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所里的“摆渡人”
西江日报记者 肖桂芳
作为管理吸毒人员的“前沿阵地”,肇庆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一直担负着帮助戒毒人员清除毒瘾、摆脱“心瘾”的重要职责。在强戒所工作了27年的张志清看来,这里是“课堂”,是“医院”,更是“战场”。 近日,记者走进市强戒所,跟随张志清,体验了强戒所里普通民警的一天。
张志清是市强制戒毒所三大队大队长,作为负有管理工作的大队长,张志清的日常工作从交接班开始。上午8:30,张志清到达三大队的办公室,与前一天的干警交接班,了解戒毒人员的情况,有无特别需要注意的人员,有无不稳定因素;同时部署当天的工作。如果是周一,他还要总结上周的工作,部署本周的工作。
接下来就是组织、监督强戒人员参加习艺劳动。“戒毒人员受国家监管,但他们也是深受毒品之害的病人。”张志清说,要让戒毒人员在民警指导下自我教育并实现新生,对戒毒人员进行康复训练、技能培训,进而组织戒毒人员进行生产劳动必不可少。
劳动是改掉恶习、走向新生的有效途径。做完早操的戒毒人员,将统一到车间进行生产劳动。这里和普通的生产车间并无不同,环境甚至优于很多工厂,干净、宽敞。当一件件劳动产品被制作好,戒毒人员的脸上都会露出由衷的笑容。“组织戒毒人员从事生产劳动,其实并不是要他们创造多少产值,关键是让他们养成自食其力的劳动习惯!”张志清说。
这天下午是对戒毒人员进行课堂教育。内容包括思想道德、中国传统文化、戒毒常识、法律常识、心理辅导等。张志清告诉记者,中国传统文化又包括弟子规、论语。除了干警给戒毒人员上课,还有些是通过视频进行教学。“讲授中国传统文化,旨在通过潜移默化,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戒毒人员从内心深处痛悔过去,面对今后的人生。”
接着是对戒毒人员的暖心帮教谈话。谈话帮教是戒毒所干警一项重要工作。多年来,张志清坚持因人施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综合手法,使一双双绝望的眼睛里又看到了未来的光明,一颗颗泯灭的心灵燃起了新生的希望,一个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圆了合家欢乐。一批批戒满的人员,走出人生沼泽,拥抱社会,迈向新生。
广西籍的戒毒人员发仔(化名),因违纪要延期出所,故对管理不满,产生抵触情绪和违纪升级。大队干警都认为他难改。张志清却说:“没有改造不了的学员,只有做不到位的工作。”这天,他又找到发仔,跟他聊了聊家常,进行了深入的谈心,然后对他说:“现在是个大发展的时代,只要你积极配合,回归社会后,会有大把机会,大把前途。”这句话说到发仔的心坎上,他的眼睛慢慢放出了希望的光。他说:“张队长,感谢您对我的不离不弃,就冲你这份真情,我一定要把毒戒了。这里是我生命的再生园,是你们帮我走上人生正道,待我像亲人,我永远忘不了这再生之地。”
谈完话,再到戒毒人员宿舍巡查一番,已是白天下班时间。晚上找戒毒人员谈话、做心理疏导、视频监控轮岗值班等工作又来了。张志清说:“做好我们这一行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勤’,巡查要勤,谈话要勤。只有勤巡查,才能及时发现戒毒人员的行为有无异常;只有勤谈话,才能及时发现戒毒人员的思想是否出现问题。”
27年来,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戒毒人员,自己却始终守着强戒所大门。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他说:“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像我父亲一样当一名人民警察。长大后,终于穿上警服,担起了警察责任,心中充满光荣的使命感。父亲告诉我,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我一直记着。”
使命感让张志清27年坚守在强戒所的岗位上,做好每份工作。他的同事说:“大队长是一个做事非常认真的人,是一个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这种认真也使得张志清获得诸多荣誉:荣获了2018年度全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度肇庆市最美干警光荣称号,还多次被市司法局评为年度工作先进个人和安全防范岗位能手。
作为大队领导、大队老同志,张志清还承担着“传、帮、带”80后、90后青年干警。工作之余,他与年轻的干警谈心,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感悟引导青年干警,踏实做事,清白做人。他是大家亦师亦友的“好大哥”。他说:“我也是从青年干警过来的人,深知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个指路人的重要性。作为这支队伍的领队,我要把所、队优良作风传承下去。”
其实,无论寒暑,市强戒所每个民警都像张志清一样,他们不仅帮助戒毒人员戒除生理和心理上的毒瘾,更帮助他们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讯记者梁栩豪、通讯员粤环宣报道: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是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对肇庆市的重点关注问题之一。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