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画派开创者之一陈树人先生诞辰135周年 开宗立派最重自然美立身处世最见家国情
64岁,回到阔别15年的家乡广州,他写下了这样的诗行:“故国山川应笑我,依然本色老书生。”
今年正是他——陈树人先生诞辰135周年。近日,“树人风范——陈树人作品展”在广州陈树人纪念馆举行。展出的25幅作品,既可以看出陈树人艺术形式上的变革倾向——构图简约,别具一格等,恰如广州美院教授方楚雄所说的,“竹子、红棉,敢于在近二分之一的画面中间树干”;同时又可以看出陈树人艺术精神上的“自然美”倾向,让人想起了“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那么的清新自然。
文、图/广州日报
全媒体记者江粤军
敢开风气为人生而艺术
1884年,陈树人出生于广州。17岁时,投入十香园学画,成为居廉的关门弟子。
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思潮激荡下,20来岁的陈树人立志投身革命,只身前往香港,从事文字宣传工作,并得以结识孙中山先生,由此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备受变革思想涤荡,陈树人日益感觉到当时国画界仿古、复古成风,停滞不前,于是决心东渡日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向东洋及西方的美术学习。毕业回国不久,他又深感绘画要借文学的助力,才能达到更完美的境界,因此决定再度赴日研究世界文学。
陈树人的孙女、本次画展的策展人陈静芬女士也表示:“爷爷觉得光学绘画还不够,于是又继续学习文学,因此他画里的文气、书卷气和诗意非常浓厚。”
当时,高剑父、高奇峰在上海创办审美书馆,由高奇峰主编《真相画报》。陈树人译述了《新画法》一书,自第一期至第十六期逐期刊登,将新画法介绍到中国。
同时,由于陈树人攻读的是英国文学,他还翻译了多首英文诗歌。在《真相画报》上刊出的第一首为美国诗人朗费罗的《乡村铁匠》,从中可以看到陈树人歌颂劳动、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回国以后,随着足迹遍及祖国山川大地,劳动人民或同游诗友画侣,也成为陈树人吟诗作画的主题之一。他的山水画中常见有农夫、农妇、樵夫、渔子、船夫、纤夫等形象。《黄龙潭秋色》中,则将夫妇携手杖、着布鞋,在瀑布前大石上席地而坐的情景也都一一摄入,正如他自己诗中所谓的“画人今作画中人”。现代人物入山水画,这在当时还是很罕见的,由此可以一窥陈树人变革国画的决心。
1945年,抗战甫一胜利,陈树人就在重庆七星岗江苏同乡会举办画展,当中更呈现了《庐山轿夫》、《峨眉揹子》及《小驴夫》等人物画作品。当时徐悲鸿就有评语:“先生又歌颂劳工,多写苦力,有驴夫揹子,不特写实佳题,抑亦刻画入微。”
因此,岭南画派从草创开始就充满了现实关怀,是为人生而艺术的。
画天下景更画岭南劲节
生性淡泊的陈树人,从在风光如画的隔山乡随居廉学画时,就热爱自然景色。因此,歌颂自然美也成为陈树人一生作画吟诗的主线之一。
他出版有《自然美讴歌集》;40岁时,在广州建“息园”为绘画著书休憩之所,其中“藏庐”为一茨茅之屋,也设有“返自然室”;写生,更是他毕生崇尚的创作源泉。
1912年,陈树人第一次东渡日本学成回国,就溯西江赴肇庆,观瀑鼎湖、游庆云寺等名胜,画出写生四幅,发表在《真相画报》“古今名画选”中。后来在江南一带,他也常常写生采风。48岁那年,陈树人更专门作桂林写生游。他从广州沿西江至梧州,改乘木船上溯浔江至柳州,又从柳州坐小木船泛漓江,用了五天时间到桂林,途中夜泊阳朔、塘源等地。在桂林遍游名胜景点后,始缓缓归粤。历时一个月,他的写生簿上山水画稿盈册,真正做到了“携取一支清劲笔,桂林山水好全收”。
他在重庆举办画展时,除了花鸟画外,也以峨眉、三峡、剑阁及嘉陵写生稿为主,皆以简练多变的线条及墨色,表现山川形胜。
而无论走过多少地方,家乡的木棉,始终是陈树人心中最深切的羁系。他不仅盛赞木棉盛放时有如“万炬烛天红”之势,更欣赏木棉的高标劲节,为其写下了“此花若肯夸雄丽,宇内群芳孰敢春”的佳句,并常以木棉入画。
1929年,陈树人挥洒着饱蘸感情的笔墨,画下了《岭南春色》。在1931年的比利时万国博览会上,这件作品获得了最优等奖。后来在南京举办的“陈树人个人绘画展览会”上,教育家张其昀如是说:“桂林写生以外,如岭南尤物,红棉翠梡诸图,则为珠江之本地风光,表现热带气候之佳丽,虽着笔不多,而崭崭有声。”
就是到他65岁时,在广州遇木棉盛放,陈树人依然激动不已,专门前往省立艺专作红棉速写,并赋诗道:“诃子菩提虽极爱,却来先写老红棉。”恰如挚友高剑父所评:“他写红棉,能尽量地发挥他的硃色,能反映出我国的民族性的伟大和岭海的雄风。”
与朋友交心对妻子专情
与高剑父近半个世纪的情谊,非常能体现陈树人的书生情怀。
在十香园跟随居廉学画时,陈树人就认识了年长5岁的高剑父,两人一见倾心,自此“切磋复琢磨,切切仍偲偲”。
陈树人长女美魂曾回忆,有段时间,高家住河南宝岗宝贤大街,陈家住河南宝岗直街瑞兴里,两家前门与后门隔街相望。当时,高剑父开设了绘画彩瓷的艺术室,又合股建立“博物商会”,一面从事彩瓷的研究生产,一面在“博物商会”烧窑处制造炸弹来支持革命。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高奇峰、潘冷残、陈树人合画的“冷月栖篁盘”,为“奇峰画雀冷残竹,而树人作冰轮”,是非常难得的历史见证。
抗战时期,陈树人在重庆听说高剑父生病了,思念之情与日俱增,在炎炎夏日,奋笔写下了《寄怀高剑父一百韵》五言千字长诗。详尽地回顾了共同求学,投身民主革命并改革国画艺术的往事,深切期待“但愿共健在,优悠到期颐”。因此,当阔别15年后回到广州,陈树人与高剑父都特别高兴。彼此间的情谊,李焰生在《悼念树人先生》一文中作了动人记述:“(树人)辞官归来之时,首先往访续其旧欢。后来要赴上海搬家,高先生之七十寿辰已近,恐被阻而未能赶回参加,乃出其卖画之资,招集亲朋,为高氏预祝其寿,高先生之寿辰到了,他时值病中,也请人扶起,拒绝劝告,与桂南屏太史,亲到文献馆为高先生祝寿。此为逝世周前之事,笃于友情如此……”
广州美院教授李伟铭则特别指出,陈树人直到晚年无官一身轻的时候,才与高剑父等志同道合者在广州举行生命中唯一一次联合画展。“换言之,陈树人从未利用他的政治地位在艺术上拉帮结派,谋取私利。”
与朋友交心,对妻子居若文,陈树人亦“专爱”一生。
早年赴日学画,居若文留在广州,靠陈树人的稿费养育孩子。当稿费不继时,居若文将其仅有的少许陪嫁首饰尽都典当,支持丈夫继续求学。第二次东渡日本留学,陈树人非常支持长女美魂及夫人若文进入东京女子美术学校绣花科及造花科学习……四十几年,他们彼此之间始终情深意绵。特别是1942年,59岁的陈树人不辞辛劳,以楷书手抄《专爱集》,收入自1915年至1942年所赠若文诗作近四百首,为第二年夫妇双周花甲作纪念。于右任在读过《专爱集》后,大叹道:“以人间至上的爱情,成天下无双之歌谱,至佩!至佩!”
新闻推荐
覃卓业退伍后一直热心地帮助村委会开展工作。 西江日报记者赖小琴摄西江日报记者赖小琴实习生何诗桦“下午就要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