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在粤工作院士为推动肇庆高质量发展支招

广东科技报 2018-10-26 10:37

在粤工作院士与肇庆市党政领导座谈会召开,院士们建言献策。刘雷 摄本报记者刘雷见习记者蔡敏霞通讯员莫秀坤谢江涛

10月15日-19日,在粤工作院士考察团一行40余人到肇庆休养考察,期间先后前往端州、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德庆县鼎湖区,参观考察七星岩、鼎湖山、府城复兴项目、助农综合服务平台、肇庆新区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为肇庆绿色发展、创业创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把脉支招。

传承保护古文化,

发挥绿水青山优势

考察过程中,每到一地院士们都感到惊喜。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吴清平表示,肇庆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这正是肇庆吸引人才过来创新创业的重要资本,肇庆市委、市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绿水青山的优势,撬动更多人才、绿色产业落户肇庆。

了解到七星岩景区正在创建5A景区,院士们也纷纷给出了发展建设意见。“如今的七星岩不仅有天然美,这几年通过适当挖掘后,人文历史元素更丰富更凸显了,让整个七星岩得到更立体的展示。我建议七星岩在建设过程中,可以更注重与周边的环境融合互动,另外可考虑增添一些高科技元素,通过景区去展示肇庆创新的一面。”吴清平建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教授高锐从专业性角度对肇庆景区的发展提出意见。他认为,可通过技术手段获取七星岩高空俯瞰图,以与北斗七星对应,作为七星岩景区的一个标志形象。同时应挖掘七星岩与鼎湖山地质形成过程,把景点项目化。“中华文化几千年,除了书本,更应该通过一些实物去传承,让后人铭记。”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教授刘焕彬建议,府城复兴项目在推进建设过程中,要把古建筑完整保留和复原放在首位,避免过度开发和商业化,要保留好古建筑独有的底蕴,充分展示古代的文化文明。

在德庆县,参观完龙母祖庙、德庆学宫、德庆助农服务综合平台、官圩“中国诗歌小镇”,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和保护以及弘扬方面,院士们纷纷支招。

参观完龙母祖庙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硕贤特别有感触,当场赋诗一首。“依山面水水洄环,喷薄朝阳对祖坛。两塑三雕精品列,重檐叠阁秀堂连。木盆漂女天人至,石蛋生儿龙子延。奉祀千年香火盛,感恩祈福祷民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林浩然认为,“德庆在乡村振兴方面做了很好的布局和规划,但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议当地可将独特的文化元素,如龙母文化、孔子文化等,融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着力打造文明德庆、"崇德之城"。”

抓好创新驱动,抢占产业制高点

在肇庆高新区,院士们先后参观了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肇庆遨优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广东圆梦园科技孵化城。

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原校长、教授刘人怀表示,肇庆高校和科研机关水平相对较弱,面向全社会、全世界招来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当前肇庆正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在这个发展道路上,一定要立足自己的定位,选准方向发展最合适自己的产业,同时要突出重点和特色,形成差异化发展,不要做重复的东西,应该选择自己最有可能突围而出的领域,这样才能在大湾区发展中脱颖而出。”

林浩然建议,“肇庆处在人才竞争的劣势,首先要以事业引进人才,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去吸引人才,第二就是利用乡土感情引进人才,吸引更多生长在肇庆的人才共同参与建设发展。还有人才应该注重"求其所用",不一定绑住他,建立一种流动性的人才引进方式,更能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教授姚新生认为,“要构建有利于各种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注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办校要办出特色,形成行业领域"尖刀",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打造有特色优势的高校。”

在高新区建有产业项目的吴清平对高新区以及整个肇庆的创新创业氛围特别赞赏。“这几年来,肇庆经济发展和科研工作发生了许多可喜变化,当中离不开当地不断加大的政策鼓励力度,如今整个肇庆形成了良好的重视创新创业和人才建设氛围。”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原院长、省科协原主席、研究员谢先德认为,经过这几年的努力,肇庆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的科研成果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前景广阔。

在肇庆新区,砚阳湖、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商务中心等现代化、智能化新城形象,让院士们十分欣赏。“肇庆新区规划做得很有特色,也很超前,特别是管廊工程、大数据城市管理,这正是新一代城市努力的方向。”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杜如虚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教授范滇元认为,肇庆新区的规划非常有特色,“先地下后地上”的建设理念也十分超前,这种新城建设经验很值得学习,应该在全国范围推广。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核电集团公司(深圳)教授郑健超表示,“建议新区发展要充分考虑绿色发展,注重经济与环境和谐共融发展,同时注重凸显智慧元素,把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与城市建设密切结合起来,同时要注重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持续发展活力,打造宜居宜业的智慧新城。”

聚焦肇庆机遇潜力,交流未来发展良策

10月19日的座谈会上,院士们与肇庆党政领导、市直有关单位及高校、企业家代表座谈,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研究方向,围绕肇庆发展机遇和潜力,各抒己见,出谋划策,为推动肇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

谢先德认为,肇庆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在珠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中后发优势明显,潜力巨大。“科技应服务地方,因此本地应尽力加强科研部门与产业部门间的合作,深度推进产学研融合。”同时他也认为,肇庆要重视人才建设,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吴硕贤对肇庆人居环境十分关心。他建议,肇庆可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中体现更多人性化,比如通过调研,得到使用者的反馈,让人居环境改善更加细化、人性化,让老百姓更满意。其中,肇庆新区城市建设也引起了他的注意。吴硕贤建议,肇庆新区要以产业吸引人气,做到产城融合,同时完善体院馆、影剧院、学校、医院、商场等基础配套。

“肇庆的城市发展和文化发展让人想象不到!”刘焕彬建议,肇庆应该及时把握推广国家有关创新创业的政策,努力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学研融合,同时政府要加快人才引进工作,在发挥好本地人才作用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采取多种方式柔性引进人才,为肇庆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并扶持指导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发展壮大,推动产业化发展。

林浩然尤为关注西江水域的保护,在他看来,肇庆不仅有优美风景,更是鱼米之乡,这都得益于良好的西江水域资源。“肇庆要更加重视西江水域的保护,通过开展全面的西江水域和周边渔业资源调查,为保护和利用提供准确支撑。”

高锐提出,肇庆应完善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让市民可家居肇庆、放眼全球。在地方教育方面,肇庆应注重教育服务于地方,办有地方特色的大学,同时可尝试“1+1>2”模式,学校间实现合作共享,共同为本地培养专业人才,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教授张培震认为,肇庆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思路很明确、定位很准确,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发展空间和潜力很大。其中,人才储备尤为重要。“城市快速发展,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技术发展人才这三类人才不可或缺。”张培震建议,肇庆本地院校可以满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定办学目标,为肇庆现有和未来企业需要培育人才,发展具有肇庆特色的学科,形成一个人才“蓄水池”。

“肇庆要实现加快发展的宏伟目标,首要是要靠技术创新。从这几天的参观考察来看,肇庆的企业、研究院所研究的目标都是面向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都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可以说肇庆的技术创新潜力很大、基础很好。”郑健超建议,肇庆在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项目要避免趋同,要有自己新的思路和想法,形成差异性发展才有竞争力。另外,肇庆在建设新区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争取把一些清洁能源、清洁储能的方式在肇庆落户,肇庆新区要建设智能化的城市,非常有必要把新区电网建设成智能电网。

新闻推荐

聚焦主导产业推动发展 肇庆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之势日显

西江日报记者袁绫今年9月,肇庆华锋电子铝箔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并购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广东北理华创新能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