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万绿湖是供港重要水源地。资料图片
春节假期肇庆七星岩桃花岛景区游人如织。南方日报记者王辉通讯员梁小明摄
■厅局连线
统筹:吴哲郑佳欣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群智能管理,优先发展民生工程,提高大湾区民众生活便利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加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美丽湾区。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竞争力已经成为区域总体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进入到全面创新发展阶段,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对良好生态环境有更高的需求,优质生态环境质量更有利于吸引创新要素集聚。
可以说,打造优质生活圈,提高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成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内容。南方日报邀请了省水利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实。
保障珠三角以及港澳供水安全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拟今年上半年开工
规划纲要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制定珠江水量调度条例,严格珠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加快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和对澳门第四供水管道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和备用水源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及环境风险防控工程建设,保障珠三角以及港澳供水安全。加强粤港澳水科技、水资源合作交流。
厅局连线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如何保障珠三角以及港澳供水安全,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持续发展?广东省水利厅介绍,广东对香港供水53年来,累计向香港供水251亿多立方米;对澳门供水已接近60年,累计向澳门供水22亿多立方米。
此外,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已获得水利部批复,总投资339.3亿元,拟于上半年正式开工建设。第四条对澳供水管道工程将在年内全面完工通水。
东深供水工程多次扩建保障对港供水
悠悠珠江水,浓浓三地情。
香港、澳门在没有内地供水前,都经历了居民用水困难和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的过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应港澳地区政府和民众的请求,在中央政府重视和支持下,广东省政府全力以赴,克服各种困难,在短时间内建起了对港、对澳供水设施和系统,开启了广东对港、对澳供水的历史。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东深供水工程于1964年2月动工,广东省动用上万人力,用时仅一年,工程即建成通水。工程最初北起东江,江水经提升46米后,沿石马河“倒流”83公里,至深圳水库供往香港。工程于1965年1月竣工,当年即向港供水6820万立方米,至此,香港供水危机得以逐步解除。
为满足香港地区用水需要,东深供水工程自1974年至1994年,先后进行三次扩建,年供水能力也从2.5亿立方米提高到11亿立方米。
为实现清污分流,广东省政府决定修建东江—深圳供水改造工程(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工程2000年8月开工,2003年6月完工。
“一座好的工程,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省政府为运营好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成立了专门的运营公司,采用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保证供水管理的高效安全。省政府成立东江流域管理局,统筹管理保护东江流域水资源,并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给予水资源保护以足够的制度保障。
“通过采取组织、制度、工程、水质等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全面保障了对港供水安全。东深供水工程运行至今,从未中断对港供水。”相关负责人介绍。
对澳门两项供水保障工程正加紧建设
澳门地域面积狭小,境内没有天然的河流湖泊,淡水资源历来十分紧缺。上世纪六十年代,为解决澳门地区的用水困境,根据澳门方面的请求,在中央和广东省、珠海市的大力支持下,珠海市竹仙洞水库、银坑水库分别于1960年3月和7月建成,并每日向澳门供水7000—10000立方米,年供水约300万立方米。
随着澳门淡水需求不断增加。珠海市于1978年及1980年又相继建成珠海夏湾加压站、南沙湾抽水站。广东方面兴建了珠海对澳门供水工程,将西江水从磨刀门水道引至竹仙洞水库,再经输水管道直供澳门青洲水厂。工程分一、二两期建设,并分别于1988年和1989建成投产。
在澳门政府的配合下,广东方面在2008年牵头建设了第三条供澳原水管,对澳供水能力从每天20万立方米提升至50万立方米。在2011年,珠海市又建成竹银水库,为澳门、珠海东区供水系统直接增加4011万立方米的调节库容。至此,基本解决了澳门地区安全用水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珠澳供水系统调蓄能力和保障能力,广东省政府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15年签订《关于建造第四条对澳供水管道工程的合作协议》《关于建造平岗—广昌原水供应保障工程的合作协议》。第四条对澳供水管道工程计划新建2米输水管2.8公里,1.6米输水管12公里,扩建泵站一座(生产能力20万t/天)。平岗—广昌原水供应保障工程计划新建供水管道21千米,新建泵站(生产能力110万t/天)、综合楼各一座。
“目前,上述两项工程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正在加紧建设中。”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第四条对澳供水管道工程2019年将全面完工通水,平岗—广昌原水供应保障工程也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
南方日报记者谢庆裕
建设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去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超万亿元旅游外汇收入超二百亿美元
规划纲要
推进大湾区旅游发展,依托大湾区特色优势及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构建文化历史、休闲度假、养生保健、邮轮游艇等多元旅游产品体系,丰富粤港澳旅游精品路线,开发高铁“一程多站”旅游产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厅局连线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共建人文湾区”“构筑休闲湾区”,并将“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确定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
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据初步测算,2018年全省旅游总收入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旅游外汇收入205.12亿美元,同比增长4.4%;接待过夜游客4.9亿人次,同比增长10.4%。广东作为旅游大省,继续保持亚太地区乃至世界重要的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的地位。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建设
粤港澳三地山水相连、同宗同源、文化相通、志气相投、语言相通,极高的价值认同感为沟通交流提供了先天便利。随着“一桥一铁”的开通,三地的联系和沟通将会变得更加紧密和便捷。
省文化和旅游厅主要负责人表示,将与香港、澳门特区文化和旅游部门紧密合作,共同促进文化和旅游的交流创新发展,携手推进粤港澳人文湾区、休闲湾区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文化和旅游高地。
近期,省文化和旅游厅将重点加强粤港澳文化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建设,以历史为纽带,充分挖掘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内文物古迹、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驿道等资源,将香港文物径、澳门世界遗产旧城区和广东南粤古驿道形成“古道游”的新旅游产品,构建形成一个极富特色和历史底蕴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系统。
加强粤港澳文旅精品开发供给
近年来,广东省依托CEPA服务贸易自由化、自贸试验区等政策,进一步扩大旅游领域对港澳服务业开放。截至2018年底,超过百名香港、澳门居民获内地导游证;香港服务提供者在粤设立旅行社21家,其中香港独资旅行社17家、中港合资旅行社4家;香港佳天美等4家港资独资旅行社获准试点经营内地居民组团出境(不含台湾)旅游业务。旅游业成为广东省对港澳开放程度最高的服务业领域之一。
接下来,广东省将加强粤港澳文艺精品、文创产品和旅游产品的优质开发供给。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快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标准旅游服务和产业发展规则体系,持续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产业基础、经营管理水平、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服务品质,积极营造旅游产业国际化、法治化和市场化的营商环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引入工作,推动一批旅游大项目建设带动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吸引港澳企业来粤投资旅游新业态,鼓励广东企业在港澳设立分支机构,推动文创旅游产品研发合作。推动大湾区的旅游产业规模、产业竞争力、综合效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还将继续推进优化入境旅游政策,推动“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实施,探索优化“144小时便利签证”措施,积极争取邮轮入境旅游便利政策。
粤港澳三地旅游推广合作由来已久。早在1993年,粤港澳旅游推广机构成立,共同制定年度推广计划和重点项目,统一制作宣传资料和投放广告,联合赴境外参展促销。粤港澳旅游推广机构决定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以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宣传作为联合推广重点工作。三地旅游部门将继续按照商定的年度工作计划,联合赴境外开展宣传推广,邀请境外旅行商和媒体采风踩线,投放策略性广告,不断提升大湾区国际旅游形象和品牌。
南方日报记者周人果
通讯员刁定宏李康
新闻推荐
西江日报讯(记者杨永新通讯员黄健超)看到别人手提包里的8000元现金近在眼前,于是来个顺手牵羊,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不料几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