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古水镇蒙坑村扶贫更扶志“三业联动”让贫困户用双手致富

西江日报 2019-05-16 01:07

蒙坑村百香果扶贫产业基地中,碧绿的果实渐挂枝头,贫困户喜上眉梢。西江日报记者 谢江涛 摄

西江日报记者 谢江涛

特约记者 凌杰 通讯员 冯铁成

5月7日,记者走进广宁县古水镇蒙坑村百香果基地,只见基地用结实水泥柱和竹枝搭建的棚架绕满了粗壮茂密的绿色果藤,一株株饱受雨露滋润的百香果花渐渐褪去“花衣”,结出绿色饱满的小果实。“今年果苗长得很不错,再过两个月左右,果色变深、果实变大,基地就能收获第一批成熟的百香果。”看到百香果长势喜人,即将迎来丰收,村中的贫困户、基地负责人郑少华脸上写满了喜悦。

蒙坑村是省定贫困村,由中山市金融工作局、中山银保监分局、中汇集团等单位组成联合帮扶组进行对口帮扶。开展对口帮扶以来,中山联合帮扶组积极落实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推动“产业、就业、创业”扶贫的“三业”联动互动,最大限度激发内生动力,让一个个像郑少华一样的贫困户凭着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富裕生活。

做好顶层设计

“扶贫+扶志”双轮驱动

“扶贫不是简单搞几个产业,我们要做的是搭好平台,让贫困户唱戏,在脱贫舞台上大显身手。”中山市驻蒙坑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麦垣乐介绍,拉开对口帮扶工作序幕后,工作队没有盲目实施各个扶贫计划,而是花了大量时间做好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并细化各个扶贫方案的管理办法、保障细则,让“扶志”始终贯穿扶贫工作中,形成一个个鲜活的“造血”脱贫机制。

去年初才建成的蒙坑村百香果基地,占地12亩,是中山联合帮扶组谋划建设的产业扶贫项目之一,该基地由蒙坑村10名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成立专业合作社负责经营管理,其中贫困户郑少华担任合作社社长。

“谋划百香果项目时,我们了解到郑少华入贫前搞过种养,掌握一定技术经验,于是我们鼓励他成立种养合作社,由他带领其他社员一起发展百香果种植基地。”麦垣乐介绍,该合作社创新管理模式,单纯由贫困户“自营、自治、自管”,同时吸纳在村有劳动力贫困户务工,实行“务工收入+利润分红”,激励各社员和务工贫困户积极工作,努力创造稳定收入。另外,工作队为基地提供技术指导,并搭建线下批发零售和线上电商销售的渠道,助力长效脱贫。

在帮扶组大力支持以及科学运营机制保障下,郑少华和社员们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去年建起的百香果基地,当年就有收成,总产量近4000公斤。除了种植百香果,基地还发展起河边养鸭、林下饲鸡、林上养蜂,建立起长短结合、“海陆空”多元发展的产业模式。“今年我们打算把基地扩大到30亩,同时探索更多发展模式,进一步鼓胀各个社员‘钱袋子’。”郑少华说,如今社员们工作热情都很高涨,大家都对脱贫致富充满信心。

发挥金融杠杆作用

撬动“造血式”扶贫

考虑到联合帮扶单位均与金融方面挂钩,中山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金融扶贫政策和金融杠杆作用,将蒙坑村打造成目前肇庆市唯一一个金融扶贫示范地,对有意愿自主创业或扩大农业生产的贫困户,制定激励奖补措施,审核筛选贫困户个人和创业项目,同时做好扶贫小额贷款的前期、后期和风险控制工作,保证扶贫小额贷款项目的顺利落地和安全运行。

蒙坑村贫困户巫银祥正是这一金融扶贫措施的受惠者。因残致贫后,巫银祥开始发展塘虱生态养殖,鱼品质量相当不错,但由于资金有限,养殖规模上不来,导致这些好鱼难有好价。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中山驻村工作队马上协助巫银祥办理小额贷款,助力他创业脱贫。“在这笔贷款支持下,我顺利建起了比原来大了一倍的新鱼池,生态塘虱养殖驶入快车道。现在我养的塘虱价钱卖得好,还供不应求呢。”巫银祥高兴地说。

因户因人施策

精准推进脱贫攻坚

在“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精准扶贫思路指导下,中山驻村工作队积极参与广宁县统筹的工业园通用厂房、福排纹水电站等项目投资,实施普惠式扶贫,实现村、户收入“两翼齐飞”。

同时,工作队积极动员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大型招聘会,对其进行就业推荐等,对有创业意愿的,协助办理扶贫小额贷款,通过实施靶向性扶贫,建立长效脱贫机制,着力提高贫困户家庭收入。另外,工作队还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成立20万元规模的教育救助基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实行全阶段的教育资助,推动扶贫与扶智结合。两年来,该基金已为蒙坑村23人次的贫困户学生提供了4.16万元的教育资助。

“依托蒙坑村依山傍水的天然优势,下一步我们还将瞄准旅游脱贫攻坚。”古水镇镇委委员程森明介绍,目前蒙坑村已纳入市旅游扶贫重点村,并成功纳入省首批乡村旅游开发目录,接下来该镇将加大力度推进该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夯实乡村旅游基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新闻推荐

美食导报

广州日报讯罗浮山深处有一个酥醪村,据说这里“风凉水冷”,无论北风呼啸的日子或炎炎夏日,家家户户都有晒腊肉的习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