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吴氏:诗书继世,勤廉传家□ 张潇潇 文/图

西江日报 2018-09-30 03:09

从左至右依次为:清末部尚书沈桂芬、户部尚书董恂、工部尚书毛昶熙。

清同治六年(1867年)春天,洋务派要员、兵部尚书、军机大臣沈桂芬家中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这位名叫吴大猷的客人向沈桂芬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请求:为广东省四会窑村吴氏家族的族谱作序。十年前,沈桂芬担任广东乡试主考官时,这个名叫吴大猷的年轻人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顺利中举。按照当时的惯例,吴大猷在中举之后恭恭敬敬地拜在沈桂芬门下,从此与其确立了师生关系。

当年的沈桂芬位极人臣、名满天下,向他求取文字的人不计其数。但是,在阅读了窑村吴氏族谱后,沈桂芬却对这个家族的辉煌历史格外欣赏,他欣然提笔,写下了《四会窑村吴氏族谱序》。在这篇279字的序言中,沈桂芬感叹吴氏“科名、仕宦、富室、巨商之多”,盛赞“其世德之永”。

族谱记载,窑村吴氏家族于元初迁居四会,在该地定居已有700多年。期间,吴氏家族不断壮大、名人辈出。《光绪四会县志》为宋代至清代四会本地122名品行高尚的“乡贤”立传,而窑村吴氏子弟就有10人入选,足见这个家族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成绩。而要想知道吴氏家族家庭教育的秘密,还得在吴氏族谱中寻找答案。时至今日,在窑村吴氏宗祠中,仍然可以看到这部编修于150多年前、由沈桂芬作序的族谱全文。吴氏族谱将《规谱》作为家族子弟待人处事的规范,共有劝喻六章,禁约十一章,教育子弟知书尚礼、勤俭向善、戒除贪欲。

在旧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影响下,“受学立业”成为吴氏族规的一项重要内容,吴氏族谱设有《艺文谱》章节,列出子弟的著述,供后代学习,鼓励他们读书修身。明清两代,吴氏子弟共有261人在科举中取得功名,学风之盛可见一斑。

窑村吴氏十七世孙、吴大猷的曾祖父吴一鸣自幼丧父,寡母萧氏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吴一鸣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年幼时就以学习成绩优异而在本地出名。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广东省学政万承风巡视肇庆,要求当地学生以“百花香里看春耕”为题作诗,时年18岁的吴一鸣以一句“布谷声中野卉芳,春耕人与蝶俱忙”令万承风赞不绝口。吴一鸣后来在本地开设私塾,每年跟随他学习的学生多达百人。因为在当地负有盛名,所以地方官经常想找他商量事情,吴一鸣不想因结交官吏而影响自己的清白名声,所以一听说有县衙的人来拜访,就立刻从后门跑出去,并以“士品尚当同白璧,人情何得贵黄金”的诗句表明自己的志向,谢绝地方官的邀请。

吴一鸣的孙子吴显时与祖父一样,也在幼年失去了父亲。因为家境贫寒,吴显时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叔父吴叔骅带到广州的洋行打工,长年与外国人打交道,所以没有接受正规的国学教育。但是吴显时对自己的儿子吴大猷却严格要求,鼓励他勤学进取。吴大猷发奋读书,17岁入读县学,并在26岁时考中举人,被任命为韶关曲江县教谕。在曲江期间,他著书立说,奖掖贫寒学子,成为当地学子争相模仿的偶像。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家乡学子的苦苦恳请下,吴大猷回到四会,担任绥江书院主讲。吴大猷极其反对当时学生以科举为求官之途的思想,要求学生们把修身求知放在首位,摒弃求官逐利的想法,提出:“理学而好利,所谓假道学者也;经济而好利,必不能为纯臣;词章而好利,直一有文无行之小人耳。”在他的影响下,绥江书院的学风因此为之一新。

因为注重教育,所以窑村吴氏仕宦如云,吴氏子弟先后有58人担任各级官员,还有为数更多的吏员。为了让这些子弟廉洁为官,吴氏《规谱》中明确要求子孙“务勤俭”,指出“甘淡薄者方能成事业也。”在这种家风的熏陶下,吴氏子弟为官者都能慎初慎微,清廉守正,更留下了“六代四廉吏”的佳话。

窑村吴氏十世孙吴鸿逵于明朝隆庆年间中举,被授予海南临高县教谕职务,吴鸿逵在当地奖掖贫寒学子,抚恤孤儿孤老,被百姓歌颂。后来他担任广西北流知县时,公正廉明,史书称他“决狱讼,刑清政简。”闲暇时间,他不纵情声色,只是弹琴、看书,完全没有受到明代当时官场奢靡之风的影响。

吴鸿逵的孙子吴士燿于明朝天启年间中举,被任命为福建古田县知县。他在任期间“洁己爱人”,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大力发展古田县的教育事业,资助适龄学子入学受教,当地文风为之大振。

吴士燿的孙子吴衍泗于清代康熙年间考取贡生,被任命为广宁县教谕。当时广宁有很多闲置的田地和荒山,县令让吴衍泗去雇人开垦,就可以免费获得田地。吴衍泗谢绝了,他说:“我有粥饭自给自足,我的家业也可以传给子孙,希望子孙能不丢掉我的这份家业,就已经足够了。”因而更加受到县令的敬重。

吴衍泗的侄子吴舒濂于清代乾隆年间中举,被任命为四会县教谕。他不热衷官场,钟情书画,专心教学,史书称他“凡学校之事,殆无遗力。”直到80岁,吴舒濂还在教书授徒,被时人称为“乡贤”。

如今,窑村吴氏子弟遍及世界各地,吴氏《规谱》成为家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勤教诲”“甘淡薄”“务勤俭”的祖训更为吴氏子弟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新闻推荐

北方疫情再现屠企试探性压价

目前东北主流6.2-6.8元/斤,华北主流6.5-7.1元/斤,华东主流6.8-7.4元/斤,华中主流6.7-7.2元/斤,华南主流6.6-7.3元/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