇庆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要推动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与肇庆互动,机制“软联通”是关键。作为全省首批3个“数字政府”试点城市之一,肇庆正着力打造“数字化平台+放管服改革”深度融合的“数字政府”,破解群众和企业最关注的政府审批流程、办事效率等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努力营造与国际接轨的一流营商环境。
肇庆还出台了扶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二十三条政策措施,提供“点对点”“面对面”“保姆式”“店小二”和国际化的“港式服务”,并为创新创业青年提供拎包入住人才公寓。
在工程建设项目行政许可审批提速、不动产登记时间压减上,肇庆也取得新突破。在全省率先实施产业投资项目“双容双承诺”直接落地改革,推动项目建设周期缩短2至4个月。不动产登记实现5天内办结,企业开办时间实现7天、3天、1天“三级跳”。肇庆的公共服务满意度、开办企业便利度、电子政务服务综合指数均位居全省前列。
筑牢大湾区生态屏障
走进肇庆,不经意间就会被优美的湖光山色揽入怀中。沿着有“中国最美绿道”之称的星湖绿道漫步骑行,远眺山湖美景,是肇庆市民休闲生活的舒适写照。优良的自然环境背后,是一代又一代肇庆人对青山绿水的坚守。
绿色是肇庆的发展底色,也是肇庆最有力的资本之一。肇庆占大湾区面积将近三分之一,森林覆盖率达到70.6%,为珠三角最高,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质优良,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大湾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天然“绿肺”。
近年来,肇庆始终坚持生态环保“三个绝不”,即绝不以透支资源来换取一时的效益、绝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一时的繁荣、绝不以牺牲老百姓健康和子孙后代福祉来换取一时的政绩,大力推进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全力打造“绿色肇庆”,努力实现“绿富同兴”。
以空气质量整治为例,2014年至2018年,肇庆空气质量实现“5连进”,成效明显。优良天数从2014年的252天增加到2018年的305天,“一级优”天数从71天增加到126天,实现“零”重度污染。在水资源保护上,西江是肇庆的母亲河,肇庆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坚守保护西江的责任。多年以来,西江肇庆河段水质优于Ⅱ类标准。
生态修复也在加快推进。肇庆七星岩星湖分为里湖和外湖。长期以来,因氮、磷等排放物增多,水体富营养化,蓝绿藻爆发,导致星湖水体发臭、水质恶化,自净能力严重受损。“七星岩·里湖生态修复工程”经过一年多的实施,曾经水质恶化的里湖,重新达到地表水Ⅱ类、甚至Ⅰ类标准,为其他城市湖泊水体治理提供了“肇庆经验”。
记者近日在肇庆星湖景区,亲身感受到“七星岩·里湖生态修复工程”的显著成效。临岸观景,星湖如镜,清晰倒映出绿树青山。乘船划过湖面,犹如行进在“天空之镜”。“水比以前清多了,还能看到湖里的水草,就像"水下森林"一样,很喜欢这样的风景。”一位多次来肇庆旅游的香港游客向记者感叹里湖水质的变化。
当前,肇庆正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契机,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让绿色成为肇庆的永久底色,让蓝天成为肇庆的生活标配,当好粤港澳大湾区美丽的生态绿洲和重要的生态屏障,积极参与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相关链接
肇港高铁开通促进两地要素加速流动
肇港合作开启“加速度”
“早上肇庆出发,中午香港饮茶。”列车飞驰,今年7月开通的肇港高铁,将肇庆与香港的“距离”缩短至1小时20分钟,有力促进了两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流动,开创了肇港合作新局面。
肇庆与香港地缘相近、血脉相连、文化相通,有着频繁的交流互动和良好的合作基础。祖籍肇庆的香港居民超过20万人,肇庆现有港资企业875家、占全市外资企业总数的81.5%。2018年,港企在肇庆投资额达到6.73亿元、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额的71.3%。每年香港入境肇庆游客超20万人次,肇庆出境香港游客达23万人次。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深化肇港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今年以来,肇庆与香港互动频繁。5月16日-1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专程到肇庆考察,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化港肇合作进行了交流互动。肇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赖泽华,市委副书记、市长范中杰多次到香港拜访特区政府,对接香港高校、企业和商会。
在多方的支持和推动下,肇港合作开启“加速度”。
8月20日,肇庆市委、市政府在肇庆新区商务中心举办2019肇庆港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共签约项目32宗,计划投资总额482亿元。签约活动落实了一批投资大、质量高、带动性强的港资项目。这批优质项目不仅为肇庆产业强市注入新的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肇庆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肇港合作交流,促进两地共同发展。
古城犹在新区崛起
一曲“双城记”迈向新发展
“历史和现代,在这里交织”是肇庆的一大特点。既要使数千年的文化遗产得以留存展示,又要兼顾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是诸多古城面对的难题。在这一方面,肇庆走出了新路子。
今年初,肇庆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在全面部署2019年工作时提出要坚决唱好“双城记”,坚定不移推动新区崛起、府城复兴,确保新区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府城复兴和保护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肇庆是历史悠久的岭南名郡,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较早进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录的城市。宋政和八年(1118年),宋徽宗亲书“肇庆府”三字赐予肇庆,寓意“吉祥美好从这里开始”,“肇庆”由此得名沿用至今。肇庆现有300多处文物古迹,珍藏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记忆。
为传承肇庆深厚的历史文脉,展现岭南文化发祥地的独特风貌,2016年肇庆决定启动肇庆府城保护与复兴项目。整个府城复兴项目,初步规划分为“一城环绿、两府复兴、三街畅旺”六大片区,包括宋城墙、两广总督府、包公府衙、十字街、风情骑楼街,还有西江渔人码头。今年,宋城墙沿线的房屋征拆工作已基本完成,同时南薰门、景星门、朝天门和包公府衙的考古挖掘调查工作也已完成。
以府城复兴为契机,肇庆还全力推动旅游振兴,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其为龙头,带动全域旅游,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全力打造中国古城复兴和文商旅和谐发展的典范。
古城犹在,新区崛起。
从西往东走,一条双向10至12车道、全程无红绿灯的“东进大道”,将宋城墙与肇庆新区串联起来,并融入到大湾区交通网。
肇庆新区选址鼎湖区腹地,毗邻珠三角核心区,于2012年10月挂牌成立,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2013年被列入省九个重大发展创新平台。肇庆提出,要把肇庆新区打造成为全方位融入大湾区建设的核心载体。
近日,记者走访东进大道、肇庆东站,感受新城“脉动”。从高处俯瞰肇庆东站,并线延伸的南广高铁、贵广高铁与广佛肇城际轨道交汇,呈“L”型布局,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可见一斑。位于肇庆东站附近的肇庆香港城也在加快推进中,将建成面向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综合服务中心,打造大湾区创新发展的示范平台。
短短几年间,肇庆新区65平方公里先行区主要骨架路网初步构建完成,18平方公里起步区形成城市雏形,8平方公里起步核心区基本成形;建成地下综合管廊28.5公里;科技创新中心、肇庆东站综合体等重点项目相继投入使用;一系列先进装备制造、数字经济、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端高新产业正在加快集聚……
在今年7月5日出台的《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中,肇庆新区成为全省12个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之一。
府城连接历史,新区通向未来,两端的建设将丰富城市内涵,刷新城乡面貌,两者作为载体,将给城市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古今双城,更意味着传承与开创融合的精神,引领肇庆走向新的发展里程。
新闻推荐
近年来,汽车市场整体表现欠佳,假如经销商经营不善,该汽车品牌往往难逃铩羽而归的结局,直至新的经销商取得代理权而“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