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肇庆供电局输电所电缆班组:小班组挑起守护“巨龙”重任
黄建伟带着班员细心巡查新区管廊内的电缆。 西江日报记者 赖小琴 摄
西江日报记者 赖小琴
通讯员 林佩燕 谭永洁
夜幕降临,长达60天不打烊的粤港澳大湾区光影艺术节每天准时在肇庆新区体育中心上演,让大家领略到肇庆新区这个粤港澳大湾区最大发展腹地的城市魅力。
可有一群人注定与璀璨擦肩而过——在肇庆新区核心区65平方公里的地平线以下,21公里长的电缆安静地蛰伏在地下综合管廊电力仓中,这条“巨龙”点亮了城市的活力与生机。日前,记者走进了这神秘的地下。
凝神屏息护“巨龙”
傍晚时分,南方电网广东肇庆供电局输电管理所电缆班班长黄建伟和两个班员背着工具从电力仓1号井钻了出来。确认“巨龙”安全无恙的他会心一笑:“收工!”
黄建伟所说的“巨龙”是放置在肇庆新区地下综合管廊里的220千伏端布甲、乙线地下电缆,作为肇庆新区供电的主动脉,它还同时承担着端州区部分用电量的输送任务。
春节期间,黄建伟的班组加强了保供电特巡和维护,除了对分布在肇庆全市范围内的高压电缆开展地面巡查外,还要对新区管廊21公里长的电缆开展每天一次的地下巡查,任务相当繁重。
相对于地面巡查,地下巡查更像身处“迷宫”。肇庆新区综合管廊是全国单体最大的管廊,电力舱自成一廊,和综合舱、污水舱并行。举目望去,偌长的管廊封闭、静谧,带着一些幽暗,两侧架设着不同等级的电缆,就像一条蛰伏在地底下的巨龙。
虽然管廊里每隔一段距离装有照明光管,但黄建伟和班员们还是掏出手电筒,对着电缆逐节细心检查。“这是新区供电的‘主动脉’,要是出点故障,可不得了。”
“同轴电缆的电流安数低于10%属正常,超出则不正常,说明负荷超载。”女班员董丽梦虽然2016年才入职,娇小的她动作麻利,将电流钳表夹在粗壮的电缆上,快速读取数据。除了负荷检测之外,他们还要进行红外测温、环流检测等工作,检查电缆线路接地系统是否正常、负荷是否过大。
不知不觉,记者跟随班组进入隧道已45分钟,觉得头昏脑胀。黄建伟察觉到异样:“你是不是缺氧了?赶紧上去透透气!”
黄建伟介绍,因为管廊是密封的,每次进入隧道都要先打开通风机和通风口,并通过管廊综合监控中心,确认隧道里没有冒烟、漏水等异常情况,再用气体检测仪确认隧道气体符合巡视要求之后,才通过竖井的层层阶梯下来。每次下隧道,他们一定要带手电筒。“电力舱全长25公里,手机又收不到信号,万一没有了光源,就很难走出去了。”黄建伟说道。
记者独自回到地面等了许久,班组终于完成巡线任务从竖井爬出。黄建伟拿出身上的计步器一看,全程3个多小时,走了2万多步!
“地下”苦乐无人知
据了解,肇庆局输电所13个线路班只有1个电缆班,5名班员中年纪最大的是班长黄建伟,今年49岁,年龄最小的班员熊智24岁,还有两位女班员,都是90后。
和架空线不同的是,电缆绝大部分都深埋在地底下,无法用无人机减轻巡线负担。“新区综合管廊电缆的状态可以用肉眼检测,可其它的电缆都埋在电缆沟里,虽然可靠性程度高,可一旦遭到破坏,要抢修十分困难。”黄建伟说。
“我们不能光盯着自己那点设施看,还得将视线落到几十米以外,重点关注旁边有没有施工,会不会有破坏电缆的可能性!”黄建伟说道,由于不少外来工都赶着回家过年,因此节前是防范外力破坏电缆最严峻的时期。就在不久前,他发现端州一路一处电缆沟旁竖着工棚,“我赶紧过去询问施工方要做什么,对方说正在穿行端州一路做顶管,我就问对方知道这有可能击穿地下电缆吗?对方吓了一跳。”于是,黄建伟就带着施工单位用电缆寻测仪一点点测量,将电缆埋藏的具体位置、深度告诉施工方,要求其务必做好防范,“一旦电缆被击穿,影响可就大了。”
董丽梦表示,班组人手有限,对于个别需要特别防范的施工黑点要进行特别处理,“比如110千伏基广线负责轻轨牵引站用电,容不得半点闪失,但当前新区又处于大开发大建设时期,所以请了人专门驻点蹲守。”
为了减轻工作负担,2018年,电缆班引入电缆接地环流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对电缆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有监测会更放心,但巡线工作还是每天必须做的。”董丽梦说。
说起自己的工作,熊智笑道:“我们的工作有苦有乐,现在的新区体育中心流光溢彩,令人惊叹,可那些在现场和电视机前惊叹的人们一定想不到,守护这片璀璨的,是一群在管廊里默默穿行的‘地下工作者’。”
新闻推荐
德庆农行与驻村干部交谈。通讯员供高要农行与驻村干部交谈。通讯员供西江日报讯(记者张海婷通讯员孔德振)近日,肇庆农行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