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疍家人文风情之二漂泊江河以舟为居□ 贾穗南

西江日报 2019-04-02 01:18

疍家人

疍家人以舟为居 陈剑彪 绘

疍民是最为淳朴善良的族群之一,从宋代至清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备受官府欺凌,没有自己的田地,没有自己的宗族祠堂,没有自己的姓氏部落。他们以舟为居,到处漂泊。为了能让当地人接纳自己,有的甚至还要更改为当地人家的姓氏,如此改来改去,许多疍民甚至无法确知自己的姓氏来源。

历史上的疍民身份卑贱,深受民族歧视和阶级压迫,一直被认为是“不谙文字,不记岁年,朝夕惟局促舟中,所得鱼仅充一饱”的游民。

有一种说法:东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卢循率众顺海南下。起义军兵败后,卢循投水自杀,他的部下只好四处逃散,其中一部分人逃往江河湖海,以舟为居,长年漂泊成为水上人家,主要从事打鱼、摆渡等职业。为了躲避官家的迫害,他们较少与陆上人家来往,又与陆上人家缺乏沟通和交流,逐渐地形成了隔阂。长此以往,陆上人家便对他们产生了歧视的心理。

另一种说法更富有传奇色彩: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年)春,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第一次南巡,携皇太后、皇后、爱妃和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富察·傅恒等王公贵戚一千余人,乘船顺着京杭大运河南下。途中,清高宗的爱妃不慎将心爱的玉簪掉落水中,清高宗的随从即令一位驾船路过的疍民下水打捞玉簪。因为玉簪顺水漂流,难觅踪迹,疍民几番下水,想尽种种办法,仍然无法将玉簪打捞上来,清高宗大怒,下令处罚疍民“只准吃皇家粮,不许住皇家土。”

传说归传说,疍民在封建社会没有任何地位是不争的事实。比如,陆上人家一般不与水上人家通婚,统治者还不准他们进考场应试,在考取科举的花名册上,从来就没有留下疍民的名字。旧时,陆上人家对他们还有许多“禁例”:包括不准到陆上人家的寺院参拜,婚嫁筵席不准设在陆上人家的祠堂。疍民妇女的发型一般会梳成特定的样式,若与陆上人家的发式相同,会遭到无端漫骂,而疍民往往势单力薄,只能忍气吞声。清代道光年间,《高要县志·列传》卷二十一曰:“粤民视疍户为卑贱之流,不容登岸居住。疍户亦不敢与平民抗衡,畏威隐忍,局蹐舟中,终身不获安居之乐。”千百年来,许多歧视疍民的清规戒律一直延续了下来,对疍民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过去,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一个词语:疍家棚。所谓的疍家棚,实际上是指疍民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疍民的脚下是水,眼前是水,心中也是水,可说是无处不是水,好像是一出生就再也离不开水,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浮家江河”“以舟为居”“捕鱼为业”是他们的生活特点。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终身劳苦,难得吃饱。绝大多数的疍民难以到陆上定居,一家老少蜷宿于狭小的船艇内。也有部分疍民居住在河岸滩涂上的船艇里,或者棚户内。这种棚户以竹木为架,以木皮或竹篱为墙,以茅草为顶,以一些光滑的木条、木板钉合为地板,以木板为铺,不另设床,陈设简单。这种木棚小的仅几平方米,大的也不超过10多平方米,一律为鸽笼式的高脚吊楼,好像随时准备搬走的样子。

疍民按照所从事的职业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以舟为室,视水为陆,浮生江海者,蜑也。钦之蜑有三:一为鱼蜑,善举网垂纶;二为蚝蜑,善没海取蚝;三为木蜑,善伐山取材。”(周去非《岭外代答·外国门下·蜑蛮》)

旧时,居住在端州厂排、羚山一带的疍民,多数属于鱼疍,长期漂浮在西江河上,或以捕鱼、装虾、捞蚬、卖鱼花为生计,或从事摆渡载客、载货运输度日,栖居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船艇内,没有固定的地域居所。用疍民们解嘲的话说,自己就是“水流柴”,比喻随水漂流,任由摆布,充其量也就只是人生中的匆匆过客。他们一直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生活多艰,备受歧视。俗谚曰:“世世水为乡,代代舟为家。生无立足所,死无葬身地。”

端州的疍民从何而来?据说,以前居于端州厂排、羚山等一带的疍民,祖籍多为江门、阳江、番禺、顺德、南海、三水等地的水上人家。

端州老一辈的疍民说:他们的先祖是南宋时的遗民,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让人唏嘘的故事:

史料记载,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正月,元军攻陷临安,掳去宋皇太后全氏、恭帝赵隰,百官降元。五月,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等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即位,称为“端宗”,改元“景炎”,重新树起旗帜,招集兵将,继续抗击元军,图谋复兴大业。元军南下进逼,朝廷以陈宜中为左丞相、枢密使兼都督,陈文龙、刘黼为参知政事,张世杰为少傅、枢密副使,陆秀夫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率领十数万军队入海南,途经广东潮州至珠江口,再西奔到雷州湾外的碙洲驻跸。

景炎三年四月十五日(1278年5月8日),年仅11岁的宋端宗赵昰病逝,由7岁的弟弟昺即位,改元“祥兴”。陆秀夫为左丞相,主持政务;张世杰为右丞相、太傅,负责护驾。陆秀夫、张世杰感到碙洲岛较小,作为复兴基地,进不足攻,退不足守,粮尽难以补给,并且雷、高两州已经失守,碙洲势难立足。陆秀夫、张世杰以崖门可恃,迁帝安驾驻跸崖门。此时,陈宜中已经逃至交趾(今越南北部)。宋军上千艘战船从祥兴元年(1278年)五月起航,浩浩荡荡向东北进发,于二十三日始抵崖门。

崖门位于广东新会城南约50公里,东有崖山,西有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故名。此处依山临海,港内可以藏舟,地势险要。

祥兴二年(1279年)一月,“天王舟楫浮南海,大将旌旗仆北风”(陈献章《凭吊崖门》)。宋、元两军在崖门打了一场震古烁今的大海战——崖门海战,双方共投入20多万人、1600多艘战船、1000多艘民船,历时23天。当时,宋军上千艘战船云集,并缚以绳索在崖门的海面与元军鏖战,最后全军覆没,上演了喻示南宋王朝灭亡最为悲壮惨烈的一幕。右丞相、太傅张世杰创伤疲病,浴血奋战。然而,“世乱英雄终死国,时来胡虏亦成功”(陈献章《凭吊崖门》)。左丞相陆秀夫见抗元复兴之事已不可为,遂将战船中的宝物悉数沉入大海,然后盛装朝服,仗剑逼着自己的妻小一家蹈海自尽。接着,陆秀夫对年方8岁的皇帝赵昺曰:“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续资治通鉴·元纪二·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然后,陆秀夫将传国玉玺挂在皇帝赵昺的腰间,背起赵昺,用素白的绸带将赵昺与自己的身躯紧紧束在一起,投海殉国。后宫、诸臣亦多蹈海从死,溺者数万。崖门海战结束了,南宋王朝也在这里覆亡了。

崖门海战后,那些没有战死的官民绝大多数都不愿意投降事元,许多人选择避祸漂流江河湖海,流散到各地。部分官民顺着西江逆水而上,流落到端州,成为疍民。

新闻推荐

端州区举行中小学围棋锦标赛五百棋手同场博弈

西江日报讯(记者苏燕君通讯员邓群英刘浩宁)3月24日,端州区举行2018-2019学年中小学围棋锦标赛,来自端州区20多所中小学的50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