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未改情未变 回乡终圆农业梦 怀集乡贤施华文回乡创业记

西江日报 2019-05-27 01:11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特约记者 徐维宁 通讯员 陈国飞

走进怀集县梁村镇花石村委会三柏村,村内竹林掩影,民房错落有序,阡陌纵横,一条小溪环村而过,而村后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的茄子、辣椒、豆角、黄瓜等农产品长势喜人,汇成一幅美丽、独特的田园风光图画。这片种植基地的拥有人就是怀集乡贤施华文。

多年来,施华文心中都有一个农业梦,时值县政府到深圳发动乡贤回乡创业,因故土情结,以及对农业未来发展的看好,2017年,施华文放弃在深圳安逸舒适的退休生活,心怀梦想选择回乡创业,创立怀集县乐天天农产品高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推动怀集农业产业发展。

荒地变良田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回家乡创业是一件大事,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和挑战,家乡是生我育我的地方,所以我对这片土地特别有感情。”施华文表示,他在外面闯荡了三十多年,觉得自己有一个使命感要回家乡来,应该多为家乡做点贡献,尽自己的一分力量。

回到家乡后,施华文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的市场考察之后,把种植基地定在了梁村镇花石村委会三栢村,并创立怀集县乐天天农产品高科技有限公司。施华文在向记者介绍基地时,不时地走进泥泞的地里察看枯萎的农作物,用竹竿扶起倒伏的瓜菜,每个眼神和动作都透露着对这片土地和农业的热爱。

发展现代农业,不能单凭一腔热血,每一步施华文都作了深入的思考。要结合怀集的实际情况,因为怀集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交通也便利,现在国家提倡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他认为,首先从建立深加工的基地、中央大厨房、规模经济来突破,然后通过农业基地同农民搞股份制、合伙制或者土地租赁等模式,来推动农业产业原产地,通过生产、加工、销售还有科技投入,把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在创业过程中,施华文一直在思考新农村的农业产业模式,他大胆推出了农民以土地入股方式的股份制模式,将企业管理的股份化改革引入农业改革,培养职业型农民。这一做法,让三栢村入股农户尝到了甜头,不仅有租金、工资,还有股份分红。周边镇村的农户也纷纷主动加入合作社。

梁村镇花石村党支部副书记梁柏课告诉记者,以前这片地是烂地、水浸地,自从施华文来三栢村搞现代农业之后,这里成为了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有茄子、辣椒、豆角基地,使三栢村的经济效益突飞猛进,也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目前,该公司和属下的合作社已有6个基地流转土地共1500多亩,解决了200多名农户的就业,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抢抓机遇 打造田间到餐桌产业链条

对于农业的发展模式,施华文从未停止过探索。他表示农业要有支撑,要有持续性,要从以生产为主向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复合发展转变。施华文还在怀集食品产业园投资兴建食品深加工工业园,构建农产品加工产业链,逐渐形成了融基地生产、精深加工、市场开拓、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打造出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条。

施华文认为,现在他的想法就是充分把握住怀集定位为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的机遇,这是国家的战略,也是怀集人的重大机遇,通过这个机遇我们要做大怀集的农业,做强怀集的工业,把怀集的品牌名片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施华文始终站在农业发展和农产品深加工的第一线,经常到种植基地查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记录下土壤、水质、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鼓励农户和年轻人加入到现代农业发展的行列,培养职业型农民和食品技术工人,用自己的毕生所学,圆自己的农业梦。

新闻推荐

浓浓文化味 深深民族情

武术龙狮队表演的《龙狮呈祥贺牛诞》。春牛舞、竹竿舞、采茶舞和壮族歌舞《壮家敬酒歌》、《走在山水间》……近日,这些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