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花遍地开 文化自信正夯实

西江日报 2018-07-24 17:55

西江日报记者 伍欣琦

锣鼓乐韵响彻乡间,千年文脉正待绽放,文化魅力惊艳八方。近年来,肇庆市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公共文化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同时,鼓励和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积极推进文化“走出去”,向外地展示肇庆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

乡间响乐韵 公共文化遍地开花

7月19日至20日,肇庆市文艺工作者分组走进德庆的社区小广场、官圩镇金林水乡等乡村、学校,为当地群众送上文艺晚会、展示书画诗歌优秀作品,将精彩的文化艺术带进基层;“周末剧场”每周继续在肇庆市星岩礼堂上演,为市民呈现戏剧、音乐会、演奏会等高质量艺术盛宴。在社区,在乡村,学跳舞,学唱歌,读好书,看展览,群众文化生活遍地开花。

近年来,肇庆市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不断为群众送上文化大餐,激发了群众参与文明、健康文化活动的热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

肇庆市按照《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大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公共文化硬件基础。其中,包括文化馆新馆、市档案馆、市青少年宫的肇庆市文化发展中心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进入室内装修阶段。

在推进公共文化进基层中,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走在前。肇庆市有序推进乡镇文体广场示范点建设,在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仅今年上半年便推进12个乡镇(街道)文体广场示范点建设,为3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购置器材。目前,全市9个文化馆100%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9个公共图书馆100%达到一级馆标准。据介绍,全省只有佛山和肇庆两地的图书馆全部达到一级馆标准。此外,全市104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00%达到省三级站以上标准,其中特级文化站5个,一级文化站93个,力争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省一级文化站。全市1551个行政村(社区)已建成104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完成任务总数的67%,今年年底前将实现全覆盖目标。

依托公共文化设施,肇庆市文艺工作者带着自己的“看家本领”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走进企业,为群众送上一场又一场文化盛宴。肇庆市积极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三百工程”,即百场展览、百场培训(讲座)、百场群文精品演出或地方戏曲下基层活动,推动社会力量参与肇庆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肇庆市举办演出21场,专题展览7个,文艺演出7场,专题讲座7场,服务对象以基层村镇人民群众为主,演出活动的表演以综合艺术专场、音乐舞蹈专场、小戏小品曲艺专场、传统戏剧专场为主。

“同饮一江水”广东打工者歌唱大赛、“粤读越精彩”全民阅读推广等惠民活动,“百姓大舞台”“美丽肇庆·周末剧场”等文化活动,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戏下乡、“智慧大讲堂”“爱心工坊”“百姓课堂”公益培训、“少儿周末故事会”“砚都读书讲坛”“小包公端州学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逐渐成为品牌,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文脉广传承 传统文化绽放新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肇庆市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作为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积淀了端砚文化、龙母文化、包公文化等文化“名片”。近年来,肇庆市深入挖掘本地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发展肇庆传统文化,推进传统文化进基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泽百姓心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及文化传承等各项工作。

府城保护与复兴项目是近年来肇庆市大力推进的、旨在传承肇庆深厚的历史文脉,展现岭南文化发祥地的独特风貌,复兴肇庆作为西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区域性中心的辉煌的重点项目。

项目一边加快推进,一边释放成果。位于古城墙上的披云楼重新开放,并改造成为肇庆古城墙专题展示馆,让市民游客可以登楼望远,一览府城全景,深入了解肇庆古城墙的历史;位于古城墙朝天门侧的包公井文化广场建设开放,供市民游客休憩和了解府城历史文化;位于城中路、始建于宋重和元年距今有900年历史的丽谯楼,即市民俗称的“红楼”,于今年大年初一正式免费开放,展出丽谯楼历史、肇庆历史文化等展览,展示了与府城相关的文物;今年春节,该项目指挥部联合多个部门,对府城内多个景点、街道进行修缮和氛围布置,打造了从点到线的春节府城旅游环线,让穿街走巷逛府城,登楼上城览西江成为肇庆旅游新热点。

肇庆市深厚历史,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肇庆市切实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通过开展文化遗产图片展览、知识问答、传统歌舞乐展演、传统技艺展示等活动,让群众近距离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一直以来,肇庆市十分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编撰教材将传统文化知识纳入学生课堂,开展经典诗文诵读、诗词诵唱展演、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融合。市文广新局持续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传承中华文化瑰宝、涵养道德。通过开展“戏曲进校园、学生进剧场”活动,促进了地方戏曲传承保护与发展。肇庆市粤剧团开展粤剧进校园活动,让粤剧演员“手把手”教学生粤剧动作和唱腔,近距离体验粤剧魅力。

在新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肇庆市再添一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氏制砚第十二代传人、高级工艺美术师、肇庆市制砚名师杨焯忠入选端砚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此外,封开山歌、高要加冠命字、鼎湖烧番塔、高要金利龙舟习俗入选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肇庆市非遗传承再获肯定。

文化走出去 肇庆魅力传扬四海

7月22日晚,肇庆历史文化魅力通过中央电视台大型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竞演节目《魅力中国城》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端砚精工技艺,包公文化清风流传,岭南文化历史悠久……肇庆历史文化魅力走出家门,绽放在更多的观众面前,彰显了肇庆文化繁荣兴盛的自信。

近年来,肇庆市深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打造文化名片,让肇庆文化魅力走出去,让五湖四海的朋友领略肇庆深厚文化积淀,和文化新气象。

文化自信,离不开文艺创作为基础。肇庆市精心打造了一批文艺精品,鼓励和推动文艺创作,为文化强市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的文艺作品。

包拯在端州为官三年,为端州百姓办的实事,流传下来的廉政文化,是肇庆市的文化名片之一。近年来,肇庆市深入挖掘包拯治端历史,与当前廉政文化发展相结合,创作了包公主题大型原创廉政音乐剧《青天之端》。今年6月,《青天之端》分别在包公出生地合肥、包公扬名地开封上演,引起两地观众一致好评。

肇庆市还创作了新编粤剧《烟雨丹青》,展现传统粤剧与现代戏剧融合创新,还有以音乐舞蹈元素展现历史文化的大型禅意舞剧《梅花六祖》等。日前,肇庆端州海韵童声合唱团在由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举办的第十届世界合唱比赛中荣获儿童合唱(6岁-12岁)金牌,彰显了肇庆市儿童合唱的水平。

文化产业发展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动力。在今年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上,肇庆市继续独立组团参展。肇庆馆展示了端砚、四会玉器、广绿玉等143件文化精品,且件件有版权。其中,15件端砚、玉雕等文化精品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肇庆市鼓励文化创作者及企业进行作品版权登记,通过合法、有效的方式予以确权,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肇庆市积极创建文化产业和版权兴业基地,目前肇庆市共有“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个、广东省版权兴业示范基地7个、肇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个、上市公司1家。

近年来,肇庆市还加强版权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为创作者进行版权登记提供便利。截至目前,肇庆市在四会市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建立省版权基层工作站,在端砚文化村、四会玉器专业镇等建成省版权兴业示范基地(企业)7家,在肇庆市文化产业促进会建立作品著作权自愿登记代办机构,并成立“作品著作权自愿登记便民服务点”5个。肇庆市搭建起集省级工作站、兴业基地、代办机构、便民服务点“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着力解决了权利人办事不便的突出问题,破解了版权社会服务难题。

新闻推荐

全市生态环保、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黄福洪作表态发言 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 全力以赴完成各项任务

佛山日报讯记者宾水林通讯员三宣报道:昨天,全市生态环保、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上,三水区委书记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