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球之肾”首先要树立生态观念□ 特约评论员 程绍德
据西江日报报道,9月15日是全国科普日,当天上午,端州城区50个亲子家庭应邀来到星湖国家湿地公园,聆听湿地科普知识讲座,欣赏湿地科普展览,丰富自己的湿地知识。
作为一种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资本之一,也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防止自然灾害等多种功能,因此有“地球之肾”之美誉。
然而,因为一些地方政府过多地考虑眼前的经济效益,近些年来不少自然湖泊、滨海滩涂地等纷纷被改造成了盐田、水稻田、鱼塘、建设用地等,这也使得其强大的防风固岸、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降解污染物等生态功能大打折扣甚至丧失。据调查显示,我国湿地面积比10年前减少339.63万公顷,接近一个海南岛的面积。目前,全国湿地面积536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58%。湿地面积萎缩、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衰退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保护湿地并不是排斥对湿地的合理利用,国际湿地公约也明确提到应在保护湿地的同时“尽可能地合理使用”湿地。丰富的湿地是肇庆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保护和盘活湿地资源,既是支撑肇庆良好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全市上下必须担负起的责任担当。
湿地集树木水草于一体,但生态也相对脆弱,因此保证湿地生态的良性发展,后期的管理与保护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有关部门首先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正确处理好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把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功能作为改善生态状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切实抓紧抓好。同时,还要大力开展湿地科普教育,树立和提高公众的生态观念及湿地保护意识。
新闻推荐
西江日报讯(记者伍欣琦特约记者彭剑)9月16日,受超强台风“山竹”影响,端州城区出现多处树木倒伏情况影响道路通行。端州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