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管网“补短板”是解决臭气问题关键

西江日报 2019-05-29 01:06

西江日报讯 (记者 陈洁) “咸鱼味”臭气再一次出现。在市生态环境局的通告中,对整治措施进行了说明,其中排污管网的建设是重要内容。臭气和管网为何相关?昨日,记者采访了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杨平,他解释,排污管网相当于城市的“消化道”,若不畅通,则消化功能受损。如果“过饱”以及遇到合适的气象条件催化,臭气问题即发生。

端州城区臭气问题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管网污染物增加;气象条件;地形。2017年4月,端州城区首次出现“咸鱼味”臭气事件。为了科学治理,当时肇庆市邀请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环境气象研究所所长范绍佳,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教授刘旺到现场“把脉问诊”,专家在臭气出现的多个地点进行采样分析,得出结论。首先,连日的大雨将地上的树叶、食物残渣、生活垃圾等污染物冲刷至渠网,导致渠网污染物的累积。然后,气温在短时间内明显升高,导致有机废物的发酵,释放出含硫、含氨臭味的气体,类似臭鸡蛋的过程。最后,端州是盆地,四面环山,一旦遇到下沉气流,类似一个锅盖盖在锅上面,气体污染物无法溢出,臭气在端州区范围内四处打转,市民感觉臭气“忽东忽西”。

在27日晚的通告中,市生态环境局表示,结合往年城区“咸鱼味”事件分析,本次“咸鱼味”出现的时间及气象条件与往年都十分相似。

气象条件和地形均无法改变。可以解决的只有污染物累积问题,而这主要有赖于管网的改善,需要“补短板”。记者了解到,端州区管网建设历史欠账多,雨污分流不彻底,错接、混接管线多,很多先行建设的单位、楼盘小区的污水系统未能及时接入,有单位、楼盘小区未按规划要求落实对接位置而错接、混接、漏接。“消化道”不通,一旦“过饱”,“食物”在里面淤积发酵,遇到前述合适的气象条件,“病症”出现。

事实上,排污管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排污管网埋藏在地下,与每一幢建筑物相连,既有主线也有支线,而且近年来,端州城区框架明显拉大,新建筑带来管网密度的提高。这一张巨大的地下网络没有打通,污染物淤积的问题则难以缓解。

目前肇庆市正加快推进端州管网建设工作。为应急,今年的臭气事件发生后,市生态环境局已协调相关单位加强当下季节下水道疏通和冲洗工作,减少污染物的累积。

杨平表示,污染物的产生和城市生活息息相关,不同的单位或者市民可以通过切实行动减轻污染。譬如建筑单位要规范处理建筑垃圾,餐饮单位规范排污,油烟经治理后达标排放,厨余要回收,不要违法将油烟废气、食物残渣等排入市政管道,市民爱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保持环境清洁等。一起加强污染防治自觉,让城市变得更好。

新闻推荐

多给老党员搭建发挥余热的平台□ 特约评论员 桑胜高

带着笔记本走街串巷、进店入厂,给“两新”组织传党声、答疑问、听民情,是60岁的冼一心近段时间退休生活的“新模式”。曾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