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门第拔贡生□ 陈月婷
依山傍水的圳头村、南峰里、小岗崀三个自然村隶属广宁县江屯镇红旗管理区。三个自然村成“品”字而立,遥相呼应。在这里,甜美的山水和肥沃的土地孕育着一脉相传的书香世家——龚氏族人。
广宁龚氏家族龚以松于雍正年间携妻儿从四会迁移到广宁,至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当年,龚以松一家来到广宁江屯,几经流离辗转,最后才在圳头村安家落户,繁衍生息。随着时间推移,龚氏族人不断发展,居住范围也不断扩大。
圳头村至今耸立着两对花岗岩石板凿成的旗杆夹,在风雨中展示着书香门第的家族荣耀。旗杆夹是咸丰年间,龚以松的后人龚经贤考中科举“拔贡生第一名”时所竖的,这是旧时读书人考取功名的标志,更是彰显家族人文励志的标杆。
两对旗杆夹前,有一座古色古香的龚氏宗祠,为三进合一式的青砖古瓦结构的平房。中厅是太公香火堂,两边立有肃静回避的木牌,还有一副红色的,刻有“加官晋爵”四个大字的屏风门,门头上的金匾,书写着“拔贡第一名”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祠堂向外共有三个大门。正门的两边挂着雕刻有“西汉大夫第,南唐学仕门”的金字对联,门头上方的花岗岩石板雕刻着“龚氏宗祠”四个大字。屋檐下绘有各种图案,栩栩如生,色彩艳丽。
说起获得“拔贡第一名”的龚经贤,他是龚氏的第八世祖,号博五。旧时,龚经贤居住在圳头村,与兄弟共屋,家里极其贫穷,日子相当艰苦。但龚经贤天性聪慧,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擅长文章,尤喜诗词,吟诗作对,写得一手好字。咸丰十一年获得拔贡生后,曾在广东乳源、昌化、乐会县为官。服丧归家期间,开馆讲学,许多人慕名前来聆听。
旧时,每逢科举年,县里的差役便拿着证明下乡,寻找乡里殷实人家充当闱差(办理有关科举考试事务的差事),趁机敲诈。凡是不愿当差的,一定要出钱赎身,惹得民怨四起。龚经贤得知情况后,联合县内绅士建立基金联盟,借贷给人,把所收的利息拨给上头作为闱差的公费,减轻了民众的负担。
龚经贤厉行节约,逐步积蓄了一些银两,他崇尚诗礼传家,极力教育儿子龚庆炳读书。龚庆炳读书刻苦,考取禀贡生并出外为官。光绪三十年,赏五品顶戴、湖北巡检,功成名就。后来,因为家中人口不断增多,原来的房屋已居住不下,在地理先生的指点下,龚氏族人决定迁居南峰里。于是光绪末年,龚氏族人开始在南峰里大兴土木,持续兴建了九座高大宽敞,石头巷道畅通的房屋,村的周边还修筑了三座炮台,以掎角之势分布,用柴屋、横屋和围墙把炮台有机结合起来,应急时可以互相呼应。站在围墙边,可以看到用三块大麻石砌成的高约3米,宽约1.8米的石门,上面用黑体凸字写着:鹤亭龚公祠。门有嵌字联:“南极星辉春不老,峰头雨霁日初升。”
走进南峰里门楼内便是花坛,转身可以进入炮台书房。书房墙壁上写道:“东壁图书西园翰墨,南华秋水北苑春山。”拔贡之家,藏书如山。为管理好众多书籍,龚经贤曾定下每年端午节为“晒书日”。
村民告诉笔者,“鹤亭龚公祠”曾经作为村里的私塾学堂,汇集族人子弟学习四书五经,最多时,求读的有三十多人。村内还曾开设过高级私塾学堂,请来教书先生执教,采用“回书”(即课后复述)制授课,习研古文、古诗词,村中为此书声琅琅,学风之盛享誉四方。
在读书环境的熏陶下,南峰里涌现了一批学业有成的读书人,为龚氏宗族光宗耀祖。咸丰二年,族人龚居昭获宠锡登仕郎;道光三十年,族人龚国昭获九邑巡政厅候选。光绪三十年,龚伦贤为九邑文林郎儒医……龚氏拔贡之家乃方圆百里的书香门第,孕育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族人开有多所学堂,传经授道,英俊才子,层出不穷。
新闻推荐
西江日报记者潘粤华通讯员曾兰兰2月11日,四会消防中队的消防员们收获了一份暖心礼物。两名陌生女孩给他们送去了12杯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