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岭南瑰宝 繁荣虎门红豆

广州日报 2019-05-28 04:02

东莞虎门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是广东省著名的“曲艺之乡”。粤剧作为岭南传统文化的代表,在虎门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与虎门的多元文化和谐相融并延续至今,在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中独放异彩。

作为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东莞虎门历来重视粤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致力于弘扬、传播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伦妙姬(大家都尊称她“妙姨”)便是一位典型代表,尽管她今年已84岁高龄,但至今她仍在为虎门粤剧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10多年来,她出钱出力开办粤乐社、举办大型粤剧专场,益人身心健康的同时,为虎门培育出了许许多多的热爱粤剧事业的人才。

近年来,虎门镇积极推动曲艺进校园,在虎门中心小学、镇口小学以及虎门文广中心培训基地开设了课余粤曲培训班,邀请省、市的曲艺老师到学校授课,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传授粤曲基本知识,排练一些小戏小品。让更多的虎门孩子从小喜爱粤曲,学习粤剧,传承粤剧文化。

不仅如此,被喻为“文艺轻骑队”虎门曲艺社近年来在虎门也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社区群众自发加入到政府和社区组建的曲艺社。这些民间的曲艺社本着粤曲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宗旨,以两自(自娱自乐、自编自演)的形式,以及三贴近(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理念,每年坚持创作,推出不少的新曲、新剧、新戏,并把这些新曲、新剧、新戏送到百姓生活之中。此举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群众广泛好评;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推动虎门粤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文、图/刘满元

戏曲进校园粤剧曲艺不再是“黄昏艺术”

5月21日下午4时半,已是放学时间,但东莞市虎门镇镇口小学一群小朋友没有背起书包走出校门,而是来到学校的一间排练室,开始正常的粤曲排练学习。他们是该校粤曲培训班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排练粤剧《荔枝颂》、《春草》、《红棉赞》等节目。黄焯谦、刘治菲等同学扮演的小生,一招一式颇显功底。

2015年开始,虎门镇推动曲艺进校园,在虎门中心小学、镇口小学以及虎门文广中心培训基地开设了课余粤曲培训班,邀请省、市的曲艺老师到学校授课,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传授粤曲基本知识,排练一些小戏小品。“主要是想为粤曲留下种子,等他们长大后,如果还有几个人喜欢粤曲,我就很高兴了。”虎门曲艺协会会长黄艳说。

黄焯谦介绍说,他今年11岁,家乡是肇庆,从小受爸爸奶奶对粤剧喜爱的影响,让他对粤曲也有了一定的兴趣。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他离开家乡,来到虎门读书,并有了学习粤曲的机会。4年多来,他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粤曲、走进粤曲,也得益于虎门镇推动曲艺进校园的活动。至今,他仍然记得,他读二年级时,学校开设了曲艺兴趣班,他便报了名,开始了粤曲学习。尽管学习粤曲有时候还是比较辛苦,但是,坚持下来,让他有了不小的收获。至今,每周星期天,他仍然要前往虎门文广中心培训基地坚持粤曲学习。“希望未来自己在粤曲方面有所特长。”黄焯谦笑着说。

之前,粤剧曲艺一度被人称之为是一项“黄昏艺术”,基本上是老年人唱、老年人听。但自虎门镇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培养粤剧曲艺接班人活动后。如今,粤剧曲艺已在虎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曲艺进校园后,将粤剧曲艺的身段课、表演课、音乐课等作为第二课堂,供有兴趣的孩子学习,发现并培养了一批粤曲苗子。

虎门曲艺协会会长黄艳说,曲艺进校园活动,主要由虎门文广中心派老师到学校指导学生,目前已在全镇设立了3个粤剧曲艺培训基地,开设了表演班和民乐班,有近百名青少年接受培训。虎门曲艺协会还经常帮助这些孩子排节目,并提供演出等机会,培养孩子们对粤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粤曲技能。不仅如此,因为小孩子加入到了学习粤曲的行列中,因此,很多的父母也参与其中。虽然不一定把这些孩子一个个都培养成粤曲演员,但是,让孩子把家长也带进来,把家长们培养成爱好传统艺术的观众和知音,从而推动着粤剧曲艺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正因为如此,如今的粤剧曲艺已不再是一项“黄昏艺术”。

曲艺社被喻为“文艺轻骑队”丰富了本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如妙姨这样的自愿为粤剧事业奉献的虎门人还很多,他们分布在虎门镇各个社区的曲艺队伍里。“正因为有了许许多多的诸如妙姨这样的粤曲爱好者和奉献者,让粤剧这种岭南传统文化的代表,有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虎门曲艺协会会长黄艳感叹说,处于珠江口东岸的东莞虎门是广东省著名的“曲艺之乡”,曲艺文化历史悠久,主要有粤剧、粤曲等传统曲艺类型。粤剧曲艺在虎门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最多的时候,虎门全镇有30多个曲艺社,几乎遍布虎门每一个角落。

虎门曲艺团成立于2003年1月,多年来,该曲艺团本着开拓创新、团结进取、发扬传统粤乐的宗旨,响应党共建和谐社会的号召,本着粤曲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宗旨,以两自(自娱自乐、自编自演)的形式,以及三贴近(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理念,每年坚持创作,推出不少新曲、小剧、小戏。至今,该团已排练传统曲目近百首,10多个小戏、小剧,且把这些优秀的新曲、小剧、小戏展现给群众看,受到广泛好评。与此同时,虎门曲艺团还积极走出去交流,香港、广西及珠三角周边城市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与些同时,曲艺团还邀请高水平粤剧团与专业的粤曲艺术家临虎门指导演出,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粤曲表演水平。付出迎来了回报,该团在历次的比赛中均取得可喜的成绩。参加省、市历届的文艺汇演和各项比赛屡获大奖。其中,时装独幕粤剧《夜来狗叫声》荣获欢乐进农家——全省农村小戏小品调演三等奖;时装独幕粤剧《远离毒品》荣获东莞市第二届戏剧小品创作表演大赛优秀舞台艺术、技术奖、最佳节目奖;时装独幕粤剧《扶贫媳妇》荣获东莞市首届粤剧小戏比赛金奖和优秀创作奖;粤曲《霓裳丽影耀虎门》荣获东莞市度香亭杯业余粤曲大赛金奖……

不仅如此,该团每年坚持免费为群众演出多场,活动足迹遍布东莞市各城乡。在粤曲界中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在群众中获得广泛好评。

在东莞市虎门怀德社区一园林式广场旁,建有一栋公共服务中心,在该中心一楼有一间120多平方米的房间,这就是怀德社区粤乐社的大本营。5月24日下午,笔者来到怀德粤乐社,这里正在排练《彩虹赞》、《残夜泣笺》等节目。尽管是他们日常的排练,但仍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看。

据怀德曲艺社社长陈秀英介绍,该曲艺社由社区出地出钱,于上世纪90年代初兴建,是虎门镇成立较早的曲艺社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该曲艺社在虎门粤曲界早已小有名气。目前,该曲艺社有30多名演职人员,他们当中,年龄大的已经80多岁了,年龄小的也有45岁。该曲艺社每年都要为本地的村民和东莞的粤剧爱好者送上一些优秀的粤剧节目,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

他们的努力付出,也得到了回报。该曲艺社获得数十项奖励。包括有:创作的粤曲《彩虹赞》多次在省、市、镇粤剧大赛中获得金、银、铜等奖项;《残夜泣笺》粤曲也在省里参赛获得铜奖。该曲艺社还多次荣获东莞市先进粤乐社称号。

“创办粤乐社,一方面可以丰富本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还可以给自己带来愉悦和身心健康;同时还可以让粤剧这项岭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85岁的邓卓时如是说。

在虎门的粤剧曲艺百花园里,并不仅仅只有虎门妙韵粤乐社、怀德社区曲艺社等几个优秀的业余粤曲社,而是拥有众多曲艺社,它们如今早已是百花齐放。曲艺社是由民间粤曲发烧友牵头成立的业余粤剧、粤曲演出团队,常年活跃在虎门各地,演出粤剧小戏和粤曲。

这些曲艺社被喻为虎门的“文艺轻骑队”,每年活动和演出100多场次,按平均每场数百人次计算,全年观众数量超过10万人次。这些“文艺轻骑队”极大地丰富了本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曲艺社的性质虽然是业余的,但演员们的敬业精神和演出水准不逊于专业演员。如虎门妙韵粤乐社,现有社员30多人,这些社员坚持每周在粤乐室内排练演出。不仅如此,他们还经常走出虎门,前往东莞市其它镇街,以及广州、深圳、珠海等地交流。为全省各地的观众,送去了一个个内容鲜活,极具虎门本土特色的粤剧和粤曲表演。他们的演出,在传承和发扬虎门粤剧文化的同时,也对外宣传虎门,让更多的人借助他们的演出了解虎门、认知虎门、走进虎门。

深厚人文底蕴培育出一批极具虎门特色的文艺精品

目前,虎门镇的20多支曲艺社长年排练演出各类粤剧曲艺节目,并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现代剧目。不仅如此,目前,虎门镇50岁以上的本地居民,仍把粤曲作为最主要的文娱方式,在民间文化艺术氛围的熏陶下,不少优秀的粤剧粤曲脱颖而出,如反映鸦片战争题材的粤曲《水勇英烈传》、《1840生死签》、《节马》等等,这些节目不仅在虎门、在东莞有着重大的影响,甚至早已走出东莞,在整个广东省广泛传播。

虎门曲艺协会会长黄艳介绍说,虎门有这么多优秀粤曲的产生,得益于虎门这块拥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土地,它也赋予了虎门人众多文艺创作的题材和空间。正因为如此,近些年,虎门不管在文艺精品打造与群众文化创作方面,均能够从历史中汲取营养,然后创作出立足虎门本土,贴近时代发展的好作品。

早在1987年,虎门镇率先于广东省各镇区,投资100多万元建成占地2000多平方米,功能配套齐全的“虎门镇文化活动中心”。当时,虎门镇在文化场馆建设、群众文化开展、群众文化人才引进和培育等方面成绩突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基层文化建设典范。1990年10月,文化部授予虎门文化站“全国先进文化站”光荣称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颁奖仪式并介绍经验。之后,虎门文化工作在这一良好基础上,不断发展,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人才的引进、培训,群众文化精品创作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绩。

近些年来,虎门镇每年都举办各类型群众文化活动超过500场次,打造了“虎门镇文化大舞台”“文化惠民千场演出”“虎门读书节”“知行虎门”等文化活动品牌,成为广大市民参与文化活动的良好平台。在周末文化大舞台上,民俗歌曲专场、曲艺专场、粤曲专场、爵士乐专场等演出,虎门镇文艺工作者以“赏学并重”的方式:先举行讲座,然后登台演出,期间进行互动,让观众欣赏起来“知其然,更知所以然”。极大地提高了市民的艺术欣赏能力,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因此周末文化大舞台还被评为东莞市文化惠民演出十大品牌。在“文化惠民”千场演出中,“爱在天地间”、“虎门故事”、“说唱核心价值观”等主题,虎门的文艺工作者以虎门丰厚的人文历史为创作题材,编排出一个个脍炙人口、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接地气、展才气、扬正气的文艺作品,如反映鸦片战争题材的粤曲《水勇英烈传》、反映虎门抗日的小品《怀德歼敌战》、反映疍家文化的《渔港掠影》等,并深入到社区、企业、军营巡回演出,极大丰富了基层市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公共文化建设中的均等性与有效性。

除了群众文化,虎门的文化工作者们致力挖掘虎门元素,创作、排演一批具有鲜明虎门特色的文艺精品,在东莞全市乃至省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力。2003年,由虎门镇文广中心创作排演的小品《夏威夷机票》获全国比赛金奖,2014年群舞《1840生死签》获“广东省第六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舞蹈类金奖、并代表广东参加全国“群星奖”复赛评比。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多年来,虎门镇每年均有数十件作品,在市级以上的各类型比赛中获奖。

另外,近些年主要获奖作品有:少儿舞蹈《我的设计课》获广东省第九届少儿艺术花会(少儿舞蹈专场)大赛的金奖;吉他弹唱《静夜思》、群舞《美人鱼》在东莞市第九届少儿艺术花会比赛中获金奖;《如此友谊》获得东莞市第九届少儿艺术花会(曲艺)银奖;《约会》获得东莞市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银奖;歌曲《美丽的故事》和群舞《一批运往山区的校服》分别获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和三等奖;歌曲《红红的荔枝香甜甜》获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

84岁妙姨:

要为虎门粤剧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东莞市虎门镇中心路一栋不起眼的民房,要不是门口挂着“虎门妙韵粤乐社”的牌子,很难将它与韵味醇厚的粤剧曲艺联系在一起。进入到房子二楼,这里别有洞天。二楼的客厅既是小剧场又是排练室,这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乐器。客厅的柜子里,俨然已变成了一个展厅,这里陈列了妙姨以及虎门妙韵粤乐社在国家、省、市、镇各项比赛中获得的各种奖杯、奖状,琳琅满目。不仅如此,在客厅墙壁上挂满了妙姨演出时的照片,以及妙姨与中国的粤剧名家、名伶们合影。走进这里,让我们仿佛走入了虎门妙韵粤乐社发展的历史长河。

说到东莞的粤剧,妙姨如数家珍,她介绍说,东莞作为著名的粤剧之乡,出现过不少著名艺人,何非凡、陈天纵、丁公醒、陈笑风、陈小茶、楚岫云、卢启光等都在粤剧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她的粤乐社里,还珍藏有多位著名粤剧名伶生前穿过的戏服、用过的道具、抄写的剧本。如今,很多位大师都已故去,但他们的粤剧艺术之路仍在延伸。

“粤剧可以说陪伴自己的一生,参与其中,一方面是自己喜爱,且让自己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可以说是一种传承。”妙姨说,自己从小就喜爱粤剧,但因为父母去世较早,她也没有机会进入到专业的粤剧社去学习。最初的时间,她更多的只是听粤剧。听得多了,自己也就自学起来。学后就想着法子去表演,去展示。自己的付出终于迎来了回报。2005年,她自筹资金,成立了“虎门妙韵粤乐社”,开始了她自己在粤剧生涯中的一个新篇章。

“粤乐社以自娱自乐、益人身心健康为目的。”妙姨说,有了粤乐社后,吸引了很多曲艺爱好者前来交流。大家一起交流,既增进了彼此间的友宜,构建了社会的和谐,也为虎门粤曲文化的繁荣带来了很大的作用。之所以这样说,那是因为,有了粤乐社,除了提高自己的粤曲技能外,她一直奉行“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自己带着乐社的人员前往兄弟粤乐社、以及周边镇街粤乐社,甚至前往广州、深圳、佛山等地的粤乐社进行交流。同时,请了众多粤剧名仱艺术家,包括有丁凡、曹秀琴、姚志强、谭佩仪、陈锦荣、曾惠等前来虎门交流。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多年来,虎门妙韵粤乐社在参加省、市、镇的有关粤剧赛事中屡次获奖。2006年10月,参加广东省第三届“曲协杯”曲艺大赛,乐队获金奖,演唱者获铜奖;2007年,她荣获东莞戏剧曲艺“梨园热心贡献奖”,并被评为“东莞市文联系统先进文艺工作者”,这一殊荣她连续四年均获得。2012年,她受聘于“广东八和会馆”任八和会馆“名誉顾问”。……

为了可以进一步传承和发扬粤剧文化,近些年,妙姨拿出大量自已的积蓄,举办大型的粤剧专场。每次大型专场活动,她都会邀请很多领导嘉宾、专家和资深人士,以及兄弟粤剧社和曲艺爱好者前来指导,彼此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自己的粤曲表演水平。每次专场活动都受到观众及业界的一致好评。

“自己收获了,还得记住一定要回报社会。”妙姨说,她自己之所以可以在粤剧界有如此多的收获,那是因为得到包括虎门镇政府、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因此,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她自己有能力,就一定要去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据了解,10多年来,每年的中秋佳节,虎门妙韵粤乐社的妙姨便会组织全体成员,随同虎门妇联的姐妹,在虎门妇联主席邹芳芳的带领下,前往虎门敬老院探访,并为那里的老人送去慰问,为他们进行粤曲演出。每次都非常成功,并深受敬老院的老人们赞扬。

品牌活动

打造虎门粤剧曲艺嘉年华

去年1月8日,是虎门妙韵粤乐社成立12周年的喜庆日子。当天,由虎门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部门和单位共同主办的,庆祝虎门妙韵粤乐社十二周年志庆暨中国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姚志强先生艺术专场在虎门举行。

当晚,姚志强,麦玉清、蒋文端等粤剧名伶艺术家,以及粤乐社妙姨等社员,为市民带来了精彩的演出。《伶仃洋之“报国”》、《梁山伯与祝英台之“楼台会”》、《雏凤新声颂传人》等折子戏及对唱让观众如痴如醉,听到兴起时,有的观众还跟着唱和。

据了解,近年来,虎门曲艺协会和虎门妙韵粤乐社一起,几乎每年均要举办一场如此大型的粤剧专场。每场均会邀请到包括国家级、省级的著名粤剧演员,以及省粤剧院、广东八和会馆、省粤剧院一团等知名剧团前来,为虎门的市民献上精彩的粤剧演出。请这些粤剧名伶艺术家前来指导,推进虎门粤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如果说虎门各社区粤乐社的“粤韵展演”侧重于群众自娱自乐,那么一年一度的“虎门妙韵粤乐社周年庆”则是接近专业的演出。因为这些专场既有广东名家名团演出,也有东莞虎门优秀曲艺社的表演,粤剧表演艺术家丁凡、麦玉清、蒋文端等都被邀请前来虎门登台一展风采,让东莞的戏迷大呼过瘾。其俨然已成为了虎门粤剧曲艺的嘉年华。

新闻推荐

关于推进肇庆市妇幼保健院新院筹建工作的建议

提案编号:2019年第071号提案人:农工民主党肇庆市委员会主办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妇幼保健机构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