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乡村古建筑“穿衣戴帽”得不偿失 □ 特约评论员 桑胜高

西江日报 2018-10-17 04:18

在国庆假期里,当他人外出旅游、探亲访友之时,市人大代表陈英华却来到老家广宁的一些村庄探访。当看到一些被“穿衣戴帽”工程所伤害的古旧建筑时,他忧心忡忡,并希望当地政府部门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时注意保护乡村的古旧建筑,保护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10月10日《西江日报》)

陈英华的忧心不无道理。毕竟乡村古建筑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意义,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再恢复原貌。表面上看,一些古建筑被“穿靴戴帽”,变“时髦”了、变“鲜靓”了,而实际上却让古建筑“颜面尽失”“韵味淡然”。可以说,给古建筑“穿靴戴帽”的做法得不偿失。

诚然,给古建筑“穿靴戴帽”是为了“美化”乡村,是为了让乡村更富有生气和活力,从其本意来讲,并无多少恶意。不过,即便好心,也可能办成坏事。对于一些乡村古建筑被“穿靴戴帽”的事例,恐怕有关方面在做决策时也不曾想到会有如此不良后果。由此来看,造成给古建筑“穿靴戴帽”现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对古建筑认识不全面、不透彻,尤其没有真正认识到古建筑的历史价值、人文意义。“乡村古旧建筑是乡村风貌和人文习俗的真实反映,是农耕文明和社会变迁的历史见证,保护肇庆乡村的古旧建筑就是保护历史” 陈英华的呼吁,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当然,给古建筑“穿靴戴帽”现象还与某些地方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工作不细致有关,比如有些地方将乡村美化工程打包给施工队,却没有针对一些古建筑做“特别叮嘱”,致使施工人员把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古建筑墙壁重新粉刷,画上一些现代美术作品,破坏了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如此特例,值得反思。

其实,美丽乡村建设和保护文物并不矛盾,关键看怎样做好“结合”文章。如果美丽乡村建设中能将一些“原汁原味”的古建筑合理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此传承文化、挽留乡愁、发展旅游、带动发展,正可谓多赢之举。而如此做法显然更有理性、更有时代特色和历史文化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无疑为古建筑的保护带来了福音,同时这也为古建筑保护利用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方法指导。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方面不妨认真研究一下其中“路径”和要求,按照意见给出的科学“路径”和方法,对乡村古建筑进行保护利用,让乡村古建筑带给我们更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

新闻推荐

大客车自燃 油站员工助扑火

9月24日上午10时许,一辆往广州方向行驶的佛山籍客车在二广高速上突然自燃。司机马上将车驶进了广宁服务区停车场,疏散车上2...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