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河旁社区党总支部书记覃森华:推动社区改造让群众共享城乡融合红利
西江日报记者 伍欣琦
去年6月因瓶颈路开通还路于民而搬迁至西江边河滩地上的端州区河旁疏导区,最近又完成了一次升级改造:地面和摊位铺上瓷砖,环境更亮丽整洁;摊位招牌统一装饰更显有序;空白墙面制作成文化墙,宣扬文明新风……
这个10多年来每天都聚集着300户商户和吸引大量周边居民的集贸市场,近年来的变化,可以说是黄岗街道河旁社区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的一个缩影。无论是河旁疏导区的新面貌,还是河旁社区从“城中村”到“村改居”社区的新发展,已经与该社区党总支部书记覃森华7年前回乡时看到的场景大不一样了。
这也让他对自己当初放弃大城市的工作生活而回到家乡的决定感到自豪,他说:“将我在国企、外企学到的管理知识,用在基层管理,能够为家乡群众做点事,为家乡发展发挥作用,我也感到很高兴。”
临危受命回乡解难题
覃森华的回乡其实是一次临危受命。2011年,作为河旁社区最重要物业和村集体主要经济来源的河旁疏导区,长期累积的管理问题使得村管理人员和商户矛盾激烈。当时的村委会主任邀请在广州工作的覃森华回乡协助处理整顿工作。
没有农村基层治理经验,还带着本科毕业生的“书生气”,覃森华一开始难以得到群众的信任和认可。“我先观察、学习,然后可以用上在国企和外企工作的管理经验和经济发展思路,决心要彻底改变疏导区管理混乱的问题。”于是,覃森华刚回乡便与工作人员从早上4点到晚上10点,蹲点基层,观察和参与疏导区管理和基层治理的每个细节,找出“病根”。
对疏导区管理的全面整顿正式开始。覃森华与社区居民代表商议后,带领工作人员对每个商户经营范围和场地进行明确划分,留出间隔道路,保持畅通;对市场租金费用收款人员进行分组,收款情况每天核算,对表收费,及时监督;秩序管理人员每天打卡上班,严禁乱收费。经过1年的整顿,市场管理逐渐理顺,环境秩序逐渐好转,市场收入也从原来的10万元/月上升到50万元/月。
科学严格的管理,改变了过去社区集体经济和基层治理杂乱无章的面貌,集体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短短三年,河旁社区集体收入也从700万元/年上升到1500万元/年。经济振兴,治理有序,让这位“80后”得到了群众认可,并在2014年河旁股份合作经济社选举中,成为河旁社区党支部书记。覃森华也确定了扎根基层的决心。
爬摸打滚推动城乡融合
基层工作复杂繁重,从来都不容易。去年,为打通建设二路东段和河旁路“瓶颈路”,正好位于两路交界处的河旁疏导区需要搬迁,这又为覃森华出了难题。
一边是300多商户的安置,一边是打通“瓶颈路”施工工期的临近。为了争取商户支持,覃森华带领全部社区干部,逐户沟通,让他们消除疑虑,倾听需求,逐渐得到了大部分租户的支持。“个别租户由于提前进货了,担心搬迁期间不能经营会赔本,一直不同意搬迁。因此我们承诺,会尽快建起新的市场,免租3个月,不能让搬迁影响到商户经营和利益。”覃森华说,打通“瓶颈路”对社区发展带来的好处是长远的,免租的做法也得到了经济社的理解。最终,大部分租户同意搬迁至新建于附近河滩地的疏导区。
距离搬迁还有5天时,部分租户对新建疏导区的环境、设施不满意,不愿意搬迁。由于须完工日子临近,没有施工队愿意接过这个“烫手山芋”。覃森华便组织每个社区干部负责一种建筑材料,利用一天时间采购到位。“我负责夹板和钢筋,自己跑去外地买。第二天,每位干部都带回来了足够的材料,沙、水泥、瓷砖全部到齐,还找来了装修师傅,发动村民一起装修新的疏导区。”覃森华说,干群合力仅5天时间便完成了100多档肉档、鱼档建设,满足租户需要,使疏导区顺利在去年6月搬迁。
现在,新的疏导区设施不断完善,每天依旧热闹畅旺;河旁路、建设二路逐步打通,市民出行更便利。在肇庆市全面设施乡村振兴的契机下,覃森华又看到了新机遇。他说:“我们计划发展电商经济,继续提升村容村貌,让河旁在产业、治理等方面实现城乡融合,村集体收入增加,治理更有序,要把城乡融合的红利送到群众手上。”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保障。覃森华给社区带来变化便是一个例证。为此,河旁社区居委会在去年对班子成员进行了调整,现该社区9名班子成员中,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有2人、全日制专科2人,以年轻人为班底的知识型团队正在形成。
7年前,20多岁的覃森华在大城市与家乡之间选择了后者,将自己的青春,奉献在家乡发展、群众福祉上。回想在基层爬摸打滚的日子,他说:“回乡7年,有理想和现实的碰撞,但是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乡村振兴中,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回来支持家乡发展,共同为家乡建设奉献青春、收获成功。
新闻推荐
近日,端州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明厨亮灶”示范创建工作推进会,力争在今年内实现凯德、益华、星城三个广场的100间餐...