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四会 引领产业增长极 构建发展新格局 实现城市高品质、产业强支撑、乡村大振兴,当好肇庆“东融”先锋
四会市绥江“一河两岸”美丽风光。梁志锋摄
广佛肇高速与江肇高速四会新基潭互通。马章兴摄
迳口镇迳口村委东兴里村秋景。四会市委办供图
四会马房港一片繁荣景象。马章兴摄
金秋时节,被誉为中国柑橘之乡、中国玉器之乡、全国文明城市的肇庆四会洋溢着收获的喜悦——2018年,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新时代·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2018中国幸福百县”。这座山水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再斩获多项荣誉。
当前,地处广佛肇经济圈核心区,肩负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先导区建设重任的四会,正迎来更为巨大的发展机遇:今年8月召开的中共四会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四会将加快落实肇庆市委赋予的“三个定位”,当好肇庆“东融”先锋,努力建设肇庆产业强市重要增长极。同时,加快构建城市发展核心区、先进制造业发展轴和生态发展绿色长廊“一核一轴一廊”新发展格局,努力形成城市高品质、产业强支撑、乡村大振兴的新时代四会发展新局面。
下一步,四会将深刻把握肇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聚焦城市发展核心区建设,大力推动城市扩容提质,全力构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复合社区功能、优良环境品质的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高品质城市。
强化交通先导打通融入大湾区一体化发展交通要脉
区域发展,交通先行。地处广佛肇经济圈核心区,距广佛两地不到60公里,四会在“水陆铁”交通发展上,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轨道交通方面:南广高铁、贵广高铁贯通四会,可3小时以内抵达大西南地区;乘坐城际轻轨直通广佛肇地区。
公路交通方面:二广高速、江肇高速、肇花高速、广佛肇高速和即将建成通车的汕湛高速等5条高速公路在四会互联互通,实现“镇镇通高速”。辖区内,国道321线、省道263线、省道260线、省道118线纵横交错。值得一提的是,从四会出发,经珠外环高速(肇花高速)直达广州白云机场,连接广州空港经济区,仅需40分钟。
水路交通:四会水路可直航港澳,距香港仅123海里。同时,属国家二类口岸的四会港是西江流域天然良港,距南沙港78海里,现有堆场面积20多万平方米,年吞吐能力达25万TEU(标箱)。
为更好把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机遇,四会提出,全面加强对接珠三角核心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以交通为先导,借力大湾区资源加快产业合作平台建设,加快融入大湾区产业分工体系,积极承接大湾区资源要素,吸引大湾区项目落地,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对外,我们全面加强对接珠三角核心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融入大湾区一体化发展交通要脉。”四会市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四会将配合推进肇庆四会南江工业园至肇庆新区一级公路、肇庆环城快速干线、广佛肇高速二期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抢抓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建设机遇,谋划对接新干线机场的交通网络。
对内,四会则将打通商业大道等城区“瓶颈路”,加快省道260和263改线等建设以及二广高速龙甫互通、广佛肇轻轨连接线、城区至下茆道路等市内重点交通工程建设,提高产城之间的通勤和物流效率。同时,围绕生态发展绿色长廊建设,谋划抓好汕湛高速出入口对接道路升级改造,实现“镇镇通高速”。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和维护,谋划推进县道、乡道、村道拓宽和升级改造。
“这些涵盖高速公路、桥梁、国省道干线改建、市政道路改造升级等方面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将为四会加快形成"一核一轴一廊"发展新格局、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上述负责人说。
聚焦“一河两岸”高品质建设城市发展核心区
绥江河畔,一座外形如同成熟橘子的体育场馆矗立在旁。这是四会全民健身“新地标”——四会市体育中心。作为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的承办场馆之一,该场馆现在已成为了四会市民日常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位于贞山新城的四会市体育中心,是四会近年来推进绥江“一河两岸”城市规划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四会市持续实施城市、交通、民生等“三个建设年”行动,启动了《四会市绥江“一河两岸”城市设计》项目,高起点打造滨水河岸城市新名片,开展了多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城市景观建设项目,推动形成了公路网、轨道交通及水运通道等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城市公共配套条件持续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不断跃升,城市整体风貌焕然一新,城市“宜居指数”持续攀升。
四会市连续多年入选“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入选“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2016年更是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新型城镇化县级市试点。
铺开四会城区规划地图,绥江穿城而过,“一河两岸”新城格局正逐步成形。
绥江北岸的中心商务区已初具发展规模。翡翠玉文化公园、中山公园等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建成投入使用,玉城学校等一批新建改建中小学建成招生,规划面积约3850亩的珠宝玉器文化产业创意园和新城综合医院(四会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在动工建设。再往东,广佛肇科教新城项目被纳入广佛肇经济圈合作推进项目,成功引进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东华商学院等3所高等院校,并筹建两个5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中心和2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大楼。
绥江南岸,未来的贞山新城将依托自然生态资源与滨江优势,着力打造宜居宜游新城;推进大沙新城全力对接珠三角核心区、肇庆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飞鹅岭森林公园、飞鹅岭防汛道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大沙镇新型城镇化“2511”综合试点建设加快推进,而面积超500公顷的绥江国家湿地公园则是新城之珠。
据四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四会城市发展核心区框架初步形成,未来将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商贸、科技金融和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全力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
优化园区载体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轴
肇庆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了构建“一核三极一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四会作为肇庆的“东大门”,是肇庆最接近珠三角核心区的区域,肩负打造肇庆产业强市重要增长极的使命。当前,四会主抓园区平台建设,推动扩能增效,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园区开发建设取得新突破。
四会市现有规模较大、开发较为成熟的工业园区(集聚基地)主要包括肇庆高新区四会产业园、龙甫产业片区、江谷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南江工业片区、富溪工业片区。园区规划开发面积6.42万亩,已开发面积约2.35万亩。
下一步,四会将按照建设先进制造业发展轴的思路,重点打造肇庆高新区四会产业园(包括南江工业片区和大沙片区)、四会市精细化工园(包括四会国际化妆品产业城)、四会市先进装备制造园(包括龙甫、东城清东产业片区)“三大主导产业园区”体系。并重点推进南江工业片区、大沙镇工业片区和龙甫产业片区“腾笼换鸟”,引导传统低效产业企业转型升级,为主导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除了加大投入完善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加快通用厂房建设外,四会市不断加强园区的“软件”配套,让企业不单“引得进”,更要“快落地”“快投产见效”。
“去年公司通过招商引资落户肇庆四会,各级政府优化审批流程推动项目落地投产,现在又推行"先建后验"改革和产业投资项目"双容双承诺"改革,大大缩短建设周期,企业早投产的信心更足了。”四会市鲰龙铝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梁燮凡高兴地说。就在上月,鲰龙铝业等两家企业与四会市签订“双容双承诺”直接落地双向承诺书后,企业马上可以拿到“施工通知单”。
这只是四会为企业落户、产业集聚做好服务的一个缩影。据四会市招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四会已全面实行促建促产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会商工作制度和产业投资项目“双容双承诺”制度,着力解决项目落地存在的用地、用工、融资、审批等问题,创优服务项目落地的政务环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同时,先后出台了《四会市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关于扶持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相关措施的实施办法》《关于鼓励工业园区建设和使用通用厂房的指导意见》《四会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事后奖补实施细则》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和企业做大做强。
在政务服务效能方面,四会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深化“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模式改革、深化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通过创新实施行政审批“七个办”服务、设立工业园区政务服务分中心、32个事项进驻园区分中心办理、建立政务督办管理系统平台等措施,服务效能实现了再提速。
坚持生态发展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均衡化发展城市典范
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市、“2018中国幸福百县”……近日,在这些荣誉称号之外,四会又新增一个“牌子”——“2018锦绣中国榜——新时代·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财富和优势,也是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生命线。四会市会提出,将以汕湛高速沿线各镇以及山区地带,构成生态发展绿色长廊,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要抓手,深入抓好特色花卉、高值水产、优质蔬果、生态休闲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挖掘深厚的乡村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自然风光,发展高端生态旅游等乡村新业态,打造一批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从而在生态环境优化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以生态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均衡化发展城市典范。
近年来,四会以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为契机,巩固深化全国绿化模范县创建成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环绥江绿道、飞鹅岭森林公园(二期)项目、国家级湿地公园等“一河两岸”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城区地下给排水系统升级改造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四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推动城市循环生态、绿色生态、森林生态等各大生态体系不断完善。
在保持良好生态的基础上,四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域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新农村。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四会市以创建省全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为着力点,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污水处理管网、公共厕所等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各类公共设施水平。加快构建乡村地区发展的长效管控机制。
为顺利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四会以打造示范镇街、特色美丽乡村和连片示范片区为引领,以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基础,立足各镇(街)、村独有的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通过深入挖掘当地建筑风貌特色、地理风景特色、历史文脉特色、优势产业特色和工作方法特色,启动实施了罗源镇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打造了龙甫镇龙头大寨“廉洁美村”、罗源镇铁坑村“儒风古村”、地豆镇水车村“绿富新村”、贞山街道大坑村“旅游名村”、威整镇大洲“古韵名村”、江谷镇田心“生态名村”等一批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不断推进“精品村庄展示带、村域旅游示范带、特色文化风情带、休闲农业富集带、生态养生集聚带”等一批连片示范带建设。
四会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四会将继续完善乡村振兴“1+1+6”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乡村振兴工作规划,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发展“611”工程,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抓手发展特色农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等,因势利导发展蔬果花木、高值水产、生态休闲等现代农业产业,加快花卉产业园、砂糖桔产业园、百花园旅游观光项目等建设,大力推广发展兰花、高值水产、优质蔬果等现代农业产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撰文:余秋亮马喜生黎洪锋
新闻推荐
西江日报讯(记者赖小琴通讯员刘战强)近日,四会市公安局打击电诈专班通过缜密侦查,抓获2名涉嫌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的犯罪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