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车悠悠□ 李文幸
“咯吱、咯吱”的原始水车,在河水的冲击下昼夜不停地缓缓转动着,“咕咚、咕咚”地弹奏着清泉溪流,水车轮框上一个个水筒依次潜入河里装满清水后被逐级提升上去。临顶,水筒又自然倾斜,将水注入渡槽、流进水渠,再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田间地头,伴随溅起晶莹的水花,哗啦哗啦的流水如同甘露灌溉着农田,滋润着禾苗作物,农家人露出甜美的笑脸。
这是近日笔者在怀集县梁村镇栏马村及其毗邻冷坑镇金吴村小河边摄影采风时耳闻目睹当地群众利用水车灌溉农田的情景。据了解,像栏马村、金吴村这样还保留着水车原始灌溉工具的,怀集县至少还有六七条村,共计水车10余架,灌溉着农田1000多亩。
水车又称孔明车,是我国最古老最原始的农业灌溉工具,是先人们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善用智慧发明创造出来的高超劳动技艺,也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相传为汉灵帝时华岚造出雏形,经三国时孔明改造完善后在蜀国推广使用,隋唐时广泛用于农业灌溉,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怀集县栏马村、金吴村的农田靠近梁村河、冷坑河。据介绍,自20世纪70年代初改造梁村河、冷坑河后,当地群众就开始利用水车灌溉,至今也有很长一段的历史了。如今,村民们充分利用古老水车与现代修建的水渠,构筑起旱涝保收的灌溉网。历史上,这里曾经历过无数次严重的干旱,收成仍然不减。
金吴村干部金旺告诉笔者:水车是我们村灌溉抗旱的宝贝。村里的100多亩农田地势较高,且没有其他直达田头的灌溉水源,唯有靠这条水源丰足、低处流淌的冷坑河,因此,村民就在冷坑河的两岸架设了三四台水车。他当场扳着指头算了这样一笔账:造一台水车材料费只需几百元,维护得好,可用10多年;而买一套电动抽水设备,至少也要1000多元,最多只能用两三年,还要人看管。“用柴油或电动抽水机(泵)抗旱成本很高,灌溉1亩农田需要消耗10多度电,而且还要人看管、一步也不能离开,很是劳神。水车架在河边就行了,日夜不息,既能节油节电,又可节省劳力,还挺环保。”正在田间放水的村民李田对笔者说。
“水车宛如车的轮框,其制造不算复杂,大小依据引水的高度而定,比如,吸提引水的高度在5米时,水车轮框直径(辐条长度)约需要五六米。制造水车时,在一根碗口粗的车轴上支撑着20—40多根木辐条,呈放射状向四周展开。每根辐条的顶端都安装着一个刮板和水筒。刮板刮水,水筒装水。河水冲来,借着水势缓缓转动着水车,一个个水筒装满了河水被逐级提升上去。”金吴村造水车的金师傅介绍说,“为延长水车使用年限,四五年前我们已开始将水车的竹木轴承、辐条和轮框改换成钢筋焊制,水车的支架和渡槽也逐步用水泥混凝土浇灌。”
栏马村、金吴村的村民面对旱情,面对自然环境,他们不看“天色”行事,而是因地制宜、善用智慧,纷纷利用水车这一古老原始的灌溉工具抗旱,既能节油节电,又可节省劳力,有效解决了抗旱中人力物力不足的难题。
新闻推荐
西江日报讯(记者陈松连通讯员谭扬汉)近日,怀集县关工委到该县甘洒镇永富村邓拔奇故居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