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展做好大湾区建设大文章
■林志鹏
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部,有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自由港,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三个自由贸易试验片区,以及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大中心城市。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独立关税区、四大中心城市,这“一二三四”的格局既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大特色和优势,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临的难点和挑战。大湾区城市群建设,优势在于既有所分工,又能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对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的协调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都有系统运筹与整体擘画,呈现的是大开放、大合作、大未来的大湾区城市群发展大格局。惟有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互补协同发展,才能实现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真正做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篇大文章。
一方面,以极点带动深化合作。在大湾区城市群框架下,要以极点带动,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港深、澳珠合作,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提升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要以轴带支撑,依托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与港口群、机场群,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轴带,形成主要城市间高效连接的网络化空间格局,更好发挥港珠澳大桥作用,加快建设深(圳)中(山)通道、深(圳)茂(名)铁路等重要交通设施,提高珠江西岸地区发展水平,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
另一方面,在错位发展中实现产业协同。广州以基础工业和重工业为主,佛山着重发展轻工业,广佛共同布局、发展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肇庆积极承接广佛的产业与资本转移,做优传统优势产业,积极构建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区,拓展经济圈与广西、贵州的联系;深圳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制造、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集群,同时继续发展金融、航运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化;东莞、惠州依托深圳研发资源,集中产业制造优势,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珠海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家电电气、精密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和电力能源业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以重大成套装备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中山、江门着力强化综合服务功能,继续加强与澳门合作,发展国际性娱乐、现代商贸服务、观光旅游产业。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更体现在产业布局、土地利用、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等的“深度交融”与“和谐交响”。在大湾区内部不同制度与城市之间,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合作共赢、协同发展。未来既要强调规划引领,又要发挥市场驱动,充分凝聚多方共识,努力实现协同发展,到2022年实现“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通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这一目标。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新闻推荐
世界(中国)500强企业品牌特训营新明珠专场探讨如何讲好品牌故事 母子品牌战略助力企业升级
特训营成员参观格莱斯香云纱瓷砖新品。采用18米高的“人”字形房顶通风设计,让整个生产车间自然通风;对釉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