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疍家人文风情软滑鲜香艇仔粥□ 贾穗南
艇仔粥陈剑彪 绘
不时不食,不鲜不食是疍家菜的基本要求。“天下美味以鲜为好”,追求淡中有味,味中鲜美是疍家饮食文化的精髓。也正是因为这样,许多北方人来到南方,总要寻找疍家特色菜肴品尝,一饱口福。
疍家的饮食自然是以鱼虾为主。这些鱼虾既可以做成好吃的糟鱼也可以做成好吃的糟虾,反正做法十分简单,只要将鲜鱼鲜虾放在酒曲糯米里一腌就成了。虽然烹制方法十分简单,味道却是十分的独特,啖之,唇齿留香。如果这时候再来一碗疍家的土泡蛇酒,那就更是心中流光溢彩,绝对是美得醇厚,美得难忘。
艇仔粥是疍家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以鱼片、虾仁、海蜇、螺肉、蛋丝、葱花、生菜丝、炸花生、油条屑等多种配料加在粥中制作而成,在端州人的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此粥品集多种原料之长,多而不杂,爽脆软滑兼备,鲜甜香美俱全,很适合端州人的口味。清代陈徽言撰《南越游记》载:“岭南人喜取草鱼活者,剖割成屑,佐以瓜子、落花生、萝卜、木耳、芹菜、油煎面饵、粉丝、腐干,汇而食之,名曰鱼生。”“复有鱼生粥,其中所有诸品,因鱼生之名而名之。”
艇仔粥要做得鲜美,粥底很关键。煲粥时应选用新米,新米有黏性,煲出来的白粥才够滑够绵,口感很好。最好是提前两三个小时浸米,洗米时放少许盐、油抓一下米,这样可以使煲出来的粥更加软滑。煲粥时要一次性加足水,如果半途加水,粥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当然,还要注意火候,千万不能糊底,糊底的粥会有一股焦味,影响口感。将已经烹熟切丝的材料铺满碗底,将熬制得足够火候的粥直接浇在上面,加入少许盐、油、味精等调料,略为拌匀,最后撒上花生、葱花等,淋上几滴麻油,一碗香喷喷、热腾腾的艇仔粥便新鲜出炉了。
其实,艇仔粥源于广州荔枝湾。艇仔粥,顾名思义,与船有关,粤人俗称小船为“艇仔”,故名。
旧时的荔枝湾位于广州老城西郊外,因历史上盛产荔枝而得名。那一带原是河汊纵横、地势低洼的大沼泽,历代居民为了防洪防潮,经常修筑基堤,并在基堤上种植荔枝树,在水塘里养鱼,在河涌种植莲藕、荸荠、菱角、慈姑等。天长日久,这里就呈现出“一湾绿水对城东,婉转竹枝趁好风。引动万家空巷日,棹歌添得荔枝红”的景象。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荔枝湾成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般的人间仙境,是盛行“游船河”的消遣娱乐胜地。达官巨贾、文人雅士于月朗风轻的夏夜,乘坐艇舫穿梭于荔红荷白的河道之间,一边欣赏粤曲小调和咸水歌,一边品尝荔枝等岭南佳果和炒田螺等南粤小食。于是,驾舟兜售消遣食品的行业便应运而生了。
关于艇仔粥的来历,至今还有一段“古”,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相传,百多年前,一个家道中落的广州“西关阔少”,因为经济拮据,买了一只小艇,在荔枝湾做起了卖粥的生意。客人要食粥,他先把新鲜鱼片、海蜇丝、熟猪肚丝等粥料放进碗里,冲入沸滚的白粥,撒上油炸花生米、炸鱿鱼丝、炸粉丝、芫荽、葱花、紫苏叶等,最后加几粒虾仁和淋上几滴麻油。这一碗粥,粥滚沸腾,味道鲜美独特,十分符合那些嘴巴鉴赏水平发达的食客要求,由于在船艇上出售,故被称为“艇仔粥”。
关于艇仔粥的发明,还有一个感人的传说。
相传,有一个居住在荔枝湾的疍民女孩名叫金水,她心地善良。一天,父亲捕到一条硕大的鲤鱼,准备拿到岸上出售,金水就是不肯,遂把鲤鱼放回河里。万物皆有灵性,鲤鱼多次跃出水面以示感恩。过了几年,金水的父亲患了重病,没钱医治,金水天天来到河边祈求上苍保佑。一天,望着朦胧的月亮金水渐渐地入睡,睡梦中见到一位仙女从水中跃出,说:“你还认得我吗?我就是几年前被你放生的鲤鱼。你爹的病不要紧,你每天煮一点鱼虾粥给他食。还要在粥中加上一些岸上人家喜食的油肉脆味之品,即可成为一种风味粥,卖给岸上人家换点钱,有了钱就可以带你父亲去看大夫,父亲很快就能痊愈。”女孩金水按照仙女的指点,依法照做,而且根据岸上人家的口味,秘创一法,并在船艇上插出旗帜,名曰“西关驰名艇仔粥”。后来,金水用挣来的钱请来大夫,医好了父亲的病患。传说虽然离奇,却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由于地域的特殊性,艇仔粥很快从广州传至端州。端州位于西江北岸,船艇很多,疍民受此影响和启发,有样学样,许多人做起了艇仔粥的生意。只是时过境迁,旧时艇仔粥那种具有时代烙印的场景已经难以找寻。
新闻推荐
西江日报讯(记者杨永新通讯员蔡贤松)“如果再不抓住他,不知又有多少人的摩托车被盗。”近日,高要公安分局一名民警对记者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