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2名文化志愿者推介“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温暖成长路”致力传播府城文化
文化志愿者廖东(中)正在向学生们宣传肇庆文化。 受访者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温暖成长路’项目从2015年发展至今,已累计有3192名文化志愿者,通过文化志愿者的志愿导赏,使得府城文化根植人心。”近日,该项目的发起单位市善助会党支部书记廖东告诉记者,项目重在文化保育和传承,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让府城文化记得住、带得走、传得开。
廖东告诉记者,“温暖成长路”项目的建立,源于一段学生守护府城文化的故事。2012年,住在宋城墙附近的大学生,为了把宋城墙内的老建筑、古建筑记录下来,宣传和传承肇庆文化,响应“府城复兴”号召,自发组成志愿者,历时2年多时间,通过走访绘制出了一幅府城文脉地图。通过这张地图,把宋城墙从东到西28公里范围内的古建筑、老建筑串连起来,让更多的市民、游客能够一目了然了解府城文化。
在公益路上奔走的廖东,得知学生们守护府城文化的故事后,深受感动。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他发现经过2年的地图绘制,多数学生已经毕业,并到外地工作,学生们都希望能够把这个府城文脉地图传播开,把府城复兴延续下去。为此,廖东找到了市文明办。
经与市文明办副主任赵图强沟通后,他们在学生绘制的地图上进行升华、总结,形成了由“起点、积累、追忆、尊重、敬仰、攀登”的历史及人生阶段,在28公里的府城内外众多历史景点中,选取了“石桥亭、翕庐、旧倚岩茶楼与古城墙、肇庆府学宫、阅江楼、崇禧塔”等6个志愿服务点,而这6个点组成的线路,正像是人生的成长路,“温暖成长路”项目由此诞生。
“通过6个志愿服务点,吸纳文化志愿者,传播肇庆文化。”廖东说,项目成立后,他们与市文明办一起谋划,把府城文脉地图上的6个景点制作出可以传播的导赏词,组建导赏团,经常组织学生、亲子家庭参加活动,肇庆市第十五小学副校长石磊做起了义务讲解府城复兴的文化志愿者。像石磊这样的文化志愿者先是跟着导赏词,寻访景点足迹,了解肇庆府城文化,然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形成自己独到的导赏词,再向广大市民、游客讲解肇庆文化。
在这个项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并成为了文化志愿者。他们当中有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很多小朋友在这个项目志愿服务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对肇庆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加深了解,甚至成为班上和学校的文化宣传者,为检查团、考察团做导赏。
廖东告诉记者,2016年,市第十五小学和市第十三小学都相继建立起了导赏基地,学校结合创文,开展道德讲堂、传统文化讲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其中,开展的“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活动,让学生说出、画出肇庆文化故事,在去年的创文检查时,深受市领导和检查组的肯定。
“项目发展至今,已经有3192名文化志愿者。每当市内有重大活动举办,都会看到他们的身影。”廖东说,如第十五届省运会、肇马、徒步日活动,都能看到文化志愿者们手持“温暖成长路”地图,传播肇庆文化。目前,他们正在围绕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新时代、新肇庆、新八景”的宣传。
据了解,在2016年的深圳慈善博览会上,“温暖成长路”项目大受欢迎,被广东省博物馆协会授予“广东省社会创新机构开发博物馆资源十佳项目”,并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新闻推荐
西江日报记者刘亮通讯员裴蓓4月15日,一艘载满件装广西武宣石粉的驳船缓慢驶进肇庆三榕港,由吊机卸下货物,再通过水平拖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