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科协五大抓手打造“立体式科普”
本报讯(记者蔡敏霞刘雷通讯员莫秀坤)肇庆市科协多年来积极发挥科普主力军的作用,以五大抓手打造“立体式科普”科普工作新格局,着力提升肇庆市全民科学素质,助力肇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传递科普之“声”
肇庆市科协于2007年开始与肇庆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办了“生活锦囊”节目,每天在FM92.9频道播放各类科普知识6次,每年传播科普知识2190次。2019年,围绕肇庆市文明创建工作,服务群众生产生活,共播出《新年饮食的健康法则》、《防蚊驱蚊小Tips》、“3.12”《日常生活我们怎样保护环境》、“3.22”世界水日《日常我们怎样节约用水》等70多篇科普知识。《生活锦囊》广泛辐射到肇庆市及周边群众,深受家庭主妇、职业工作者、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民的欢迎,成为群众喜爱的“耳边科普品牌节目”。
打开科普之“视”
2019年,肇庆市科协创新科普宣传模式,与肇庆市广播电视台再次合作,在肇庆电视台联合开办“肇庆科普”专栏,利用肇庆市主流电视媒体,在肇庆电视综合及肇庆电视公共频道,每周开播一期(4次)科普节目(全年累计208次)。目前,已经播出了肇庆市服务科技人才、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普服务乡村振兴、治病预防、气象知识等11期栏目。收视范围覆盖肇庆全市8个县(市、区)和肇庆高新区,辐射到珠三角及清远等地,成为受众面极广的“眼前科普栏目”。
编织科普之“网”
肇庆市科协加强了科普信息化的步伐,坚持“线上线下”科普工作相结合,逐步形成多样化的科普宣传网络。在肇庆科协网站基础上,注册建立了肇庆市科协微信公众号,作为肇庆市科协科普宣传的主要网络平台,每年累计发布(转发)科普信息300多条。2017年以来,肇庆市建立中国社区e站、乡村e站、校园e站10个,入库站点19个,初步实现科普服务的精细分类、精准推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展科普服务,提高基层科普服务水平,增强科普服务的公众获得感,成为肇庆市科普信息服务落地应用的新途径。
建立科普之“地”
肇庆市科协不断加强科普阵地建设,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家门口学习科普知识。肇庆市已经建立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8个,省级5个,国家级1个。在有关社区、学校、乡村等创建科普书屋16个,赠送科普书籍近2万册。建立市级科普示范社区56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23个,市级科普教育特色学校35间,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7间。各科普场所和全市360多个科普宣传栏定期开展和更新科学普及和创建精神文明城市的宣传内容,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实现了科普服务的精准推送,助推肇庆市人民群众科学素质提升,成为群众和学生身边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
组织科普之“活”
广泛深入开展品牌科普活动,肇庆市科协系统(含30个学会)及80多个单位每年围绕不同主题,结合当前肇庆市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战略任务,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国科普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品牌科普活动40场次,参加群众达10万人次,派发各种科普宣传资料近20万份,肇庆市科协被中国科协评为2018全国科普日全国优秀组织单位。
新闻推荐
为了帮助幼儿园小朋友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做好入学前的准备,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3月23日上午,肇庆市凤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