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出来的扶贫真功夫 记共青团高要区委扶贫干部黄舰
西江日报记者 肖桂芳 特约记者 杨坚
初夏的乡村满目青翠,一派生机。5月21日,高要区禄步镇桐槎村的扶贫干部黄舰心思随着脚步在乡间小路上翻飞:“李老伯的房子已建好了一段时间了,不知道家里还缺什么;前几天群姐的身体不好,进了一趟医院,不知现在休养得怎样了……”
黄舰是共青团高要区委选派到桐槎村开展扶贫工作的干部。尽管是一名90后,但如今在帮扶对象的眼里,他办事老成稳妥,有耐心,值得信任。
距桐槎村村委会不远处,一间占地20平方米的新房格外引人注目。走进新房,房主李桂深老人拉着黄舰的手,一边在屋内转,一边高兴地告诉黄舰,自己正在考虑老房子里的哪些家具还能用,搬过来要放在哪个位置,哪些不能用了干脆买新的。
孤寡老人李桂深过去一直住在一间简陋的砖瓦房里,由于建设年代久远,每逢下大雨,房子就漏雨。黄舰一直把老人的房子放在心里,谋划着如何帮老人改善住房条件。“要解决老人住房问题,存在三个问题:地、钱、施工人员。”黄舰说,地是首要要解决的问题。鉴于现实条件,老人不能拆了旧房建新房,需要另找地方。黄舰找到村委会商量,最后决定由村委会拿出20平方米的地给老人建房。按照国家政策,帮扶贫困户建房的钱,需要建好房才能拿到。黄舰就帮着老人计划:先拿出部分积蓄,再向亲友借一点,还不够再赊欠部分,等国家的资助款到位再还。黄舰又找到禄步镇扶贫工作组,想办法解决了施工人员。万事俱备。去年冬天,黄舰帮助李桂深老人申请了2018年度的危房改造项目,然后就着手建房。
当崭新的房子矗立在老人面前时,老人的高兴自不待言。新房就在村委会旁边,老人旧房对面,中间隔着一条村道。“老人添置新的灶头工具和床铺被窝后,就可以入住了。从此大家再也不用担心老人住房安全问题了。”黄舰说。
“虽然都是贫困户,但各家有各家致贫的原因,扶贫的对策也就不同。”黄舰说。村里62岁的贫困户“群姐”李桂群一家有三口人,除了她还有两个哥哥:大哥李桂荣70岁,退役军人,精神二级残疾;二哥李桂华65岁,三人均未结婚生子。“早两年,群姐身体还行,我帮助她家开展水稻种植以及鸡鹅牛养殖的扶贫项目。群姐也通过自己的劳动,达到脱贫致富的成效,一家人过上较好的生活。”黄舰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群姐的身体不如以前了,我就只好另想办法帮扶这家人。”去年8月,黄舰为李桂荣申请成为特困人员,得到了国家的进一步帮扶救助,使得一家人的生活条件得到一些改善。值得庆幸地是,到目前,在国家低保、五保、残疾、退役军人补贴等政策的帮扶下,李桂群一家已实现了政策性兜底脱贫。
今年4月,李桂群因身体原因入院治疗,黄舰第一时间到医院看她。李桂群出院后,黄舰马上就到了她家,拿着她的病历本一页页仔细翻看,又细心地帮李桂群把医院的收据、发票分类收好。“群姐放心,国家有医疗保障政策,我会帮助你报销看病费用。”看完病历,黄舰宽慰李桂群说。
“阿舰真是好人,有事没事,经常来我家,关心我们的生活、收入,还有我们身体情况。”李桂群说,“他对我们很细心又有耐心。他把我们当亲人,我们也把他当家里人。”
记者了解到,2016年9月,黄舰就下到桐槎村扶贫。因为年纪轻,被村民怀疑“不靠谱”。“怎么办?只有下水磨功夫,才能让群众接受自己;只有下水磨的功夫,才能找准帮扶路子。”黄舰说。那时他天天上贫困户家,坐下来跟贫困户聊天,生活、工作乃至村中“八卦”,什么都聊。聊着聊着,戒备没有了,心门打开了,各家生活的苦处与难处,黄舰都了如指掌。“当初劝贫困户发展养猪、养牛项目时,有些贫困户就不理解,认为把钱发给他们,随他们自己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大家都省事。在这种情况下,我只有反复找贫困户谈话,解释国家政策扶贫方针,一次不行就三次五次。与此同时,我发现贫困户家中有困难时,能解决的就及时帮忙解决。”慢慢地,贫困户也开始对黄舰另眼相看,把他当成“自己人”。
3年的扶贫工作,黄舰的经验是“多点沟通,多点关怀”。3年来,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团高要区委挂钩帮扶的7家贫困户基本上都实现了脱贫。“精准扶贫是国家三大攻坚工作之一。我很荣幸能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并真正发挥到作用。这份工作也是对我的磨砺,通过努力,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我觉得非常光荣。”黄舰说,下一步他将努力帮助贫困户稳固脱贫成果。
新闻推荐
西江日报讯(记者肖桂芳通讯员卓培全)近日,高要区人武部联合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组成宣讲团,前往驻地4所中学开展2019年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