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岭南科学论坛精彩纷呈
12月8日至9日,“复杂系统科学论坛”在广州举行,该论坛进行了5场主题科普演讲。
“复杂系统科学论坛”
物理大咖齐聚广州
就复杂系统领域进行科普演讲
当磁共振技术可以看清每一个DNA,当水伏技术可以令水在蒸发过程中发电,那世界将会有更多更大的改变。
复杂系统是物理学的新兴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包括量子计算、生命物理、大气和洋流、临界现象、金融物理等,我国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发展出新的思想和研究方法。
12月8日至9日,“复杂系统科学论坛暨2018年广东省物理学会年会”在广州大学城举行,物理学家就复杂系统领域进行5场演讲。
该论坛进行了5场主题科普演讲,特邀国际著名专家郭万林、杜江峰两位院士,分别作题为“水伏科学技术的召唤”和“量子计算与精密测量”的报告。汤超教授、汤雷翰教授、郑波教授也分别作了《生命的物理》《细胞的时间箭头》《物理与金融》特邀报告。这是本年度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最后一场,由省科协主办、省物理学会和华南师范大学承办。
杜江峰院士指出,量子科学被称为现代科技的支柱,令科幻梦想走向现实。他们研究已经达到纳米尺度的磁共振,包括单蛋白质分子顺磁共振谱,被《科学》杂志稀称为“是通往活体细胞中单蛋白质分子实时成像的重要里程碑”。
“水伏”概念由郭万林院士提出,他的团队研究发现,让水分子从石墨烯表面逃离,就可以产生电,且发电效率达到23%。郭万林院士称,水伏比光伏更加不受天气等因素限制。太阳能电池如果使用石墨烯,即可实现全天候发电。他在报告中说:“太阳能有70%是被水吸收的,被水吸收的能量又有50%用于蒸发。可以说只要有水的地方,蒸发现象就存在。如果我们有足够多的水伏装置,即可让所有河流都发电。”
“第八届纳米与新能源技术国际青年科学家论坛”
科学青年才俊齐聚羊城
交流纳米与新能源技术学术
9月27日,2018年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的“第八届纳米与新能源技术国际青年科学家论坛”在暨南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省科协主办,暨南大学理工学院物理学系和省真空学会承办。
“纳米与新能源技术青年科学家论坛”是国内外青年学者深入交流纳米与新能源技术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自2011年创办以来,已在全世界该专业的华人青年学者中具有较大影响。
参加本届青年科学家论坛的专家学者,分别来自于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新加坡、美国等地,都是这个专业领域里的青年才俊,其中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沈国震、张强等。
论坛共进行了40场精彩的报告,围绕纳米能源材料、电化学储能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光电材料与器件、碳基能源材料等领域,就纳米和新能源技术的进展、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及潜在的应用前景开展学术探讨。
清华大学化工系张强教授,主要从事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技术研究。他的课题组在高安全高容量的复合锂金属负极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暨南大学麦耀华博士从事太阳能电池材料、器件、应用和产业化的研究,将在肇庆投资3000万元成立研发中心,大力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海归学者、暨南大学研究员郭团,从事先进光子器件、光纤传感、生物光子学等领域研究,主持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项(已授权6项),其成果主要应用于南方电网电力设备监测、中石油储罐安全监测。
“航天新时代下气象卫星应用科学论坛”
专家预言到2035年
我国气象卫星水平将达世界先进水平
11月27日,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航天新时代下气象卫星应用科学论坛”在广州举行。这一论坛由省科协主办,省气象学会、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承办。卫星应用领域的著名专家杨军研究员、张兴赢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新时期气象卫星应用与发展”和“卫星大气环境监测的挑战”的专题报告。
杨军在报告中介绍,我国在拥有气象卫星技术之前,气象灾害在我国所有灾害中占比达到71%。1988年9月7日,我国第一颗风云气象卫星FY-1A才成功发射。此后,我国不断攻克被西方列强在气象卫星技术上“卡脖子”的问题,在气象卫星研发上投入大量资源,如今已发射17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业务运行卫星数量达到8颗,在轨运行数量已超过欧洲(7颗在轨),和美国数量齐平。在风云气象卫星领域,与美、欧形成三强鼎立格局。
杨军还说,自2013年起,我国研制出搭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高分系列卫星”,风云四号卫星取得诸多重大技术突破,如国际首次在三轴稳定静止卫星平台上同时装载两台带有运动部件的核心载荷并行工作,首次实现了静止轨道的高光谱红外探测;风云四号后续卫星系列走上研发快车道,如FY-4C卫星的性能将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卫星零部件将100%国产化。
我国风云静止卫星,对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逐步走向国际的风云气象卫星,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体现着大国担当,逐步实现气象“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的承诺。
据悉,目前风云卫星数据中心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遥感卫星数据共享中心。这些数据以多种方式服务国内外用户,国际用户来自9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40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并为老挝、缅甸、伊朗、泰国、菲律宾等10个国家开通应急保障网站账号。近几年,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共发布各类监测报告2600余期,服务报送3万余次,为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提供气象服务保障。
杨军还表示,目前我国在研的风云气象卫星,探测能力必须比现有规模扩展100倍,以满足未来复杂多变的气象需要,到2035年,使我国气象卫星的规模、技术和应用水平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张兴赢研究员紧密围绕国家“三大攻坚战”中的“污染防治”重要任务,重点介绍了气象卫星最前沿的大气微量化学成分探测领域的新技术,及其在大气环境监测评估及其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文/图:柯纪协
新闻推荐
|美食主义|某港剧中男女主角谈恋爱时的一句绕口令,至今被越来越多的人当做口头禅——“煲煲猪脚姜,激死朱元璋;拧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