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州陈尧叟在端州倡导移风易俗□ 谢健江
话说北宋995年,端州知州冯拯升迁后,继任者是34岁的科考状元陈尧叟。
陈尧叟(961—1017),阆州阆中(今四川阆中)人,字唐夫。宋太宗端拱二年己丑科状元。陈尧叟体貌英伟,博闻强记。在至道年间的995年至997年,陈尧叟主政端州,当时,同科进士杨侃写下《送陈尧叟》一诗褒赞:
马困炎天蛮岭路,棹冲秋雾瘴江流。
辛勤为国亲求病,百越中无不治州。
陈尧叟初到端州,便发现这里十分落后,当地人一旦生病不是急于求医,而是去神庙祈祷神灵禳灾除病,有些人因为延误医治最后不治身亡,因而本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也低于其他地区。
那时,南方地区酷暑炎热,瘴气蔓延,特别是可供饮用的洁净水缺乏。陈尧叟治州注重环境卫生整治,为了降低民众的发病率,他首先拨出官钱,在端州道路两旁种植绿化树木,在居民集中居住的地方开凿深井,促进环境整治的同时也有效地改善了饮水条件。为了破除民众根深蒂固的迷信思想和不良习俗,他大力倡导移风易俗,让民众知道,有病就要用药物疗疾,不再相信巫术。陈尧叟还遍访名医,帮助百姓治疗顽疾,并在安乐寺东南(故址在今正东路市人民银行储蓄所)兴建“医灵堂”,为百姓求医问药提供方便,许多人因此得救。他还想尽办法,从《集验方》等中医典籍中精心挑选出一些有效良方,刻于石碑上,并将石碑竖立在人来人往的驿站边,方便民众查询。这些举措,有效地提高了老百姓对医学常识的认知水平,对改善当地人的健康状况起到了有效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尧叟还下令,凡境内每隔二十里路,就要建造一座可供行人避暑纳凉的凉亭,这些凉亭集观光歇息于一体,亭内都摆设茶水,供给往来行人和途经端州的商旅饮用。从这以后,即便是炎炎暑夏,行人也不再担心因渴而中暑。
陈尧叟在端州还留下了其他业绩,比如,推动百姓始筑堤围,保护家园。志书记载:“(期间)高要榄江堤、横桐堤、金西堤筑成。榄江堤长2887丈,护田77余顷;金西堤长3900丈,护田772顷。”筑堤经验还被岭南各州争先效仿并加以推广。当时,朝廷诏令并督促民众广植桑枣,陈尧叟在施行过程善于有的放矢。他针对端州的特点,上疏言:“所管端州之地多山石,应因地制宜,推广种植苎麻,织为夏布。”因为措施得当,辖区民众生产状况持续改善,经营收入增加,陈尧叟也因此深得百姓爱戴。
陈尧叟在端州做了三年的知州,因为遇事果敢、处事干练、政绩显著得到宋太宗赏识,于咸平元年(998年)升任广南西路转运使(相当于广西的一把手,又称漕使),当时,兵部郎中,也是好友的宋湜特意写下《送陈尧叟赴广西漕》一诗传递到端州,以诗相送,诗云:
怜君将命拜新恩,送别都门亦断魂。
雨歇佳林秋更暖,瘴连梅岭日多昏。
诏颁海徼征徭薄,兵罢蛮州市井繁。
愧我不才居禁近,前春洒扫待回辕。
陈尧叟到了广西之后,治理辖区的有效方法大多是从端州治理的成功经验中移植。后来他事毕回京,奉诏裁减冗事,也卓有成效。天禧元年(1017年),陈尧叟辞世。宋真宗赵恒废朝二日,以示哀悼,赠侍中,谥文忠。
新闻推荐
西江日报讯(记者夏紫怡通讯员张子君)近日,端州区人民法院法官志愿者到城区中小学开展“宪法在我心中”法治宣讲活动。活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