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养猪户眼中的餐桌变化:从潲水变化看肇庆“光盘行动”成果
西江日报记者 杨永新
中秋节之夜,在端州区体育中心附近一家酒楼,客人散去,杨冲才开始他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
杨冲来自广西贵港市一个山村,二十年前,他和几十个老乡来到肇庆养猪。而酒楼的潲水是猪的主要食物来源。
当晚,记者看到,杨冲正在分拣从酒楼厨房拉出来的垃圾,猪能吃的放一边,吃不了的放另一边。“我收潲水十多年,从中看到了社会和肇庆人消费的变化。”杨冲有点自豪。
“在2000年前后,酒楼丢出来的垃圾中,吃不完的鸡鸭鱼肉数不胜数;在路边的垃圾桶,捡到还没开封的包装腊肠腊肉并不奇怪;在一些高档小区,中秋节还没过,垃圾桶里已有一盒盒月饼……猪吃都吃不完。”当时,在杨冲眼里,养猪人快乐,猪也快乐。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政府宣传力度加强,市民的消费观念日趋理智。“街边垃圾桶里可捡的食物越来越少。”杨冲说,当年同来的几十个养猪老乡,很多人只养殖几十头猪,主要靠捡街边垃圾桶里的食物,而他养了150多头,在同乡中算最多的,必须要酒楼的潲水补充。
最初和酒楼打交道,杨冲心满意足。他说,有时候去帮忙收拾餐桌碗碟,见到一大碟白切鸡才都吃掉几块,都不忍心倒入垃圾袋里。有的瓶装酒还剩有一半,干脆带回猪舍和老乡分享。杨冲来自农村,知道每一粒粮食来之不易,眼前所见,让他感慨万分。
“这种铺张浪费的现象,在近几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杨冲直起腰,指着三轮车上装潲水用的大胶桶说,“以前每天可装满六大桶,‘十八大\’和‘八项规定\’后,量减少一倍。”取潲水前,杨冲习惯提前一两个小时前往酒楼,那时客人正陆续散席。“以往,那些官模样的人走出门口,都有人相送,一口一个‘主任\’‘局长\’什么的。后来,那些人越来越少,估计是禁止了公款吃喝。”
由于潲水量少了,杨冲只能多跑几家酒楼。“一些以政府官员为消费目标的酒楼,也陆陆续续倒闭。”杨冲提到,由于廉价的潲水少了,喂饲料增加了成本,很多老乡吃不消,纷纷转行了,“两三年前还有五六个养猪,如今只我和另外一户。”
然而,杨冲也不再打算养猪了,准备回老家做点小本生意。“去年,肇庆创文期间,政府提倡市民到酒楼吃饭时,要节俭用餐,吃多少菜点多少,吃不完打包走,还在餐厅和餐桌张贴了许多提示,抬头见到低头还见,就连酒楼点餐员都这样劝导客人。这个对我们打击很大。”杨冲转过身,敲着“咚咚”响的大胶桶说:“‘八项规定\’后潲水少一半,去年创文后又少了一半。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杨冲原以为,去年肇庆创文就是一阵风,刮过后就会恢复原样,潲水也能维持目前饲养的近两百头生猪。“今年观察了大半年,发现不是那回事,肇庆人吃饭消费的观念真的发生了大变化,特别是‘吃不完打包走\’那个习惯,我看到真的心凉。”杨冲笑笑说。他随后将其中一袋垃圾摊开来给记者看,“你看, 这都是汤渣和啃过的骨头,还有很多纸巾,剩肉很少。”
让杨冲不想再养猪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肇庆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以前靠近端州城区都可以搭建猪栏,后来被要求迁移到郊区,现在只能搬到距离端州几十公里的偏远山村,虽然各方面都达到政府的要求,但运输等成本增加了。不想再搬了,不想再养猪,叶落归根,还是早点回老家。”
月色下,杨冲和他三轮车上那几个胶桶的影子,被拉得越来越长。
新闻推荐
肇庆市酝酿东进大道过街交通设施优化配置确保快速路功能 便利两侧居民出行
肇庆市正酝酿对东进大道过街交通设施进行优化配置。西江日报记者梁志锋摄东进大道作为肇庆市城区的快速路,缩短中心城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