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城市与未来之间三座跨江大桥铺就三水发展繁荣之道,呈现时代演变中城市格局的革新与飞跃
文/佛山日报记者马永钊
三水因水而生,因水而荣。身为珠三角之源、三江汇流之地,三水区内河网密布,北江穿城而过,市民逐水而居,城市依水而建,构成了三水最初的城市形态。
1995年、2007年,两座直接以三水命名的跨江大桥——三水大桥、三水二桥相继建成,不仅方便了北江两岸三水市民的交通出行,更将三水南部片区与西南主城区连为一体,形成、塑造了三水城市发展的新格局,见证了三水从工业立区到GDP突破千亿大关的奋斗历程。这两座桥的建设,与三水城市格局的两次延展紧密相连。
2019年以来,三水三桥的筹划建设不断传出新动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步入城市三水发展新阶段,作为三水中心环线的核心节点,三水三桥会否再一次引发三水城市空间格局的蜕变?又会为城市三水扬帆湾区提供怎样的支撑?
三水大桥:变天堑为通途
三水地形狭长,南北相距约68公里,东西相距约30公里,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在三水境内,北江自北向南纵贯大塘、芦苞、乐平、西南等镇街,于整座城的中南部向右拐了个弯,造成了西南主城区与传统工业重镇白坭隔江相望的局面。
三水市民如何跨越北江天堑?此前,西南渡口是北江两岸三水市民来往的唯一交通通道,其每日客流量在高峰期曾达到2万~3万人次。
渡口的客流量印证着北江两岸沟通的迫切需求。但是,横水渡船并未完全改变北江“撕裂”城市的局面,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渡船能否开渡还常常受制于天气。”曾担任过三水区交通局局长的黄锦洪在接受佛山日报采访时表示,岭南夏季有台风、洪水,秋冬季有大雾,台风来了渡船被迫停航,遇到洪水、大雾也得停,此时往来于西南、白坭、金本片区的唯一交通道路就被切断了。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春风吹遍南粤大地,三水也乘势孕育出三虎、飞鹿、健力宝等驰名中外的品牌,步入从农业阶段向工业阶段全面进阶发展的关键机遇期。而交通基础设施的落后,成为三水彼时发展的最大掣肘。
为此,当时的三水党委政府提出“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财力”大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成立了交通建设总指挥部。三水大桥建设由此被提上议事日程,并作为连贯三水南北交通要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3年三水的财政收入大约是2亿元,而仅三水大桥建设的预算就要4亿多元。钱从何来?三水决定充分利用广东省支持交通建设的“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同时还找到了与三水颇有渊源的港澳客商何鸿燊先生和凌达镗先生,让他们投资三水大桥的建设,合作经营“三水大桥建设服务有限公司”。
“其中港澳方投资2610万美元,工程总投资约为4.25亿元。”三水文史专家植伟森说。
历经两年多艰辛建设,1995年10月16日,横跨北江的特大桥梁——三水大桥正式通车。整座桥全长7849米,其中主桥长1560米,双向4车道,北引道与321国道、广三高速公路相接,南引道与白金大道、广肇高速公路一期相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自此,北江两岸的三水市民告别了乘船渡江的历史,西南主城区与金本、白坭片区的人流、物流往来也不再轻易被风雨所阻隔。
影响更为深远的是,三水的城市空间格局因三水大桥的横空出世而为之一变。这座大桥的一头直插西南主城区核心地带,另一头连接着金本、白坭等三水南部片区,显著增强了两岸人流、物流的往来互动,城市中南部片区联动发展也因此有了强力的交通支撑和全新的想象空间。
三水二桥:促产城加速融合
在三水大桥通车将近10年之后,三水开始呼唤第二座连通中部与南部片区的跨江大桥。
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三水工业发展不断提速,并于2003年旗帜鲜明地提出“工业立区、产业强区、园区兴业”的战略。
在此背景下,与主城区仅一江之隔的金本、白坭片区,作为三水最早孕育工业发展的地区之一,需要释放更大的产业空间动能,并与城市形成更高效的互动。
“为了方便北江两岸市民来往,同时更为了南部片区的发展,三水二桥的建设非常有必要。”一位曾参与三水二桥建设的老交通人表示,尽管该项目投资额近10亿元,但当时的政府仍决定顶着财政压力上马二桥建设。
三水二桥于2004年5月22日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5月开通。该项目工程投资逾9.8亿元。张翼翔是三水二桥D标段项目经理,据他回忆,当时三水上下均十分重视三水二桥的建设,作为重点工程,工期也抓得非常紧。
三水二桥起于省道269线石湖洲处,向东经南海东西二线与西二环高速、佛山一环相接,西跨北江下穿广肇高速,接三水进港大道。二桥及引道全长18.7公里,全线按双向6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车速100公里/小时。
三水二桥是三水路桥建设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其意义不仅在于全区路网建设的完善,更进一步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也有利于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这座桥北连河口,既是西南街道办事处所在地,也是三水主城区西拓的重要腹地。同时它南连南岸、金本,是三水产业发展的新空间。三水二桥在金本官员村接三水港进港公路,为水运转货运提供广肇高速和珠二环外另一通往广佛的出口。
就在三水二桥开通的同一年,位于金本与白坭交界处的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引入了首个项目——百威啤酒,自此开始迅速驶入食品饮料专业园区的发展快车道。
发展至今,该产业园已聚集了百威、红牛、健力宝、三全食品、隐雪等一大批国内外行业巨头,其工业总产值从最初的9.53亿元一路飙升至2018年的300多亿元,成为三水打造产业强区的重要支撑。
从更大的区域视角来观察,三水历来是广佛通往肇庆等粤西地区和广西的必经之路。三水二桥及引道公路是佛山市主干线公路网“纵二”的组成部分,其南端西接广肇高速,东北经324国道连广三高速,东连建设中的珠二环高速公路,引道北端则连接佛山市“横二”主干线,成为广三高速和广肇高速的联络线,也是粤西地区进入佛山和广州的重要通道,从而进一步夯实了三水承东启西的区域性节点城市的定位和格局。
同时,三水境内的佛山一环西拓北环段工程正在加紧施工中,而三水二桥正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市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方面表示,一环西拓北环段的建设将加快三水融入佛山城市中心组团,同时整个项目有利于加强佛山西部片区与中心城区及其他重要城市组团间的快速联系,对加速与城市周边片区的产业融合、城市融合、交通融合将起到关键作用。
三水三桥:让城市拥抱湾区
从一枝独秀到双峰并峙,三水大桥、三水二桥是三水从工业立区到工业强区,再到GDP突破千亿大关的重要见证者与参与者,也为三水城市空间的演进延展及城产互动融合架起了畅通的“桥梁”。
而自去年正式奋进城市三水新征程以来,如何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以城市引领高质量发展,成为三水思考、探索的核心主题。在此过程中,三水三桥应运而生。
据了解,正在筹划中的三水三桥桥长3362米,预计明年动工建设,是塘西大道南延线的一部分。塘西大道是继三水大道后全区第二条南北交通大动脉,目前塘西一、二期均已通车,三期及三水三桥建成通车后,整条大道将真正成为沟通三水南北的主动脉,不仅可以将中心城区与高铁三水南站直接连接,更可以加速各镇街要素之间的流动,助力经济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三水三桥是正在谋划中的三水中心环线的一个关键节点,因此其对于三水城市格局的影响,甚至还要大于三水大桥和二桥。
“相比于大桥和二桥,三桥作用会更大。因为三桥是整体中心环线外环的一个重要节点,串连起二桥、塘西大道,西乐路、防汛路、321国道、一环西拓三水北环段等。如果三桥不通,整个中心环就串连不起来了。”三水区交通运输局局长骆永强说。
三水中心环线东至塘西大道,北至西乐路和兴云路,西至防汛路和一环西拓的一部分,南连进港路,形成高等级环形公路,在交通上承担着分流佛山西部片区及三水中心城区过境交通的功能。
但这条环线肩负着更重大的使命。它所围合而成的城市空间,既包括西南老城区、北江新区、三水新城等三水目前的城市核心区域,也包括三水南站片区,并可将水都基地、佛山高新区三水园串连起来,可以说是城市三水的“城产发展黄金区”。
今年7月,三水规划部门召开了《三水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概念规划》(以下简称“《概念规划》”)专家评审会。
该规划正是从战略层面出发,以三水中心环线围合而成的城市空间为研究对象,科学研判、深入思考在粤港澳大湾区机遇,在全力争取重要外部轨道交通设施覆盖的基础上,三水如何围绕中心环线范围内的几大交通枢纽站点,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凸显生态等特色优势,通过集聚化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之城、活力之区。
其中,《概念规划》提到,三水应该在城市建设上以人为中心,以三水中心环线范围为核心,通过中心城区资源整合、空间拓展、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打造品质之城。
按照“区域性的站点应配置区域型功能,城市性的站点应配置城市型功能”的原则,《概念规划》建议三水构建“一环三组团”的中心城区协同发展格局。
其中,“一环”即三水中心环线,“三组团”分别为注重产城服务的三水新城、强化本地城市服务的西南城区(老城区+北江新区)、借力高铁站点吸引深港资源的三水南站(亦称江南片区)。
因此,从三水中心环线的角度来看三水三桥,它很可能发挥出“一子落而满盘皆活”的重要作用,为城市三水以更加开放的城市格局拥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对接佛山“一环创新圈”提供关键性支撑。
新闻推荐
新快报讯3日上午,奥士康科技呈献的2019首届“传承杯”青少年足球夏令营挑战赛在肇庆新区实验学校开幕,7个组别的赛事也相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