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山作伴 用奋斗筑梦 记广东省爱国拥军模范、优秀退役军人、广宁县建业生态农场场长马建业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为了心中的梦想,广宁县一名90后青年从部队退役后选择回家乡开荒、养猪。创业成功后,他又帮助150名退役军人和50多名贫困人员实现就业创业,辐射带动了133户农户发展养殖。他就是农村致富的“领头雁”——广东省爱国拥军模范、优秀退役军人,广宁县建业生态农场场长马建业。
为梦想,退役军人山区养猪
2010年底,服役期满的马建业面临着人生的一个重要选择。马建业的家乡在广宁县,是广东省重点老区县,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但由于发展相对落后,仍是一个山区贫困县。马建业苦苦思考了很多天,尽管家人一直希望他能走出大山、端上“铁饭碗”、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但马建业却有着自己的想法。当他想起家乡低矮的砖瓦房和一片片尚未开发的山地,他发现,他的心离不开那片大山,离不开家乡渴望脱贫致富的乡亲。他有一个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家乡的村民脱贫致富,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经过近两个月的调查走访,他看中了农业的广阔前景,准备创办生态农场,撸起袖子大干一场。那段时间,每天天还没亮,马建业就早早起床割草、喂猪,平均一天工作时间长达十四五个小时。
一天忙到晚,马建业累得躺到床上就睡着了,为了第二天能够按时起床,他将手机的闹钟铃声调成了军号。“在部队,号声就是命令,战士听到军号就要冲锋。”马建业说,那些年有一句话一直在激励着他:虽然已经脱下军装,但我仍是一名战士。而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战士,就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决不能当“逃兵”。
为初心,他成为种养专家
然而,创业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由于不懂种养技术,他吃了不少亏。201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他农场里的猪相继染病,半个月的时间里就损失了100多头猪。一时间,他所有的创业资金全打了水漂。
亲友们得知后,一拨拨的上门劝他改行,姐姐还帮他在北京找了一份“体面”的工作。但不服输的他拒绝了,他觉得一名战士不能因为一次挫折就倒下,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改变初心。
痛定思痛后,马建业总结出教训:干一行就要懂一行,要想经营好农场,必须夯实种养技术基础。
那段时间,马建业一边看农业种植养殖书、上网查资料,一边向有经验的老农户和县里镇里的畜牧站技术人员请教。经过不断摸索与实践,终于成为养种猪、种果树、放山羊等方面的半个专家。
农场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为了支持像马建业一样有志青年创业,广宁县供电部门还为他的农场通了高压电,修了一段3.5米宽的水泥路,方便进出车辆运送货物。
此外,县里还主动为他协调落实贴息贷款30万元,助他渡过难关。
经过几年的发展,马建业的生态农场终于走上了正轨。目前,农场达到了年产猪1800头、牛700头、羊300头的规模。
为发展,他是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虽然农场取得初步成功,但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那就是助力家乡发展,带动家乡的村民共同致富。
怀着这个目标,2013年8月,他成立了广宁县惠爱生猪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从最初的9户人家逐渐发展到现在100户,规模越来越大。加入合作社,年年领分红,乡亲们更有奔头了。
为了帮助村里的退役军人、贫困户和低保户,马建业聘请他们来工作,并且把种养技术传授给他们。对于有发展养猪业意向,但又缺乏启动资金的贫困退役军人,他优先提供猪苗及饲料,待生猪出栏后再向农场归还成本。
通过这样的方式,他带动了133户村民发展养殖,帮助150名退役军人、50多名贫困人员顺利就业创业。他俨然成了所在村周边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为了帮扶困难退役军人,马建业带头出资发动成立了广宁县惠爱村帮扶解困基金会,每年春节、八一期间,基金会拿出一定的资金,开展上门慰问烈军属、义务兵家属、困难退役军人活动。
看着大山一天天的变化和乡亲们致富后脸上洋溢的笑容,马建业内心感到了无比的满足。他的努力和付出也得到了一系列的回报。马建业先后被评选和表彰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图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广东省爱国拥军模范、肇庆市人大代表等。
他所创办的广宁县惠爱生猪专业合作社也被评为广宁县县级示范社、肇庆市高级示范社、广东省省级示范社、肇庆市农村创业青年示范基地、广东省农村创业青年示范基地等。
新闻推荐
总投资26亿元肉食品加工基地项目在广宁动工形成养殖加工全产业链条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于敢勇通讯员凌杰、冯铁成)昨天,总投资26亿元的广东永盛集团肉食品加工基地项目在广宁县五和镇镇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