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下村古韵悠悠
广宁在古代的时候又名“宁阳”。话说明朝嘉靖年间,宁阳云山十一世祖李国位公带着第弟国盛,携带家眷从四会桥东迁移到广宁社下村(现为广宁县横山镇罗锅村委会社下自然村)开基创业。社下村曾经用名社溪,老人们告诉我,这大概是因为溪水能养活鲤(李)鱼,故而选用“社溪”,取适宜李氏繁衍的意思。
刚开始的时候,李国位公几兄弟来到社溪主要是给当地的梁氏人家打工,看管竹园。那时候,社溪分为社上和社下,梁氏一家住在社上。国位公几兄弟早出晚归,勤劳诚恳,生活慢慢稳定了下来,也积攒了不少钱财。由于他们几兄弟育有好多子女,丁财两旺,后来便在社下村买地建房,繁衍生息。再后来,原本居住在这里的梁氏族人迁移到广宁横山镇中部的白坎里(现白坎村),因此整个社下村都是李氏后人,李国位公被尊称为宁阳云山李氏始祖。
李国位公子孙繁衍,聚居社下村,主持修建大门楼,门楼顶上镌刻着“陇西世德”四个大字,两侧配有一副对联“社下仁风远,陇西德水长”以此来勉励后辈为人处世要仁义立德。
到了清康熙壬寅年间,李氏后人共同出资营建宗祠。祠堂坐西南向东北,前面是一间半月形的大池塘,意为汇聚四方财源。祠堂外的庭院四周是青砖围墙,左侧是礼门,右侧是义门,凡是迎亲等大事都是先从礼门进来,再从义门出去。祠堂是两进三路的砖木结构,面阔25米,进深28米,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大门前廊四步梁架承托瓦面桁桷,门额上的花岗岩石匾醒目地雕刻着“李氏宗祠”四个大字。里面有一扇朱红色的木栅门。大门口两侧筑有石板钓鱼台,花篮式柱墩、圆柱形石柱架起了祠堂的宏伟建筑。三角金字塔封火墙、硬山顶、灰塑博古大脊,模印文字瓦当,滴水剪边。三邦石脚、青砖砌墙、麻石铺地,整齐划一。墙身厚重紧密、异常坚固。壁画栩栩如生、精雕细琢,美轮美奂。尽显李氏家族读书人孝悌、睿智达观的思想。
李氏祠堂右边衬祠是国位学堂,以前,李氏子孙都是在这里读书,学习四书五经,足见对当时耕读文化的重视。国位学堂的木廊阁楼是“武魁堂”。武魁堂正墙上挂着一幅一米多高的武魁神像。只见他右手紧握长刀,左手叉腰,扎起马步,威风凛凛。向世人展示他的英勇无敌。只可惜,文革时期武魁神像被人烧毁。
追溯历史,社下村祠堂设有“武魁堂”,源于李氏族人曾经出了一个有名的武官——李顺。
李国位公的第五代传人李顺在家中排行老大,因为从小跛脚只好去学习理发的手艺。有算命佬没事找事帮李顺占了一卦,说他三十而立之年便行官运。李顺自然开心,父亲更是喜出望外、眉开眼笑。帮人理发之余督促李顺习文练字,苦读诗书。但是李顺到了三十岁还在广西跟着师傅屁股后面帮人理发。李顺的父亲失望之下把家中的书籍一把火烧个精光。不久,李顺所处的广西县城,半夜被山贼突然围攻,百姓连忙逃命。危急时刻,城外的江边突然响起了轰隆隆的炮声,火光满天,山贼以为官兵到了,生怕腹背受敌,慌忙择路逃跑。其实,当时并没有官兵救援,半夜烧炮吓退山贼的竟是跛脚李顺。
原来,当天夜晚,城外江边官船上看守的官兵偷偷跑进城里逍遥快活去了,没人看守。山贼进城后,百姓携眷逃命,李顺因跛脚跑不快,路又不熟,竟然跑到了江边的官船上,看见船上有十二门装好火药的长炮,紧要关头,情急之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点燃了第一门大炮。刹那间,一声巨响火光冲天。李顺也顾不得细想,接二连三地点燃了剩下的大炮,大炮的威力把众贼吓退了。县官上报朝廷,李顺退贼有功,皇上钦点赐封李顺为广西梧州右协营分府戴蓝翎官,赏戴蓝翎和黄金万两,还有一个竖式牌匾:旨赏戴蓝翎官李顺。后来,李顺在广西定居,取妻生儿,建有五间青砖大屋,光宗耀祖。
朝廷恩赐给李顺的竖式牌匾后来挂在了社下村门楼的正中间。为社下人增光添彩。旧时,但凡广宁县衙的官员骑马路过这里,都要下马参拜后再走。李氏族人结婚坐花轿的新娘经过门楼,也要下轿,表示尊敬。
人杰地灵的社下村古韵悠悠,流传着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在时光深处铭记祖辈仁德之风源远流长。
新闻推荐
全市生态环保、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黄福洪作表态发言 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 全力以赴完成各项任务
佛山日报讯记者宾水林通讯员三宣报道:昨天,全市生态环保、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上,三水区委书记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