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的生命力在于乡土特色和文化内涵□ 特约评论员 徐剑锋

西江日报 2019-05-28 01:03

福寿门、荷花池、葫芦塘、石砌梯田……一村一景,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封开县杏花镇凤楼村委会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挖掘特色资源,建成十多个景点,美化村容村貌,提升了人居环境的同时,也带火了乡村旅游。(5月27日《西江日报》)

凤楼村通过环境整治、景点打造等途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乡村产业融合、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新样本。

肇庆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乡村风貌别具一格,这几年依托“一村一品”战略,通过治理生态环境、挖掘文化内涵、完善设施功能,与凤楼村一样,许多村庄成为“网红打卡地”,助推了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乡村旅游之所以热度不减,不单单是满足了游客观光、休闲、游乐的需求,也找回了“乡味”“乡愁”,获得了诗意的栖居,更让我们深刻领悟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

凤楼村的实践说明,把乡村旅游资源规划好、利用好、发展好,定能成为富民强村的最有效抓手。事实上,每个村都有不同的资源禀赋、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只要找准自身定位,抓牢游客消费心理,精心打造一批旅游精品线路,着力开发乡村休闲游、农业观光游、瓜果采摘游、民俗体验游等旅游产品,就能让乡村旅游成为香饽饽。

可以说,肇庆乡村旅游并非“星星之火”,而呈“燎原之势”。置身于旅游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要高质量发展,不是简单地搞几户农家乐、建几处人造景观,而要有更多的新路线、新玩法。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乡土文化、乡土特色是乡村旅游的生命线。换句话讲,缺少文化内涵的旅游是不可持续的。留住乡情也好,抚慰乡愁也罢,乡村旅游就要对农耕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对本土文化进行传承利用,通过细心挖掘、精心整理、匠心开发,因地制宜推动精致化、精细化发展,把最具特色的产品呈现给游客,让他们既欣赏到如画的山水风光、乡野乐趣,又品读到本土特色文化。譬如,可以放大书画等特色村的效应,将之融入乡村游中;可以用历史名人为乡村旅游打上文化标签。

从报道上,凤楼村沿路设置有导游图,标注十多个观光景点以及农耕体验区、便民服务店、公厕等,形成了凤楼乡村旅游区雏形。这种做法值得总结提升,关键要结合新农村建设,高品质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通信、食宿、购物等配套功能,提供个体性、差异性需求的服务内容,并通过“互联网+”强化宣传、扩大影响,这样才能让游客“来得了、吃得好、玩得欢、住得下、带得走”。

凤楼村的经验表明,乡村旅游,大有可为。只有找准定位、彰显个性,加快打造一批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强、农民富、机制好的乡村旅游精品,才能真正把游客的脚步留住,形成联动效应、规模效应。

新闻推荐

严惩“砂耗子”封开法院公开宣判一非法采矿案

西江日报讯(记者刘浩辉通讯员冼颖段敏)日前,封开法院对一起非法开采河砂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有力威慑了河道非法采砂犯罪,也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