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神仙不读书□ 李护暖

西江日报 2019-03-03 01:10

清代诗人舒位有《吕翁祠》七律二首,其二有句云:“本来富贵原如梦,未有神仙不读书。”(见《瓶水斋诗集》卷六)上一句看来与作者的遭遇有关。他在乾隆五十三年中举人,以后考了几次进士都告失败。不要以为中举就一定“一举成名满屋油”,他此后只是以教书和做幕僚为生,贫穷潦倒。所谓富贵如梦的话,虽是有感而发,但已被人说过不止千百次,不新鲜了。倒是下一句“未有神仙不读书”,与曹寅《游仙诗》所说“九天诰箓无甄别,的是真仙不读书”不同,另有发人深思的地方。

中国人有多少成为神仙,据明人编的《太上感应编》注释,“从古至今,成仙者十万余人,拔宅(全家上升为神仙)者八十余处。”在数千年茫茫人海中,这个数字其实很少。神仙中人很多是饱学之士,是真确的。诗歌不能当论文,不可以逐字逐人去核实。但可以略举大端,窥见其意。

道教奉为始祖的老子不必说,其《道德经》是中国文化中一座高峰。汉有东方朔,刘向《列仙传》谓其“为书师(教师)数十年”,《汉书》本传录其自述,十二岁“学书(书法)三冬,文史(文字)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书、诗……”著有《东方朔》二十篇。不仅会偷摘王母园中的仙桃而已。写《神仙传》的葛洪,博览典籍,他在罗浮山炼丹,自己也成了神仙。其所著作,有《抱朴子》。“其余所著,碑誺诗赋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神仙》《良吏》《隐逸》《集异》等传各十卷,又抄五经、《史(记)》《汉(书)》、百家之言、方技杂事三百一十卷。(葛)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班固)马(司马迁)。”(见《晋书》本传)论者认为,正是葛洪等人创造了中国道教的教义理论体系。舒位诗中说的吕洞宾,名岩。唐朝人,从小勤读书史,咸通年间登进士第,任县令。后来移居终南山修道,称为吕祖。再后来(元代以后)就传为八仙之一了。他也是诗人,有诗四卷,载《全唐诗》二百多首。《题沈东老壁》云:“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余。白酒酿来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题壁绝句》云:“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青蛇”是宝剑)诗的境界就很开阔。

但道教后来衰落了。李敖先生分析了它衰落的原因,其中一个是佛教修炼来生,没有事实证明不可能,于是信的人多;道教修炼今生(成仙),事实上不能实现,所以信的人就少。这也不是没有道理。但道教的衰落,主要还是由于教徒文化的衰落。明末以后,不要说著作,除了武当山、天台山等几个道教名山,观宇还存有道士和制度,各地的“道士”,都是卜卦算命画符念咒那一类,也没有什么规条和制度,更少有知道老子、庄子、列子、葛洪这些祖师们及其著作。所谓道教理论、道教文化无从说起,不衰落也难。据载有道婆念咒语云:“东告东方朔,西告西方朔,南告南方朔,北告北方朔,上告上方朔,下告下方朔。”如果她读过一点书,不说历史书,即使只读一点关于神仙的书也好,都不会把东方朔弄成这样。

肇庆七星岩遗留有道教的色彩,但道教的组织仪轨早就没有,有的是佛教仪轨和活动。三仙观(吕洞宾是三仙之一)那是道观,但清初岭南诗坛三大家屈大均、梁佩兰、陈恭尹等人结伴到来的时候,住观的不是道士,而是和尚,叫做寂隆真际,是个有文化的和尚。他写了一本《石室志》,拿出来与大文豪们“请共商订”,是相当不简单的。此事由著名的学者、诗人们记在玉屏岩摩崖石刻中。嘉庆时,也是和尚住持,叫做雪公。(见三仙观嘉庆六年石刻《星岩大觉寺记》)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我游三仙观,仍是和尚住持,也很有文化。三仙观就这样长期让给读书的和尚了,所以又叫做大觉寺。我们现在也不一定用大力去振兴道教。能否振兴,在于其道众的文化素质,以及有无高水平的人去阐释和引导。最少要有懂得道教理论的人。无论如何,道家以及道教的文化精髓是应该有更多人去研究和发扬的。

誺 ,造字

新闻推荐

难忘的“第一次”肇庆市第六小学 六(1)班 梁晓欣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在学校,我也经历了许许多多难忘的“第一次”,它们不仅磨炼了我的意志,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