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人 见物 见生活体验非遗项目,感受传统文化

西江日报 2019-06-12 01:23

6月8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肇庆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悠久延续的历史背景积淀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端砚、肇庆裹蒸、疍家糕、香满源酱油酿造技艺……在今年包公文化园集中展示肇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活动中,记者和市民一同亲身体验非遗项目,感受本土传统文化魅力,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日益回归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和传承,成为当下的生活方式。

浩浩西江边,千年来生活着一群水上人家,被称为“疍家人”。随着时代发展,自古浮生江边的疍民陆续上岸居住。但逢年过节做一份具有独特风味的疍家糕依然是“疍家人”不变的习俗。在疍家糕展示摊位前,前来试吃、购买的市民排起了长队。现场的疍家糕分甜咸两种口味,咸糕以粘米、花生、猪肉等为材料,甜糕则以粘米、白砂糖为材料,糕点层次分明,吃起来甘爽香滑又米香十足,让炎热的夏季也生出一丝甜甜的味道。

“除夕浓烟笼紫陌,家家尘甑裹蒸香。”清代诗人王仕祯曾吟诗大赞肇庆城乡除夕熬煮裹蒸的盛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裹蒸这一颇具广府特色文化的传统食品依然活跃在市民的餐桌上,每逢春节、端午节,市民总是会制作或购买裹蒸,增添节日气氛。活动举行当天正好临近端午节,作为节日“必备”,肇庆裹蒸也颇受现场市民欢迎,除了销售让市民可以现场开吃的“散装”裹蒸,现场还销售具有肇庆特色的礼盒装裹蒸,比如将“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卡通元素融入传统裹蒸的“粽状元”,创意巧妙,让人耳目一新,富有地域特点、现代气息的非遗“新花样”受到市民的钟爱。也让大家看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实现创造性转化。按耐不住裹蒸的清香“诱惑”,记者也忍不住买了四个裹蒸,甜咸各两个,甜的用西米制成,表面晶莹透亮,吃起来也相对爽滑,咸口则更具传统风味,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节日氛围。

除了美食以外,作为四大名砚之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肇庆端砚自然也“来到”活动现场。雕刻大师们一展身手,展示端砚制作工序,上好的端砚石在他们的手中,精雕细琢成为巧夺天工的珍品,引得围观市民阵阵惊叹。

与往年不同,今年,各县市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四会玉雕、高要茶果、金渡花席、德庆竹篙粉等也一一亮相。“平时我就很喜欢吃德庆地道的竹篙粉,今天在这里就吃到了,真的好美味。”市民吴伯吃着竹篙粉,乐呵呵地说。德庆人的一天总是从一碗滑而不腻、爽口柔韧的竹篙粉开始。而一份特色的竹篙粉也总能牵引着大家寻味而去。记者看到,竹篙粉摊位后撑有一截长长的竹竿,竹竿上一块块竹篙粉随风轻轻摆动,吸收着竹子的清香味。摊位前,市民们依次排好队伍,接过切成条的竹篙粉,自己按口味调好酱汁,在一旁大快朵颐。“我们坚持使用柴火,酱油、辣椒也是独家制作,希望让大家吃到最地道的竹篙粉。”已经传承三代的德庆竹篙粉店老板聂晓伟表示,作为竹篙粉的传承人,希望以后竹篙粉能走出肇庆,让更多人知道竹篙粉的美味,让更多人知道肇庆、知道德庆。

新闻推荐

四会少儿书画大赛落幕

西江日报讯(记者周永龙通讯员卢洁婷)近日,持续一个多月的四会市第十四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书画比赛暨“共享中国城·共绘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