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三地粤剧艺术家、文物保护工作者、非遗保护工作者热议“共建人文湾区” 让岭南文化符号“动”起来
“重走岐澳古道文化寻根之旅”活动吸引了不少青年参与。
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广府庙会期间的粤剧表演。南方日报记者梁文祥摄
蔡李佛个人套路项目比赛。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摄
广府庙会期间矿泉街祠堂庙会的醒狮表演。南方日报记者梁文祥摄
■一线声音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提出“共建人文湾区”:保护、宣传、利用好湾区内的文物古迹、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弘扬以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彰显独特文化魅力。
连日来,活跃在文化工作一线的粤剧艺术家、文物保护工作者、非遗保护工作者纷纷表示,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根同源,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推动三地文艺界、文博界联动,必将助力岭南文化在未来大放异彩。
统筹:郑佳欣吴哲黄应来李培
古迹遗产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
共建“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
“作为一名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者,对于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共建人文湾区"感到很兴奋,我们将推动三地合力保护文化遗产,通过串联散落在大湾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形成游径,让它们焕发新的光彩。”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说。
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保护、宣传、利用好湾区内的文物古迹、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去年10月在澳门举办的世界旅游经济论坛上,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首次被提起——以历史为纽带,将粤港澳三地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串联沟通,构建一个极富特色和历史底蕴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系统,共同展示三地的包容性和岭南文化特质。
目前,曹劲正与考古研究所的同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的相关工作。“共建文化遗产游径,一方面能使文化遗产得到很好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另一方面也将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增强湾区文化的影响力,丰富湾区的人文精神内涵。”曹劲说,将大湾区内的文化遗产用不同主题线路串联起来,会产生合力塑造更大的价值。
曹劲说,以岐澳古道为例,这条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古道是近代中山通往澳门的交通要道,曾是繁荣一时的贸易通道和官道,沿线有孙中山故居、詹园、黄氏宗祠等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景点。“用游径的方式串联三地文化遗产,把三地的文化遗产以不同的主题串联和激活,必将让它们重新焕发生命,彰显更大的文化价值。”曹劲说。
“在我的眼中,共建文化遗产游径能架起三地民众共通的文化情感。”曹劲希望,未来粤港澳三地文博界继续密切沟通、紧密合作,在共同的框架下合力推进相关工作。南方日报记者李培
粤剧
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曾小敏:
加大粤剧进
校园覆盖面
2月24日,第九届广府庙会的重头戏民俗文化巡演在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开启。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曾小敏和香港歌手曾航生一同引领的“广府华彩方阵”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展示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花神”和羊城“五仙”传说吸引了大量观众围观。
“规划纲要为粤剧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政策环境,增强了三地粤剧界的信心,普及粤剧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更能助力湾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作为粤剧界的一分子,曾小敏备受鼓舞,同时也在思考如何让优秀的戏曲文化普及起来,让群众在欣赏戏曲的同时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从中汲取正能量,增强文化自信。
粤剧进校园是其中一个渠道。记者了解到,在曾小敏的带动下,广东粤剧院2018年在广东各地的高校开展了170多场“粤剧进校园”演出活动,“作为广东戏曲(粤剧)进校园基地,我们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策划安排不同类型演出,还成立了数十人的讲师团,在星海音乐学院开设了粤剧选修课程和必修课,成为全国大学首创,使之成为首批广东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之一。”
2019年,广东粤剧院将加大粤剧进校园在全省学校的覆盖。“我们将与团省委学校部紧密合作,把粤剧文化体验馆作为粤剧进校园基地的根据点,为湾区内各大中小学生免费开展粤剧体验讲演专场,并与旅游部门合作,合力打造文化旅游名片。”曾小敏说。
“我们希望通过开展粤剧进校园活动,从培养学生兴趣着手,让学生了解粤剧基本知识,令粤剧这一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一代接一代地传承和发展下去。”曾小敏说。
整合湾区粤剧文化旅游资源
红线女弟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欧凯明:
随着一声锣鼓响起,大幕徐徐拉开,粤剧名家、梅花奖“二度梅”得主欧凯明凭借其扎实的艺术功底,一亮嗓就博得了台下观众的满堂喝彩。整个2月,欧凯明都在带团下乡连轴演出,近一个月都没回家。
“规划纲要中提及"粤剧",整个粤剧界都感到非常鼓舞和振奋。”作为红线女弟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欧凯明身上的责任很重。虽然是红豆粤剧团团长、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总经理,但欧凯明常年活跃在粤剧表演一线,和广大基层观众打成一片。
规划纲要提出,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与社会文明程度。粤港澳三地民间粤剧观众数量庞大,粤剧更是各地城乡之间的文化盛事。为此,欧凯明建议,三地合力搭建粤港澳大湾区粤剧发展联盟,每年召开大湾区粤剧发展联盟年会、粤剧发展高峰论坛、湾区粤剧精品剧目展演等活动,鼓励各类粤剧演出团体、研究机构、高校等介入合作,全方位推进粤港澳粤剧事业发展。
欧凯明还认为,在加快三地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粤港澳大湾区内的粤剧文化资源也需要整合创新,以便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弘扬粤剧艺术,推动粤剧“走出去”,“粤港澳三地不妨整合推介大湾区粤剧文化旅游品牌,探索发展粤剧文化旅游产业,制定粤港澳大湾区粤剧旅游产业规划,整合串联三地分散的优质粤剧资源,培养面向东南亚国家的旅游客源,打造粤剧旅游中心。”南方日报记者周豫实习生魏桢
武术
北胜蔡李佛拳省级传承人、澳门新恒星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房胜棠:
让武术从大湾区走向世界
1958年出生的房胜棠,自幼习练北胜蔡李佛拳,精通连环插搥、高桩马、姜指拳等20多个招式,至今已有50年的“拳龄”,在圈内备受认可。在被评定为北胜蔡李佛拳的省级传承人后,房胜棠回到广州出资创办了广州北胜蔡李佛拳馆和新东方武术总会,建立了蔡李佛拳训练基地,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蔡李佛拳训练基地称号,每年进行春、秋季培训活动,累计培养弟子2200多人,其中包括港澳台地区和国外武术爱好者89人。
“粤港澳大湾区对我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现在我的生活基本上就是澳门广州两地跑,一方面企业有需要开展的工作,另一方面我只要有时间,就会到基地带一带学生。”房胜棠说,“作为北胜蔡李佛拳代表性传承人,我始终感觉肩上责任重大,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如何将蔡李佛拳发扬光大。”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房胜棠认为,包括蔡李佛拳在内的传统武术未来发展大有可为,“希望能够通过蔡李佛拳,将优秀的中华武术文化融入大湾区文化中,让蔡李佛拳、中华武术漂洋过海,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走向全世界。”
去年3月,房胜棠在澳门成立了世界北胜蔡李佛拳联合总会,担任创会会长。房胜棠说,“今年我希望能够在大湾区内组织筹划蔡李佛拳的比赛,大力弘扬中华武术,也提供一个平台,让大湾区的武术人能够更好地交流。”南方日报记者朱小龙
醒狮
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舞剧《醒·狮》策划人之一朱小燚:
打造珠江沿线文旅融合带
“舞剧《醒·狮》十分火爆,收获了许多90后、00后粉丝,《醒·狮》的创排和推广告诉我们,要以创造性的方式激活传统文化,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干劲推动岭南文化大放异彩。”作为舞剧《醒·狮》策划人之一的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深有感触。
“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广东省的省会城市,广州对于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的弘扬责无旁贷,我们要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让这些岭南文化符号活起来。”朱小燚透露,借鉴舞剧《醒·狮》的实践经验,广州计划围绕龙舟、粤剧打造广州舞台艺术的另外两部新品,形成广州舞台艺术新三部曲。
规划纲要提出,支持广州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扩大岭南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朱小燚透露,广州计划重点建设珠江10公里精品文化长廊,突出展示岭南文化精品文化,让市民、游客通过人文珠江精品文化长廊“一江读懂千年”,“从白鹅潭到海心沙10公里的珠江沿线两岸有很多文化地标,广州计划重点围绕这些文化地标,打造一条体现岭南文化丰厚底蕴的文旅路线。”
朱小燚还说,广州计划重点打造沙面文化大师集聚区和以汇聚高端文艺演出为亮点的海心沙演艺舞台,“未来的海心沙,将有望成为三地文化交流的高端平台,成为流行音乐新创歌曲的发布平台、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欢聚的文化场地”。此外,广州今年还将举办亚洲国际美食节,打造珠江沿线的美食长廊,发布“珠江美食地图”。
“通过将岭南文化符号连点成线、串珠成链,我们将打造一条人文珠江、美食珠江、艺术珠江,吸引更多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到广州沿珠江体验岭南文化的魅力”,朱小燚说。南方日报记者李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醒狮传承人赵伟斌:
推动醒狮文化“整体”走出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醒狮传承人赵伟斌告诉记者,醒狮是深受粤港澳大湾区人民共同喜爱的艺术形式,在申报国家级非遗时,广东醒狮是与港澳地区的醒狮艺术“打包”申请,粤港澳大湾区醒狮艺术同根同源。
“醒狮是珠三角的独特民俗,节庆及公司开业等喜庆场合通常都有舞狮活动。广州的"非遗醒狮进校园"进行得如火如荼,广州歌舞剧院创演的大型民族舞剧《醒·狮》荣获2018中国专业舞蹈最高奖项"荷花奖",对于醒狮界是鼓舞人心的消息。香港以"少年警讯"的形式开设醒狮班。在佛山,醒狮已成为城市名片,逢年过节"村村有醒狮"。深圳虽是外来人口较多的年轻城市,近年醒狮艺术也渐渐发展,南狮对市民的吸引力逐渐提高。澳门、东莞、肇庆、珠海等地都大力支持开展醒狮活动。”赵伟斌说。
目前,赵伟斌正在筹备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届醒狮大赛。他还计划组织跨界研讨会,让醒狮业界和非遗、艺术界的专业人士共同参与。“非遗重在传承,让醒狮走近青少年很重要。我们计划联合教育、文化、体育等部门,推动醒狮列入课程。另外,醒狮文创也是大湾区醒狮文化的一大亮点,今年的广府庙会和香港、澳门地区的花市里,醒狮的文创产品都非常受欢迎。未来可以考虑成立专业公司,开发醒狮文创、醒狮礼品的市场。”
赵伟斌还指出,湾区各地醒狮艺术各有特色,比如香港的醒狮外表更华丽、注重舞台效果,澳门的醒狮比较尊重传统,广州醒狮较为适应市场。对此,他建议将湾区各地醒狮队伍联合起来,融合各自优势,形成更清晰的动作规范,作为一个整体“走出去”。
南方日报记者徐佩雯
新闻推荐
面对着机遇,我们同样存在着挑战,纵观湾区几个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医疗技术、资源方面,肇庆仍相对滞后。不少医院坦言,高学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